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配送“場景為王”已顯端倪。
在無人配送領域,以阿里、美團、京東為代表的電商巨頭,一直是推動無人配送落地應用的一股重要力量。這三家企業依托自身的業務需求和資本積累,較早地開始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并都組建了專門的技術部門進行產品研發和迭代。
憑借場景理解和業務需求優勢,阿里、美團、京東目前都逐步形成了無人配送特色模式:阿里以校園、社區快遞配送為主;美團以外賣、生鮮配送為主;京東以快遞、生鮮配送為主。
日前,阿里達摩院被曝大幅裁員,擬放棄自動駕駛業務。消息一出便引發熱議,同時也讓行業懷疑,無人配送的落地商用困境能解嗎?美團、京東的無人配送是否也將迎來重大變革?
阿里
“放棄”實為業務調整,回歸技術應用本原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宣布成立達摩院,該研發機構重點布局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人機自然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系統等研發領域。
2020年9月,達摩院發布第一款物流機器人“小蠻驢”, 同時發布機器人平臺,正式進軍機器人賽道。隨著“小蠻驢”陸續在全國各大高校、社區的菜鳥驛站投用,達摩院在物流配送領域的自動駕駛技術水平和成果也更加受到行業關注。
2021年9月,達摩院在成立一周年之際,宣布“小蠻驢”已落地全國22個省份,累計配送訂單超100萬,為20多萬人送過快遞。同時,還宣布了團隊正在研發面對城市公開道路物流配送的自動駕駛卡車“大蠻驢”。
去年6月,阿里已獲得了浙江德清頒發的l4級“主駕無人”自動駕駛卡車公開道路測試牌照。但行業還沒等來“大蠻驢”面世,卻等來達摩院要放棄自動駕駛業務的消息。
對此,阿里方面回應稱,因業務調整,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轉入菜鳥集團,部分人員轉入菜鳥,同時將有其他部分人員進入阿里其他業務。伴隨業務調整的人員優化確實存在,但“裁員70%”與事實不符。
其實,達摩院自動駕駛業務并入菜鳥集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技術“回歸”。在成立達摩院之前,菜鳥就聚集了海內外科技人才組建了E.T.物流實驗室,針對性地研發送貨無人機,末端配送機器人、倉內復雜揀貨機器人等。
2016年9月,菜鳥E.T.物流實驗室發布了一款名叫“小G”的末端配送機器人,推出利用人工智能解決最后一公里配送問題的計劃。而“小G”正是此后“小蠻驢”的原型。
在2018年,阿里的物流無人車項目實際上是兩個團隊在同時推進,一個是陳俊波主導的菜鳥ET實驗室無人車團隊,另一個是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首席科學家王剛領導的自動駕駛團隊。此后是為避免資源浪費,阿里進行團隊整合,并在之后成立了達摩院。
2022年1月,王剛從達摩院自動駕駛實驗室負責人的位置離職。今年早些時候,接任者陳俊波也宣布離職。另外,還有阿里副總裁、達摩院金融智能負責人漆遠,阿里副總裁、達摩院副院長金榕,阿里副總裁、達摩院城市大腦負責人華先勝,達摩院XR實驗室負責人譚平,達摩院大模型帶頭人楊紅霞等核心技術人員都已離職。
因此,達摩院自動駕駛團隊全部并入菜鳥集團,或許也是希望通過技術“回歸”把自動駕駛業務繼續撐起來。阿里方面稱,其自動駕駛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即從實驗室前沿科技探索,轉入場景業務落地實戰。
據了解,“小蠻驢”自研發推出以來,主要是在菜鳥驛站大規模投用,目前已有700多臺小蠻驢在全國400多個多個高校實現規模化常態運營,累計配送物流訂單超2000萬單。此次業務調整后,阿里的無人車研發項目和實際運營場景或許能實現更緊密、更契合,加速建立成熟的無人配送商用模式。
美團
加碼無人機布局,計劃5年內規模商用
美團擁有行業領先的外賣市場占有率,依靠自身業務需要,美團注重用無人駕駛技術提高外賣配送的時效性。
2016年10月,美團成立W項目組啟動自動配送的研究,2017年12月正式成立美團自動車配送部。2017年12月,美團第一臺自研的自動配送車“小袋”出廠,隨后開始了場景落地探索。
2018年7月,美團發布國內首個無人配送開放平臺,將自動駕駛技術落地應用到外賣配送場景。計劃稱,美團無人配送將在2800個城市、山區、高原落地,涵蓋商場、寫字樓、住宅樓等多個場景。
在產品方面,美團除了無人小車,還有無人機等支持該配送計劃。據了解,美團的無人小車在2020年疫情期間,首次在北京順義區實現公開道路落地,主要進行生鮮物料的自動配送。目前也主要在北京、深圳等地的近100個社區里,為使用“美團買菜”的用戶提供配送服務。
其無人小車也在一些高校進行外賣配送的試運營。2021年9月入駐哈爾濱工程大學后,又新增了南京航天航空大學、南昌工學院等幾所高校的運營。官方報道,美團的自動配送車自落地試運營以來,平均每天配送5000單。
