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家半導體巨頭之間的競爭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
在 2006 年的英特爾技術展上,時任高級副總裁、現任首席執行官的 Pat Gelsinger 博士登錄臺上的一臺計算機進行演示。他的密碼是“我討厭 AMD”。這兩家半導體巨頭之間的競爭可以追溯到半個多世紀前。在本文中,我們將探索這場競爭的前 30 年。
微處理器
在 1960 年代,大多數計算機在分立的專用邏輯芯片中運行其邏輯功能。但人們很快意識到,如果想要實用的、大規模的計算機系統,那么就需要一些標準化和專業化。
英特爾在 1968 年成立時的初衷是開拓半導體內存市場。他們創造了特殊的內存芯片,如 RAM 和 ROM,這些芯片可以滿足大型計算機系統中特定的內存需求。這將系統的記憶功能從它的邏輯功能中分離出來。英特爾將這些控制邏輯功能也整合到一個芯片中并不是一個很大的步驟。
在 1971 年 11 月,英特爾推出了第一款商用微處理器——英特爾 4004。這款 4 位芯片取代了之前的六款芯片。4004 最初是為計算器制造的,它設定了邏輯微處理器的基本原則:獲取指令、執行它們,然后存儲結果。
當時的一則廣告說:“宣告集成電子的新紀元”。
在接下來的幾年里,英特爾交付了該設備的新版本——提高了吞吐量并降低了成本。其中包括 1972 年的 8008、1974 年的 8080 和 1976 年的 8085。一項顯著的成就是 8080,英特爾的第二代微處理器,也是第一款從頭開始設計為微處理器的產品。
設計師很快將其應用到他們的產品中。例如,Altair 8800 微型計算機套件是最早取得商業成功的個人計算機之一。比爾蓋茨為 Altair 8800 編寫了微軟的第一個產品——BASIC 解釋器。
當時其他著名的第二代微處理器包括 Zilog 的 Z80、摩托羅拉的6800和AMD 的 Am9080。
AMD
1975 年,即 8080 發布一年后,AMD 開始生產英特爾市場領先的 8080 微處理器的未經授權的第二來源:Am9080。
這是 AMD 早期戰略的一部分。一開始,像軍方這樣的大買家——以及后來的通用電氣、霍尼韋爾和 IBM——不愿意使用特定的芯片,除非他們知道他們可以從多個來源購買它。
這有真正的原因。Fairchild 最終落得如此下場的原因之一是工作質量低劣——芯片中存在微裂紋。二次采購也讓買家可以從更多的供應商那里購買,增加了一點價格競爭。因此,AMD 在早期尋求成為這些買家的可靠、高質量的第二來源供應商。
通常情況下,AMD 會在未經原始芯片制造商授權的情況下進行二次采購。因此,他們通過逆向工程獲得了該芯片的設計。AMD 的 8080 逆向工程始于雙胞胎 Kim 和 Shawn - 后來是 Ashawna - Hailey。他們是逆向工程愛好者,是從施樂公司的一位同事那里學來的愛好。
這對雙胞胎拍攝了大約 300-400 張去蓋的預生產英特爾 8080 照片,他們遇到了非常感興趣的 AMD。AMD給了他們一個團隊,一年后,他們生產出了Am9080。
Am9080 的生產成本很低,每個大約 50 美分,在軍用市場上的售價高達 700 美元。這是一項偉大的業務,AMD 成為僅次于英特爾本身的最大 8080 銷售商。
Microcode
英特爾對這種未經授權的逆向工程并不是特別滿意。但那時候,法律認為計算機硬件——與軟件不同——只能獲得專利而不能受版權保護。有了專利,事情很容易演變成徹底的、徒勞的專利戰。然后在 1976 年,英特爾宣布他們將在他們的芯片中安裝微代碼。微碼是指機器代碼級別的指令。它們被制造為芯片的一部分,并獨立于操作系統或應用軟件直接控制其功能。
