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之
編輯|小沐
出品|智哪兒
可以肯定的說,智能家居市場雖呈現出戰國紛爭之態,奈何智能家居依然不是剛需產品。而隨著更多的實力選手入局,智能家居已經從概念轉變為一種生產力。作為AIoT最先落地、最早發力的場景,智能家居在未來十年,牽動著多個行業的神經,也是消費升級的重點培育對象。
據財經網站的統計,A股市場的智能家居概念股,總計市值已經超過2.45萬億人民幣,是輕工業制造板塊的2倍。互聯網、家電、電氣等經濟體,都在積極布局智能家居風口,搶占下一個十年的技術紅利。
近期發布的「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中,第十七條明確提出“推動統一智能家居、安防等領域標準,探索建立智能設備標識制度。”這條意見,一針見血的指明了智能家居的市場地位,已經不再是一個小眾的賣點,而是一個跟家電、電氣等家居設備平起平坐的板塊。
尤其是智能設備標識制度的提出,為智能家居產品的標準化從經濟頂層層面下達了要求。這對于統一智能家居市場格局、產品體系和技術規范,是個十足的利好。
1
華為和小米的糾葛
而發展到今天,智能家居已經進入了全屋智能的競爭。市面上大致存在五類產品:
一是以傳統的家電企業為主導的套系派智能家居產品,比如海爾從最早的U-Home概念入手,迭代出了三翼鳥智慧家庭方案,以美食、洗護、用水、空氣等場景切入,提供模塊化的局部智能方案。
二是以小米、華為等消費電子企業主導的生態派智能家居產品,依托于品牌在移動設備和互聯網生態體系上的優勢,打造分布式、全場景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
三是以阿里、百度、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為主導的平臺派智能家居產品,從智能音箱或芯片模組入手,局部突破、全局滲透,利用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提供標準化的產品輸出。
四是以螢石、歐瑞博、Aqara、紫光物聯、Control4、HDL等專業智能家居企業主導的方案派智能家居產品,以更加垂直的姿態切分市場殘羹。這個類別新老交匯,大魚小魚同在一池,是消費者選擇面最寬的一個類別。
五是以鴻雁、公牛、施耐德等傳統電氣企業主導的控制派智能家居企業,以傳統面板等產品的智能化升級為切入口,創造全新的智慧生活場景。
在這五個派別中(派別只是大致區分,不要較真),第二類,也就是消費電子制造商的競爭格外具有看點。小米和華為是最典型的代表。
這兩家企業具有很多共性:都是手機廠商,都有豐富的智能硬件體系,都有獨立的生態體系,都是全方位布局(均有電商、內容、AIoT等業務線),都有龐大的線下渠道網絡,甚至都想挑戰下一百年的汽車產業。
從產品角度看,兩家公司不僅在手機領域舞刀弄劍,這次在全屋智能板塊,也是冤家路窄。了解手機產業的讀者,應該對雷軍和余承東的隔空對壘不會陌生。自從華為推出基于PLC的全屋智能后,小米的智能家居真正迎來了敵人。
2
本質的區別在哪里
兩家企業的區別,本質并不在于智能家居的無線和有線方案之爭。此前「智哪兒」在詳解華為PLC的文章中,曾說華為的PLC,真正對抗的是Wifi、Zigbee、藍牙Mesh一類的無線通訊技術。從技術層面說,這兩類產品確實存在競爭關系。
但是從實際的商品層面(而不是產品層面),華為和小米最大的區別,在于:一個是前裝、一個是后裝。華為PLC當然也可以后裝,小米智能家居當然也可以提前介入,我們只是說理念上的差異。
華為強調的是高端,實際上它的全屋智能從網絡部署等基礎設施的搭建來看,前裝介入是最佳時間點。為什么華為的全屋智能體驗店開在建材館,就是這個原因,它想切入的是正在裝修房子的那批人的需求。
小米走的性價比、DIY路線,它有全屋智能的方案,但沒有專門的全屋智能商品化的東西。但基于其豐富的硬件生態,你完全可以搭建起一個實用的智能家居系統。從時間點來看,小米智能家居更適合在裝修之后入場,它的產品屬性也完全允許后裝場景。
這就是兩種商業模式了。華為賣得是技術能力,小米賣得是產品能力。短期來看,華為偏高端,小米偏低端,但長期來看,兩者在中端市場的交集會越來越大。
筆者認為,下一個十年,小米與華為的兩種模式的對壘,會構成愈發激烈的競爭關系。在前述的五類派別中,只有第二類,是全鏈條部署的:移動設備、操作系統、硬件體系、軟件生態、通訊技術、人工智能以及內容資源等等。這兩家公司,可以真正在智能家居領域做到跨設備的分布式計算和分布式管理。
那么,小米模式VS華為模式,誰會是下一個十年的主宰者?
