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日當空照,
廠房溫度高,
機床精度糟,
小編來支招。
溫度最重要,
精度關鍵招,
誤差這里找,
一一來說道。
我們有這樣的困惑:
1.機床每次開機,前4個小時,加工工件是不穩定的。為什么?
2.長度計量室,溫度要求控制在20℃左右。為什么?
3.夏天加工鋁件精度尺寸普遍負偏差。為什么?
4.激光干涉儀測量設備定位精度,早上測,下午測,定位精度不一致。為什么?
前面4個困惑,有一個共性,就是溫度在變化。
先說說材料的膨脹系數。
激光波長:1ppm (溫度變化1℃,1000mm長度變化1um)
大理石:8ppm (溫度變化1℃,1000mm長度變化8um)
鋼帶光柵:10ppm (溫度變化1℃,1000mm長度變化10um)
鋼鐵:11.7PPm (溫度變化1℃,1000mm長度變化11.7um)
鋁:22ppm (溫度變化1℃,1000mm長度變化22um)
材料有熱脹冷縮的特性,而我們所說的長度都是基于20℃下測得物體的長度。
因此為了減小不同溫度下長度的換算誤差,長度計量室溫度規定在20℃附近就不難理解。
機床每次開機,機床運行發熱,絲桿溫度上升,但此時加工工件溫度不變,造成絲桿在拉升,工件沒有拉升,反饋的結果就是加工精度不穩定。當機床發熱與散熱達到熱平衡以后,加工精度趨于穩定,此持續時間大約2~4小時不等。
題外話:某些高精度機床,開機啟動時有大約30分鐘暖機程序,此時機床自動運行鎖定,當絲桿的溫度傳感器檢測到溫度上升到工作閾值時才能正常使用。
現在做一個簡單的數學題。某機床于春季20℃時校準合格,校準后生產的鋁件1000mm誤差小。夏天廠內溫度30℃,機床絲桿溫度與被加工的鋁材工件長時間恒溫都是30℃。現鋁件加工長度1000mm,但是檢測時卻呈負誤差,請問為什么?
機床材質為鋼鐵,膨脹系數11.7ppm,20℃下1000mm,30℃下膨脹為1000mm+117um。
鋁材膨脹系數22ppm,30℃鋁材長度1000mm+117um,轉化到20℃時的長度只有999.895mm。因此鋁材在30℃下加工,即使校準合格的機床,得到的成品也是偏小的。
題外話:控制鋁件(與鋼鐵膨脹系數差異大的材質)加工精度恒溫車間很有必要。
控制鋼鐵類材質加工件精度,在機床穩定的前提下,保證加工精度的一致性就是控制絲桿溫度和加工工件溫度的一致性。
問題來了:當鋁件加工精度高,但是沒有恒溫車間,又要生產怎么辦?
1.可以換算加工長度,相當于程序尺寸加工由1000mm改為1000.100mm。
2.簡單一點,材料膨脹系數設置為鋁22ppm,進行一次激光干涉儀校準。
激光波長的膨脹系數為1ppm,可以基本省略;機床的膨脹系數為11.7ppm。夏天溫度高,因此需要環境補償進行換算。此時溫度探頭采集的材料溫度數據特別重要!是測量精度保證的核心!因此需要把環境溫度探頭放置在正確的位置。
哪些地方不能放?機床的鈑金外殼,一張薄薄的鐵皮,溫度容易受空氣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這個位置堅決不能放!
宜放在機床工作臺。工作臺的溫度具有代表性,與被加工件的溫度是接近的。
問題四也就迎刃而解。溫度!
上午和下午溫度差異造成定位精度補償的差異,但是差異需要在一個范圍。至于多少,需要因設備而已,但設備的重復精度是基本維持不變。
題外話:大家看到這里心里是不是不開心,溫度溫度溫度,一直在腦海循環!
溫度就是一個搞精度破壞的妖精!
溫度不好控制,不知道溫度探頭怎么正確放置,你可以采取這個方法。
為了減小溫度補償差異,某機床企業機床校準采用不銹鋼1m量塊(步距規)+激光干涉儀進行補償。步驟如下:
1.機床熱機2~4小時,量塊恒溫。
2.先用1m量塊定位1米激光長度,手動補償環境數據,使激光讀數為量塊修正值。
3.從機床原點到極、限端,測量總長,通過修改齒輪比,螺距pitch修正斜率。
4.最后進行激光干涉儀分段補償。
目前此方法小編認為是高溫下保證精度的較好方法。量塊具有和普通加工件相近的膨脹特性,同時兼顧激光干涉儀進行分段補償,彌補絲桿螺距差異。能*大限度提升機床在高溫下的精度。
機床作為工業母機,正逐步向高精度領域邁進。希望中圖儀器機床檢測設備能助力中國機床不斷完善和前行。
最后歡迎各位朋友和小編一道討論機床檢測使用問題,集思廣益。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