今天,我們可能會稱它為固件。當時,人們不確定微碼應該被視為軟件還是硬件,它具有兩者的特點。但英特爾認為它是軟件,并急于獲得版權。
受版權保護的微碼的存在使得未經授權的二次采購變得更加困難。芯片保護法后來于 1984 年完全禁止將其用于商業用途。因此,AMD 和英特爾于 1976 年達成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這兩家公司當時有點兄弟般的關系。英特爾創始人兼董事長鮑勃諾伊斯和 AMD 首席執行官杰里桑德斯是好朋友。據推測,兩人在桑德斯家中的一次派對上對 1976 年的交易產生了動搖。桑德斯長期以來一直仰慕諾伊斯,并承認英特爾的領導地位。
除了 8080 之外,AMD 還在英特爾的幫助下繼續采購 8085。之后,他們繼續前進,并在幾年后與 Zilog 就他們的 Z8000 微處理器達成了二次采購協議。AMD曾對這款產品寄予厚望,但未能達到銷售預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存在另一種芯片——英特爾 8086。
簽署 1982 年協議
8086 于 1978 年發布,是第一款帶有微碼的英特爾芯片。它開始作為臨時填充。英特爾最初尋求構建它所謂的 8800 系列,這是一種雄心勃勃的“微型主機”類型的處理器。
當 8800 系列落后于計劃時,他們沖出了 8086。它賣得很好,但就像我說的,大客戶不會接受沒有第二個來源的芯片。
隨著此時半導體生產能力變得越來越昂貴,這并不容易。一開始,英特爾有 8086 的早期國內來源——德克薩斯州的 Mostek。但隨后在 1980 年,Mostek 的首席執行官通知英特爾,他們將放棄第二采購協議,轉而選擇摩托羅拉——當時英特爾的宿敵。
國內的第二來源是必要的。大約在這個時候,英特爾剛剛與 IBM簽署了一份合同,該產品最終將成為個人電腦或 PC。IBM PC 于 1981 年 8 月發布,最初的需求遠遠超出了所有人的預期。人們被列入等候名單數月之久。IBM 采購部門隨后介入并推動英特爾尋求國內第二來源。
英特爾與德國西門子和日本富士通簽署了協議,但這些公司無法制造 8086 或類似的 8088。整個過程非常繁瑣,以至于英特爾決定與第二來源進行更持續的合作。IBM 建議使用 AMD,但正如筆者提到的,AMD 已經在與競爭對手 Zilog 合作。所以鮑勃·諾伊斯去見杰里·桑德斯,試探一下。
正如所設想的那樣,這是一種互惠互利的產品交換,基于這些產品的復雜性和設計工作——如公式所定義的那樣。目標是確保英特爾在不放棄整個櫥柜的情況下擁有即時的第二來源。
二次采購協議本應持續十年。但僅僅幾年后,麻煩就開始醞釀了。協議覆蓋8086,這個好辦。AMD 寫了一張支票,英特爾將產品轉給第二采購商,這也沒有問題。
但是在交換的過程中,英特爾發現AMD這邊沒有什么他們能得到或者想要的。因此,他們將交易修改為“借出”一些“復雜性點”,這些點將通過更高的特許權使用費償還。
這是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覺,即 AMD 比英特爾從這項安排中獲益更多。AMD 獲得了 x86 微處理器等越來越有價值的產品的許可,而作為回報,英特爾獲得了市場潛力很小的外圍設備的許可。
單一來源
1985 年 10 月出現了 英特爾80386 或簡稱 386(筆者將在本文中使用這個名稱)。186 和 286 并不是市場上最好的產品,但 386 是完全不同的故事。它不僅比 286 更快,而且還具有 32 位地址,這使其能夠處理 PC 圖形用戶界面的更高內存需求。386 為 Compaq Deskpro 386 提供動力,這是一款功能強大的 PC 產品,從 IBM 手中奪走了個人計算機領域。
英特爾當時采取的另一項重大舉措是決定不為 386 提供二次采購。在內部引起爭議,這是半導體歷史上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