誰能主導下一個十年?
3
掌握時間心不慌
我們先來做一個簡單的抽象:小米模式=由點及面;華為模式=由線及面。有什么差別呢?小米的智能家居,是可以點狀分布的。比如你買了一個小米的空氣凈化器,它本身就能用小米的米家APP來控制,隨著你購入的小米設備越來越多,這個全屋智能的概念就顯現了。
華為是從線開始,它是方案導向的。舉個例子:你可以裝一個中控主機,只實現燈光控制。后續,你想追加安防、影音也沒有問題。當然,一般情況下沒有人會這么做,都是一步到位。我們只是說明這個差別。
小米模式強調靈活性,用戶的選擇權利更大,覆蓋的客群更廣;華為模式強調專用性,用戶沒有那么大迂回空間,需要深思熟慮,畢竟那個裝在弱電箱的主機也不是說拆就拆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小米的DIY模式滲透力會強一些。目前來看,小米設備的易用性,也確實教育了用戶,推動了智能家居概念的落地。
這是否意味著華為的全屋智能會趨于小眾呢?當然不是。從地產角度看,首先精裝房是大趨勢,由于華為的全屋智能是跟裝修高度耦合的,這意味著華為勢必會吃掉一部分精裝房市場。在裝修建材領域,華為直擊建材商超,在前端環節截流,在價格下降到一個閾值后,它的普及度可能會跟全屋定制一個水平。
所以在智哪兒看來,小米和華為,其實是在不同環節切入,以不同的商品姿態銷售,終局可能就是一個動態平衡。這個前提是,小米和華為的全屋智能,存在較大程度的價格交集。這時候的問題就是在于,同樣都是3萬塊的預算,我是什么時候花。當然,我們只是把問題極度抽象了。現實中,消費者的心理千奇百怪,需求層出不窮。
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層面做下分析。
那就是兩者的盈利點不同。小米的全屋智能,是純粹靠硬件在賺錢;而華為的全屋智能,看上去是硬件,但是實際上軟件在賺錢。未來小米是否會延續性價比路線不得而知,但華為肯定會繼續強調技術能力。
目前,小米AIoT設備數量超過4億臺(不包括智能手機、平板及筆記本),而華為HarmonyOS累計連接超過2.2億臺。值得注意的是,華為這一數字僅為華為自己的設備(包括榮耀在內),而HarmonyOS實質上分為手機版和物聯網版。嚴格來說,華為旗下的物聯網設備連接數量是個謎,但目前跟小米的差距一定非常大。
而看下手機的銷量,OV綜合來看是絕對的贏家,其次是蘋果。如果把華為和榮耀加起來,那么跟小米可以說旗鼓相當。但是,小米和華為的差異在于,小米智能家居的核心是米家APP,任何手機都可以安裝使用,跟操作系統和手機硬件本身沒有技術捆綁。
華為的全屋智能,則在一定程度上依賴于HarmonyOS的分布式特性。如果用戶使用華為手機,那么能夠帶來的體驗感是最強的。而HarmonyOS是否會被其他手機廠商接受,是個未知數。因為手機版的HarmonyOS相較于友商使用的Android開源系統,并沒有絕對的技術優勢。
華為只是解決了自己被制裁的問題,并沒有解決中國人沒有自己的移動操作系統這個問題。所以從全屋智能視角看,華為反而把自己圈在了一個封閉的生態中。不過追捧者眾多。
第一個站隊華為的家電企業是美的。美的發布了基于HarmonyOS的物聯網操作系統,這意味著其眾多家電產品能平滑到華為的智能家居生態中。從這一點來看,小米反而是跟家電企業站在對立面的。
這時候另一種格局就顯現了:小米傾向于什么都自己做,取締傳統品牌,自己扶持生態;華為則只做一部分消費電子,比如手機、平板、電視、智能穿戴,其他的全靠第三方,用操作系統圈地。
