現如今,國內芯片產業發展進入深水期,“從無到有”的任務已經順利完成,正在邁入“由弱到強”的進階發展。以龍芯、鯤鵬、海光等國產CPU六強為例,都在引進技術的基礎上,成功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突破,并在各自的賽道上奔向下一個目標。
其中,龍芯開發了LoongArch指令集,自主程度較高,并被大家稱為“國貨之光”。雖然自研之路比較曲折,與MIPS的恩怨糾紛也因芯聯芯再次上訴未完待續,但取得的成績絕對是史無前例的。采用12nm制程的龍芯3C5000系列原生16核,通過兩顆封裝在一起組成32核后,其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龍芯同時在積極建設生態,適配軟件與場景持續穩步增加。
說到芯片,就不能不提鯤鵬。鯤鵬920在4年前首發的時候,引起了業界一片驚嘆,先進的產品設計、優異的性能,再加上華為強大生態調動能力,成功吸引了從客戶到伙伴甚至同行的積極關注。憑借華為的技術能力和生態厚度,本應迅速提升的產品性能與市場表現,卻因為生產能力受限與ARM v9授權中止的影響,踩下了急剎車。不過鯤鵬依然積極尋求破題方法,沒有停步。
再看海光,從AMD獲得了x86指令集永久授權和ZEN1微架構,基于高技術起點,埋頭深耕研發,完成了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目前,海光已獨立研發三代產品,并實現商業化應用,海光三號7300系列處理器的性能已經和AMD EPYC Zen3屬于同代產品。另外,據海光上市后首份年報顯示,2022年度實現營業收入51.2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1.83%。海光CPU已經大規模應用于電信、金融、互聯網、教育、交通、工業設計、圖形圖像處理等行業領域。不難發現,基于產品的迭代及市場的拓展,海光商業化良性循環體系已經構建。
期待以龍芯、鯤鵬、海光等為代表的國產CPU廠商能堅持創新,不斷迭代,縮小國際差距,最終走在全球前列。
審核編輯黃宇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17瀏覽量
423680 -
龍芯
+關注
關注
3文章
341瀏覽量
31253 -
鯤鵬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瀏覽量
89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