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稱,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經過慎重考慮,決定終止哲庫業務。
據報道,OPPO將終止ZEKU(哲庫)業務,對于這個決定,公司稱面對全球經濟、手機市場的不確定性,經過慎重考慮,公司決定終止哲庫業務。OPPO表示,這是一個艱難的決定,我們會妥善處理相關事宜,并將一如既往做好產品,持續創造價值。
2019年,OPPO副總裁、研究院院長劉暢曾表示,OPPO已經擁有芯片級的技術能力,比如VOOC閃充的芯片就是OPPO自主研發。劉暢認為,OPPO必須把能力延伸到芯片領域,這樣才能有與合作伙伴對話、提出需求的能力。在他看來,芯片企業離用戶很遙遠,但芯片定義又離不開用戶的需求,而OPPO可以把用戶需求與芯片企業的能力連接起來,從而讓芯片產品更好滿足用戶需求。
而哲庫科技也正是成立于2019年,起初由OPPO廣東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控股,2020年10月發生股東變更,變更為廣東歐加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也是OPPO、一加和realme的母公司。
哲庫芯片公司涵蓋產品線包括:核心應用處理器、短距通信、5G Modem、射頻、ISP 和電源管理芯片等。哲庫科技官方資料顯示,其要為旗艦手機提供頂級芯片及系統解決方案。其員工中,畢業于國內外頂尖高校的碩博員工占比接近80%,5年以上芯片行業經驗的工程師占比近80%。
2021年12月發布的首款自研芯片馬里亞納MariSilicon X是一款影像NPU,基于AI算法、AI降噪、實時RAW計算等能力,為OPPO追求“自然、舒適、符合記憶”的手機影像理念提供算力算法支持。2022年12月發布的馬里亞納MariSilicon Y則面向無損音質這一新的消費趨勢和用戶的個性化聆聽體驗,是一款藍牙音頻SoC芯片,通過更高的傳輸速率和無損壓縮率更高的編解碼技術,更好地滿足高解析度流媒體的傳輸要求。
OPPO為什么關停哲庫?
對于OPPO來說,關閉哲庫可能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全球芯片供應緊張。由于新冠疫情、美國制裁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全球芯片產業鏈出現了嚴重的供需失衡,導致芯片價格上漲、交貨周期延長、訂單難以滿足等問題。這對于依賴外部供應商的OPPO來說,無疑增加了其成本和風險。
第二、自研芯片投入大、回報慢。芯片是一項高門檻、高投入、高風險的技術領域,需要長期持續不斷地投入人力、物力和財力,才能取得突破和進步。而且,即使成功開發出自己的芯片,也不一定能夠得到市場的認可和接受。對于OPPO這樣一個以銷量為導向的手機廠商來說,自研芯片可能并不是最優的選擇。
第三、高端旗艦手機市場競爭激烈。雖然OPPO在中低端市場有著較強的優勢和影響力,但在高端旗艦市場上,仍然面臨著蘋果、華為、三星等強勁對手的挑戰。而且,在5G時代,高端旗艦手機不僅需要有優秀的芯片性能,還需要有更多的創新點和差異化優勢,才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和錢包。因此,OPPO可能認為,僅僅依靠哲庫業務提供的芯片方案,還不足以支撐其高端旗艦手機的競爭力。
ZEKU倒了,不只是泡沫破了
ZEKU倒了,很多人開始警惕投資過熱帶來泡沫。先不說ZEKU的失敗是否是投資泡沫的典型,從自研芯片這條路的實際情況來看,道路是真的非常曲折。
據悉,按硬件綜合利潤率5%、手機均價150美元計算,得賣接近6000萬部手機攢的錢才能做一坨5nm SoC。從歷史經驗來看,廠商想要做成移動端SoC,需要具備倆能力:一是先進制程按年迭代更新的能力,二是射頻基帶的設計與兼容能力。
如蘋果A系列SoC,性能狂奔了十多年,射頻基帶芯片主要來自于第三方。強如高通,其參考方案拆機出來也不是全部來源于高通一家,大量來自Qrovo、BCOM等公司。先進制程的成本也巨貴,5nm的開發成本就得差不多30億人民幣以上。
根據Marvell公司公布的數據,援引IBS機構分析了各個工藝下芯片開發成本,其中28nm工藝只要4280萬美元,22nm工藝需要6300萬美元,16nm工藝需要8960萬美元。后面的先進工藝開發成本就直線上漲,7nm需要2.486億美元,5nm需要4.487億美元,3nm需要5.811億美元,而2nm工藝需要的開發資金是7.248億美元,人民幣約合50億。
此前英特爾、英偉達、德州儀器、意法半導體都嘗試過做移動端的芯片,然后來這些廠商陸陸續續就放棄了,主要原因就是利潤太差了。
那些自研芯片的手機廠商
