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入選2022年度IUPAC化學十大新興技術之一,薄膜熒光傳感器(FFSs)以其卓越的探測性能、優異的可集成性,以及低功耗和小型化等特征成為國際公認的新一代最具發展潛力的微痕量物質探測技術。其中,敏感薄膜材料創制和高性能化是獲得高性能薄膜熒光傳感器的關鍵,其核心又是高性能敏感單元的創制;而只有在實現理性設計、激發態過程精準調控后才可獲得理想敏感單元,進而實現敏感薄膜的高性能化的主要途徑。
激發態質子轉移的分子內電荷作用調控策略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陜西師范大學教授房喻團隊以激發態分子內質子轉移片段為受體結構,通過引入分子內跨空間電荷作用,發展了一種激發態質子轉移的分子內電荷作用調控新機制。
基于該策略,房喻等依次改變供電子片段(萘、菲、芘),以增加分子內片段間耦合作用,進而精準操控體系的激發態過程。光譜學研究和理論計算表明,在光激發下,通過調節分子內非共價相互作用和溶劑極性,可以連續調控該分子體系的激發態質子轉移和激發態分子內電荷轉移,并實現不同時間尺度和不同方向的熱力學和動力學操控。
在以往的操縱激發態反應的典型設計中,是使用簡單但有效的π堆積策略。π堆疊構型中的穿透空間相互作用可能導致電子的離域分布,導致基態或激發態的電荷轉移。
其相關成果近期發表于新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陜西師范大學為唯一署名單位,劉科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房喻與劉太宏副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此外,論文作者的研究還表明,基于三種敏感單元發展的陣列型FFSs對2-氯乙基硫醚氣體(芥子氣模擬物)表現出靈敏、高選擇、可逆傳感特性,實驗檢出限低于50 ppb,響應時間小于5秒。
該研究領域的相關專家認為,以具有立體結構分子為基礎,該工作所發展的以激發態分子內電荷轉移(ESICT)調控激發態分子內質子轉移(ESIPT)策略不僅僅豐富了熒光分子的激發態過程,獲得了多樣化熒光分子,而且為發展傳質效率高、傳感對象適應面廣的多樣化高性能熒光敏感薄膜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A)基于三種熒光膜的傳感器陣列示意圖。(B)制備的傳感器陣列對CEES的熒光反應和100ppm濃度的潛在干擾。誤差條表示每個樣本的五個平行測量的標準偏差。(C)傳感器陣列在有CEES蒸氣的情況下的可回收性結果(10個循環)。(D)傳感器陣列對二乙硫醚和CEES的響應痕跡。(E)所有被測試分析物的準確聚類的等級聚類分析樹狀圖(參照表S4)。(F)傳感器陣列對不同濃度的CEES蒸氣的熒光反應,每次測量重復三次。
責任編輯:彭菁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1文章
51099瀏覽量
753573 -
薄膜
+關注
關注
0文章
293瀏覽量
29220 -
探測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瀏覽量
7866
原文標題:實現精確操縱高性能薄膜熒光傳感的激發態分子內質子轉移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