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ipef來測試網絡帶寬”
命令行選項 | 描述 |
客戶端與服務器共用選項 | |
-f, --format [bkmaBKMA] | 格式化帶寬數輸出。支持的格式有: 'b' = bits/sec 'B' = Bytes/sec 'k' = Kbits/sec 'K' = KBytes/sec 'm' = Mbits/sec 'M' = MBytes/sec 'g' = Gbits/sec 'G' = GBytes/sec 'a' = adaptive bits/sec 'A' = adaptive Bytes/sec 自適應格式是kilo-和mega-二者之一。除了帶寬之外的字段都輸出為字節,除非指定輸出的格式,默認的參數是a。 注意:在計算字節byte時,Kilo = 1024, Mega = 1024^2,Giga = 1024^3。通常,在網絡中,Kilo = 1000, Mega = 1000^2, and Giga = 1000^3,所以,Iperf也按此來計算比特(位)。如果這些困擾了你,那么請使用-f b參數,然后親自計算一下。 |
-i, --interval # | 設置每次報告之間的時間間隔,單位為秒。如果設置為非零值,就會按照此時間間隔輸出測試報告。默認值為零。 |
-l, --len #[KM] | 設置讀寫緩沖區的長度。TCP方式默認為8KB,UDP方式默認為1470字節。 |
-m, --print_mss | 輸出TCP MSS值(通過TCP_MAXSEG支持)。MSS值一般比MTU值小40字節。通常情況 |
-p, --port # | 設置端口,與服務器端的監聽端口一致。默認是5001端口,與ttcp的一樣。 |
-u, --udp | 使用UDP方式而不是TCP方式。參看-b選項。 |
-w, --window #[KM] | 設置套接字緩沖區為指定大小。對于TCP方式,此設置為TCP窗口大小。對于UDP方式,此設置為接受UDP數據包的緩沖區大小,限制可以接受數據包的最大值。 |
-B, --bind host | 綁定到主機的多個地址中的一個。對于客戶端來說,這個參數設置了出棧接口。對于服務器端來說,這個參數設置入棧接口。這個參數只用于具有多網絡接口的主機。在Iperf的UDP模式下,此參數用于綁定和加入一個多播組。使用范圍在224.0.0.0至239.255.255.255的多播地址。參考-T參數。 |
-C, --compatibility | 與低版本的Iperf使用時,可以使用兼容模式。不需要兩端同時使用兼容模式,但是強烈推薦兩端同時使用兼容模式。某些情況下,使用某些數據流可以引起1.7版本的服務器端崩潰或引起非預期的連接嘗試。 |
-M, --mss #[KM} | 通過TCP_MAXSEG選項嘗試設置TCP最大信息段的值。MSS值的大小通常是TCP/IP頭減去40字節。在以太網中,MSS值 為1460字節(MTU1500字節)。許多操作系統不支持此選項。 |
-N, --nodelay | 設置TCP無延遲選項,禁用Nagle's運算法則。通常情況此選項對于交互程序,例如telnet,是禁用的。 |
-V (from v1.6 or higher) | 綁定一個IPv6地址。 服務端:$ iperf -s –V 客戶端:$ iperf -c -V 注意:在1.6.3或更高版本中,指定IPv6地址不需要使用-B參數綁定,在1.6之前的版本則需要。在大多數操作系統中,將響應IPv4客戶端映射的IPv4地址。 |
服務器端專用選項 | |
-s, --server | Iperf服務器模式 |
-D (v1.2或更高版本) | Unix平臺下Iperf作為后臺守護進程運行。在Win32平臺下,Iperf將作為服務運行。 |
-R(v1.2或更高版本,僅用于Windows) | 卸載Iperf服務(如果它在運行)。 |
-o(v1.2或更高版本,僅用于Windows) | 重定向輸出到指定文件 |
-c, --client host | 如果Iperf運行在服務器模式,并且用-c參數指定一個主機,那么Iperf將只接受指定主機的連接。此參數不能工作于UDP模式。 |
-P, --parallel # | 服務器關閉之前保持的連接數。默認是0,這意味著永遠接受連接。 |