半導體經濟正在發生變化。晶圓廠開始花費更多,而且將設計交給競爭對手變得越來越沒有意義。
第一次沖突
有三個主要原因促使英特爾做出單一來源 386 的決定。
第一個是 IBM 想在內部進行微處理器制造。他們對 386 不感興趣,他們根據他們收到的舊版 286 的許可創建了自己的設計。
第二個是 AMD 沒有提供英特爾想要的任何東西來換取 386 設計,公司代表來來回回。AMD 爭辯說他們的產品非常好,而英特爾有“非發明綜合癥”,抵制產品只是因為它們不是內部設計的。另一方面,英特爾認為那些 AMD 產品一文不值,并且 AMD 生產的產品過于復雜,只是為了玩弄協議中的復雜性因素等式。
第三個是386 會賺很多錢。在不斷發展的 PC 行業的推動下,作為 386 的唯一來源將為英特爾帶來超過 10 億美元的收入。毛利率在 80-90% 之間。
惡化的關系
兩家公司之間兄弟般的早期關系逐漸消失。桑德斯,曾經是個浮夸的銷售員,對 AMD 的 Am286(兼容 286 的第二個來源)吹噓得有點過頭了,這激怒了英特爾的人。
安迪·格羅夫 (Andy Grove) 于 1987 年從鮑勃·諾伊斯 (Bob Noyce) 手中接過英特爾的領導權,為這家芯片巨頭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更為強硬的態度。
事情終于沸騰了。面對僵局,AMD 援引合同中的一項條款,將有關 386 和數學協處理器 8087 的爭議提交給獨立仲裁員。英特爾試圖避免這樣的事情。
最終在 1987 年 4 月,AMD 向加利福尼亞高等法院提出申請,要求進行仲裁,法院批準了仲裁。作為回應,英特爾終止了 1982 年的第二采購協議,并提前一年發出通知。
Am386
仲裁聽證會持續了近五年的時間。
最終在 1990 年,中立仲裁員——退休法官 J. Barton Phelps——發現英特爾違反了 1982 年的合同。似乎得到驗證,那一年 AMD 開始銷售其 Am386——英特爾 386 芯片的逆向工程版本。
英特爾聲稱由于一個有趣的巧合而發現了這款芯片。AMD 已將有關 Am386 的文檔發送給了住在桑尼維爾希爾頓酒店的 PC 產品營銷總監。
無論如何,碰巧一位同名的英特爾員工——一名現場應用工程師——當時也住在桑尼維爾希爾頓酒店。兩人甚至在同一時間退房。酒店收到了 Am386 文檔并將它們轉發給了錯誤的人——英特爾員工。
這就是英特爾收到文件的故事。一個有趣的、瘋狂的巧合吧?AMD 方面并不完全相信這個故事,并懷疑存在不當行為或間諜活動。
不管怎樣,英特爾——現在意識到它的競爭對手正在將 386 競爭者推向市場——很快就追趕 AMD 的產品名稱中有 386。但作為第二來源的 AMD 以前也曾走這條路,法官支持他們關于“386”是一個通用術語的斷言——這使得 Am386 最終于 1991 年 3 月上市,比其前任英特爾公司晚了大約六年。
這一裁決導致英特爾完全放棄了數字綽號。他們將芯片重新命名為 英特爾386 或 i386 - 可以注冊商標。
兩代之后,他們開始將“86”系列芯片稱為“奔騰”。應該是這樣的。但英特爾想探索每一條合法途徑,以阻止 AMD 將 x86 產品推向市場。
在這里我想暫停一下,再談談微碼。
還記得我說的微碼嗎?盡管有硬件和軟件的某些方面,英特爾堅持認為它完全是軟件,因此受版權保護。1989 年,一名法官將在一起重大法庭案件中證實英特爾的主張。
一直追溯到 1976 年,日本計算機制造商 NEC 與英特爾簽署了專利交換協議——類似于 AMD 的協議。
NEC 后來不僅生產了 8086 和 8088 的第二源設計,他們還生產了自己的兼容 英特爾的微處理器——NEC V20 和 V30。英特爾對此表示抱怨。該協議允許 NEC 復制硬件。但是微碼呢?