對于一套全屋智能來說,是通訊技術、控制系統、互聯平臺和終端設備的有效結合。小米和華為的區別就在于終端設備這一頭。米家生態中的產品,多以小米自研或生態鏈產品居多;華為的產品,則是第三方居多。華為只是想推銷操作系統,并沒有強力捆綁生態伙伴。這一點對于全屋智能的實現影響很大。
如果華為從系統端繼續吃掉其他幾個家電巨頭,那么華為全屋智能用戶的智能電器選擇面就會更加靈活。我們來看下這樣一個列表:
中控平臺:主機、APP、智能音箱、智能面板、智慧屏…
基礎設施:全屋Wifi
傳感設備:人體紅外、煙霧、溫濕度、毫米波…
智能硬件:窗簾電機、掃地機器人、路由器、網關、加濕器、智能鎖、門鈴、攝像頭…
智能電器:洗衣機、空調、中央空調、冰箱、晾衣機、烘干機、洗碗機、凈水器、空氣炸鍋…
這些是一個完整的全屋智能所需要的子產品。
小米做了啥?這五大類別幾乎全部涉獵,這意味著它的生態是高度壟斷的。而華為呢?重點在于搭建基礎設施,從底層出發先解決家庭的內部通訊問題,然后只局部涉獵了路由器、智能鎖、智慧屏幾個類別,其他的全部開放。
所以兩個品牌的出發點存在差異。
我們總結一下:
小米的優勢在于自持的AIoT設備SKU豐富,自組生態體系,第三方作為補充;全屋智能落地靈活性強,用戶可以DIY選擇,更輕量化,隱性成本低;缺點是產品格局散亂,盈利模式單一,缺乏跟裝修耦合的機會。
華為的優勢在于只做底層和部分硬件,上層充分開發給第三方,消費者在電器面的選擇權大,產品的魯棒性更強;缺點是隱性成本高,涉及施工,很多亮點技術依賴于華為移動設備。
所以兩個品牌的封閉和開放性是并存的,只是側重點不一樣。接下來,華為毫無疑問是發力精裝房和建材市場,而小米則會繼續推動DIY路線,以更低的購置和使用門檻獲客。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未來十年,小米的機會在于隨著智能家居概念的深入,更多的消費者開始嘗試組建自己的智能家居平臺,而小米的低門檻特性對大部分人都很友好,小米可以繼續延續性價比路線捕獲更多年輕消費群體的喜愛;
華為的機會在于,伴隨消費升級和地產業態變革,精裝房的普及和迭代能在很大程度上帶動銷售,同時隨著對于高端建材館的滲透,以及與裝修業態的高度耦合(以及裝修模塊化、透明化、高效化等趨勢的結合),華為全屋智能憑借在基礎設施和計算平臺上的優勢,仍具備很強的上升空間,相比小米主打的年輕群體,華為可能更受中產家庭、中高端用戶的喜愛。
結語
長期來看,智哪兒認為華為的全屋智能模式更符合消費者對于智能家居產品的想象。不排除小米也會將全屋智能進一步商品化,提供更完善的打法和機制,但目前來說華為的路線延展性更強,更符合智能家居作為一個獨立、開放、完整的消費品存在的形態。
智能家居應該是一個獨立的商品,而不是眾多子產品堆積起來的虛擬概念。
(智哪兒(ID:smartanywhere)原創文章,轉載請獲取授權并保留來源)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1瀏覽量
251977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28文章
9571瀏覽量
185367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62瀏覽量
144338 -
全屋智能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9瀏覽量
226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