客戶端專用選項 | |
-b, --bandwidth #[KM] | UDP模式使用的帶寬,單位bits/sec。此選項與-u選項相關。默認值是1 Mbit/sec。 |
-c, --client host | 運行Iperf的客戶端模式,連接到指定的Iperf服務器端。 |
-d, --dualtest | 運行雙測試模式。這將使服務器端反向連接到客戶端,使用-L 參數中指定的端口(或默認使用客戶端連接到服務器端的端口)。這些在操作的同時就立即完成了。如果你想要一個交互的測試,請嘗試-r參數。 |
-n, --num #[KM] | 傳送的緩沖器數量。通常情況,Iperf按照10秒鐘發送數據。-n參數跨越此限制,按照指定次數發送指定長度的數據,而不論該操作耗費多少時間。參考-l與-t選項。 |
-r, --tradeoff | 往復測試模式。當客戶端到服務器端的測試結束時,服務器端通過-l選項指定的端口(或默認為客戶端連接到服務器端的端口),反向連接至客戶端。當客戶端連接終止時,反向連接隨即開始。如果需要同時進行雙向測試,請嘗試-d參數。 |
-t, --time # | 設置傳輸的總時間。Iperf在指定的時間內,重復的發送指定長度的數據包。默認是10秒鐘。參考-l與-n選項。 |
-L, --listenport # | 指定服務端反向連接到客戶端時使用的端口。默認使用客戶端連接至服務端的端口。 |
-P, --parallel # | 線程數。指定客戶端與服務端之間使用的線程數。默認是1線程。需要客戶端與服務器端同時使用此參數。 |
-S, --tos # | 出棧數據包的服務類型。許多路由器忽略TOS字段。你可以指定這個值,使用以"0x"開始的16進制數,或以"0"開始的8進制數或10進制數。 例如,16進制'0x10' = 8進制'020' = 十進制'16'。TOS值1349就是: IPTOS_LOWDELAY minimize delay 0x10 IPTOS_THROUGHPUT maximize throughput 0x08 IPTOS_RELIABILITY maximize reliability 0x04 IPTOS_LOWCOST minimize cost 0x02 |
-T, --ttl # | 出棧多播數據包的TTL值。這本質上就是數據通過路由器的跳數。默認是1,鏈接本地。 |
-F (from v1.2 or higher) | 使用特定的數據流測量帶寬,例如指定的文件。 $ iperf -c -F |
-I (from v1.2 or higher) | 與-F一樣,由標準輸入輸出文件輸入數據。 |
雜項 | |
-h, --help | 顯示命令行參考并退出 。 |
-v, --version | 顯示版本信息和編譯信息并退出。 |
01 使用實例
測試TCP帶寬
1.單線程環境測試
服務器端
iperf -s -p 8888 -i 1 -M
客戶端
iperf -c server-ip -p server-port -i 1 -t 10 -w 20K
-c:客戶端模式,后接服務器ip
-p:后接服務器監聽的端口
-i:設置帶寬報告的時間間隔,單位為秒
-t:設置測試的時長,單位為秒
-w: 設置tcp窗口大小,一般可以不用設置,默認即可
2.多線程環境下測試
服務器端
iperf -s -p 8888 -i 1 -M -P 2
客戶端
iperf -c server-ip -p server-port -i 1 -t 10 -P 2
測試UDP帶寬
1.單線程環境測試
服務器端
iperf -s -p 8888 -i 1 -u
客戶端
iperf -c server-ip -p server-port -i 1 -t 10 -u -b 10M
-c:客戶端模式,后接服務器ip
-p:后接服務端監聽的端口
-i:設置帶寬報告的時間間隔,單位為秒
-t:設置測試的時長,單位為秒
-b:設置udp的發送帶寬,單位bit/s
2.多線程環境
與多線程TCP類似,只需要客戶端使用-P參數指定線程個數即可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83瀏覽量
889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