1984年,NEC和英特爾就此問題告上法庭。經過漫長的五年,法院最終裁定微代碼可以受版權保護,盡管 NEC 并未侵犯該特定版權。英特爾輸掉了那場戰斗,但他們贏得了這場戰爭。
在 1989 年 NEC 法庭案件發生后的第二年,英特爾針對 AMD 的 80C287 對 AMD 提起了微碼版權訴訟,這是一種與較舊的 286 處理器一起工作的數學協處理器。
一年后的 1991 年 10 月,他們還對 AMD 提起了另一項類似的訴訟,試圖阻止 Am386 的銷售。
兩年后的 1993 年,英特爾針對 AMD 的 Am486 處理器再次提起微代碼訴訟。該芯片與 英特爾486 兼容,后者是 386 的更高性能后繼產品。AMD 使用所謂的“潔凈室”程序開發了 AM486。這是一種獨立逆向工程產品的方法,IBM PC 制造商以前使用該產品成功地重新實現了 PC 的 BIOS。英特爾還是起訴了
六起針對彼此的訴訟
在整個 1990 年代初期,AMD 和英特爾之間有六起針對彼此的訴訟。其中三個案例與微碼有關——數學協處理器、386 處理器和 486 處理器的微碼。
AMD 在 1991 年和 1992 年對英特爾提起了另外兩起訴訟。第一起是聯邦反托拉斯訴訟,指控英特爾試圖確保壟斷。
這一特殊案例對臺灣計算機和主板制造業產生了重大影響。AMD 進行了干預并設法阻止了英特爾將排他性協議強加給這些制造商。
然后還有關于 1982 年第二采購協議的 AMD-英特爾仲裁。早在 1990 年,中立仲裁員就發現英特爾違反了 1982 年的第二采購協議。英特爾打算破壞合同,拒絕任何 AMD 產品進行交換,并對 AMD 保密。但 AMD 未能跟上半導體趨勢并沒有給自己帶來任何好處。當他們說 AMD 當時的產品并不是英特爾真正想要的東西時,英特爾并沒有撒謊。
此外,AMD 還向英特爾提供舊調制解調器芯片,同時已經在市場上銷售新芯片,這也違反了誠信契約。
在隨后于 1992 年舉行的聽證會上,仲裁員判給 AMD 1500 萬美元以及對英特爾 386 芯片的永久、免版稅、非獨家權利。他還將 1982 年的協議延長了兩年。這一最終裁決旨在允許 AMD 出售 386。但英特爾在法庭上對仲裁員的決定提出上訴——認為他已經超出了他的界限。
然后,此案將通過法律制度審理數年,曲折比比皆是。加州上訴法院推翻了仲裁員的決定,但 AMD 就此提出上訴,依此類推。
終于在市場上
上法庭讓 AMD 最終將 Am386 推向市場。這很好,因為 Am386DX 型號賣得很好,盡管進入市場的時間比其英特爾同類產品晚了五年。
該芯片在功能上與 英特爾386 相同。但由于 AMD 使用稍微更先進的工藝節點(0.8 微米而不是英特爾的 1 微米)生產其 386 兼容芯片,它的運行速度提高了約 20%,運行溫度更低,并且使用了大約 30 % 比其英特爾同類產品的功率低。到 1992 年底,AMD 已經生產了 950 萬個這樣的芯片,創造了 10 億美元的收入。
如果英特爾在 1992 年第一季度沒有降低他們自己芯片的價格,情況可能會更好——如果沒有 AMD,他們可能不會這樣做。Am386 確立了該公司作為 x86 芯片合法替代開發商的聲譽。AMD 超越摩托羅拉成為業界第二大半導體制造商。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027瀏覽量
425435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84瀏覽量
134356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95瀏覽量
172030
原文標題:英特爾與AMD的前30年競爭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