值得一提的是,美團無人小車自2021年4月推出“魔袋20”后就未有相關的產品迭代消息。而在應用上,也鮮少有新項目進展的報道。但在無人機配送業務方面,美團近兩年來顯得有些高調。
2021年初,美團無人機首次在深圳完成了面向真實用戶的訂單配送任務,并在疫情期間為深圳市部分隔離區居民配送緊急物資。2021年8月,美團無人機與SIC超級總部中心完成無人機配送商圈試點示范合作合作簽約,也使得其成為了全球首個無人機配送的試點商圈。
2021年11月,美團又聯合上海市金山區正式公布了全國首個城市低空物流運營示范中心,在該地構建起城市末端的15分鐘配送圈。2022年12月,美團無人機上海首條常態化航線在金山區華東無人機基地正式啟動。據悉,美團截至2022年底,無人機配送超12萬單,僅2022年一年就超10萬單。
今年2月,美團宣布其無人機正式獲得民航局審定,獲得《特定類無人機試運行批準函》和《通用航空企業經營許可證》,這也標志著其擁有了商業化落地所需的國內合規許可。美團副總裁、無人機業務負責人毛一年曾表示,計劃5年內實現無人機的大規模商用。
其實,作為無人配送主要場景之一,餐飲外賣市場規模、滲透率增長確定性高,無人配送規模商用似乎具有巨大優勢,但實際應用難點還很大。一方面,外賣配送的即時性要求高,使得無人配送需要改造更多的系統,包括商家的取餐系統、樓宇里的電梯系統、小區的門禁系統等等。由于涉及的角色過多,利益訴求不同,這些系統的改造難度很大,效率不足而且投入很大。
另一方面,餐飲外賣場景多且分散。在商家端,有大、中、小各類商家,并以中小商家居多,大多數沒有專門的停車場地和專業的揀貨人員,且商家多位于商圈,人流密集,環境復雜。在消費端,學校、辦公區域、居民小區、廠區、酒店、商業街區等等,人們生產生活的地方就有用餐需要,外賣場景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在復雜的外賣網中,無人配送車的適用范圍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是美團近年來在無人配送的戰略部署上,進一步加大了無人機“航空”部署,以“送餐員+無人車+自動配送車”的結合,推動無人配送在外賣場景的落地應用。
京東
提供“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末端配送
作為電商巨頭之一,京東也是早在2016年就開始了智能快遞車的研發工作,成立了京東X事業部專注于智慧物流技術研發與應用,并率先發布了國內首個物流自動駕駛車。
據了解,京東無人配送車目前已經升級到第五代。該款智能快遞車于2021年10月正式發布,相較于前幾代產品,它采用了全新開發設計,自動駕駛能力以及測速都得到提升,無人配送的效率大幅提升。
最新消息稱,京東物流在全國30座城市已經投入運營超700臺無人車,包括600臺智能快遞車和超100臺室內配送機器人的投用,為消費者提供“最后一公里”和“最后100米”末端配送服務。
據悉,京東物流無人配送已經實現了對城市社區、商業園區、辦公樓宇、公寓住宅、酒店、校園、商超、門店等8大場景的覆蓋,不僅提供社區、商圈的快遞配送,還跟山姆、七鮮等多個商超配送系統打通,提供超市訂單無人即時配送服務滿足消費者的多元需求。
另外,京東在2022年也最新推出智能零售車,不僅同樣具備L4級別的自動駕駛能力,還搭載了冷藏零售柜系統,可以在規劃區域內移動售賣飲料或零食,緩解人員密集區的零售服務壓力。在北京首鋼園區,京東物流智能零售車已經“正式上崗”,隨見隨停,方便快捷,深受游客的喜愛。
京東依托自有的電商業務,已經在全國各地打造了高覆蓋率、高滲透率的物流體系。隨著近年來全國各地對無人配送政策的進一步放開,京東也很容易配合物流網點進行無人配送車的落地應用,在快遞配送方面占有很大的業務量。而京東還在通過發展商超零售方面的業務,提高無人車落地應用規模。
結語
需求源自場景、落于場景,場景為王顯端倪
在人口紅利逐漸削弱、招工難、用工貴等因素影響下,末端配送行業的“降本增效”需求更加突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偶然因素影響,近幾年無人配送的應用增長在行業有目共睹。
特別是阿里、美團、京東,近年來各家的無人配送車規模從“1”到“10”,再到數百臺,無人配送在商業落地方面都邁出了重要一步。
綜合阿里此次自動駕駛業務調整,以及美團、京東近兩年的戰略部署來看,無人配送“場景為王”已顯端倪,契合場景進行無人配送產品研發和商用模式探索,無疑也是加速產品應用落地的關鍵之一。這一過程不僅需要技術研發方的創新科研,還需要場景用戶方的真實反饋。
審核編輯 :李倩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467瀏覽量
207353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3瀏覽量
103402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38瀏覽量
166546
原文標題:阿里、美團、京東——詳解三大互聯網巨頭的配送機器人布局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inside2014,微信公眾號:移動機器人產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