在手機研發難度上,SoC芯片的復雜程度非常高,需要同時解決基帶、ISP小芯片、AI等核心部件,在CPU,GPU等等處理器方面也得深耕布局。眾所周知,蘋果處理器依舊采用的是外掛基帶,高通作為蘋果5G基帶芯片的獨家供應商,手握絕大多數的基帶專利,每年向蘋果收取高昂的授權費用。國產手機廠商想要自研SoC芯片,基帶就是第一個大關。
在時間成本問題上,高通、聯發科、蘋果基本上是一年迭代一款芯片處理器,隨著芯片工藝的進步而同步發展。若從無到有做SoC,還得跟上主流市場水準,難度極大。可能現在投身做SoC,等取得成功并量產上市,就需要很多年。
在生態問題上,手機廠商要自研手機SoC,除了在芯片領域有足夠的技術實力之外,還要求自己產品的量足夠大,支撐起自研芯片的生態。目前,全球也只有像蘋果、華為這樣的大廠商,有這樣的技術實力和產品生態。
三星自研芯片耗時五年燒掉150億美元,沒能超越ARM公版
三星獵戶座處理器發布于2011年2月,在使用了五年公版CPU之后的2016年初,搭載“貓鼬”CPU的Exynos 7420帶著三星的勃勃野心正式問世。
為了自研CPU,三星投入不菲。從正式立項到2019年的5年里,總計研發費用花費170億美元,而且為了能夠得到相關人才,不惜將研發中心設在AMD總部所在的奧斯汀,從AMD高薪挖角。但是研發的成果卻不如人意:幾乎每一代的Exynos處理器都在功耗和體驗上弱于高通驍龍處理器。
2019年12月31日,三星正式解散奧斯汀半導體工廠研發部門,這意味著三星將永久退出自研芯片研發。
小米澎湃系列自研芯片
2017年,小米正式發布了澎湃S1,但是這款精心打造的芯片在性能、工藝和功耗等方面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有一定差距,澎湃S1在不久之后便隨著搭載它的小米5C一起,悄然退出了市場。
時隔四年,在2021年3月的春季新品發布會上,小米發布自研芯片澎湃C1。與上一款SoC產品澎湃S1不同的是,澎湃C1專注圖像處理(ISP)。小米澎湃S1在過去幾年并沒有任何迭代產品。
由于缺乏強大的資金和技術實力,小米自研芯片之路困難重重。以華為海思麒麟系列芯片為例,華為十年來投入超過4800多億元,超過15個版本的迭代優化,可謂是十年磨一劍。
OPPO、vivo自研ISP
2021年和2022年,OPPO、vivo都推出了各家的自研芯片MariSilicon X、MariSilicon Y和vivo V1、vivo V2,只不過這幾款芯片都是影像芯片或藍牙音頻芯片。
手機公司自研芯片是否是出路?
自華為制裁事件后,越來越多的國內手機廠商意識到,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不受掣肘。于是,紛紛改變以往靠進口芯片組裝手機的策略,招募芯片研發人才,開啟了自研芯片之路。
然而,發展至今,國產手機公司自研芯片依舊停留在圖像處理芯片階段,只有小米推出了一款名為澎湃S1的SOC芯片,但也沒有了下文。
那么國產手機公司自研芯片對于他們來說到底是否是出路?
無論是在國內市場還是全球范圍內的市場。過去10年,國內手機廠商都在持續走全球化路徑。2021年,中國手機品牌在全球范圍之內的份額超過了55%,這是一個比較高的數字,但是已經開始下滑了。憑借機海戰術獲取市場份額的時代,基本已經告一段落了。接下來,要考驗的就是各手機品牌的核心競爭能力,光學器件、影像芯片、軟件算法,這些都是廠商高端化突圍需要努力的方向。
有了完整芯片設計的經歷,才能有效駕馭芯片,才能做出差異化的特性。當下,OPPO、Vivo、小米和榮耀的高端都沒能完全做起來,產品和定價體系沒有合理的差距,手機廠商的毛利率都不高,加之整個市場大環境不利,直接進行SoC的開發就意味著長期大規模的投入,如果真有這個決心,要做好5~10年的長期戰略策略。
華為的造芯歷史很長,中間克服了數不勝數的困難,并非一蹴而就,更非只要投入這么長的時間周期就可以成功。看看現在能做手機芯片的,高通,聯發科,甚至國內的紫光展銳,哪個不是二十年以上的在這個行業的積累?
自研芯片這條路極難,一旦走不好就可能面臨像哲庫一樣全面崩塌的處境。
審核編輯:劉清
-
處理器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9286瀏覽量
229854 -
SoC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612瀏覽量
34921 -
電源管理芯片
+關注
關注
21文章
731瀏覽量
52664 -
編解碼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6419
原文標題:OPPO終止ZEKU業務,自研芯片是泡沫還是出路?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