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美國廠的管理問題。
臺積電股東會上,董事長劉德音透露了對美國廠管理上的挑戰,也表示目前謹慎評估在歐洲建廠的可能。是什么樣的問題,讓科技技術領先的臺積電,在美國建廠進度卻面臨延后壓力?
在近日召開的臺積電股東會,董事長劉德音被問起美國廠在員工管理上的挑戰,坦言自家公司在太平洋彼岸的管理文化,還有改善空間,“(美國廠管理)這個東西,大家都在學習……”
原先預計明年量產的臺積電美國廠,目前進展卻被市場普遍認為落后。供應鏈人士透露,該廠仍停留在準備階段,不僅已采購進場的機臺設備,未能投入實際運作,“值班的人力也足,臺積電甚至還與供應商協商,希望供應商能幫忙在周末輪班。”
從臺積電去年12月舉辦美國廠典禮算起,如今已過了近半年時間,以賽亞調研副總經理陳逸萍指出,假如進度持續落后,該公司預估2024年投產的產能目標可能有變化,“也許……規模(指產量)也不會這么大。”
審查進展落后,恐影響明年產能目標
匯整內外部訊息,目前臺積電美國廠,有兩大挑戰待解:首先,是廠區審查的進展,其次,是人才。其中,特別是后者,臺積電原本計劃在美國招募四千五百名當地員工,但現在卻面臨美國員工對工作內容的不適應,導致招募進度落后。
在美國職場社群平臺Glassdoor,多位曾任職臺積電美國廠的美籍人士,陸續抱怨管理層不尊重美國員工、不愿意采納員工建議,甚至提到“如果是亞裔美籍員工會受到嫉妒,因為拿到更多錢”等內部沖突。讓臺積電美國廠管理的問題,迅速放大。
這些抱怨最嚴重的問題,當屬中國臺灣籍與美籍員工的摩擦。
“我聽到的,是美國工程師,待遇比中國臺灣的工程師好,而且這當中是有一段差距的。”光電科技工業協進會特約顧問柴煥欣指出,美國工程師的薪資較高、不用值夜班,甚至是不愿意聽從來自中國臺灣的主管的命令,在深化中國臺灣員工與美國員工之間的心結。
只是,面對必須24小時不間斷運作的晶圓廠,劉德音在股東會講得很清楚:“不愿意值班的人,就不要來參加這個產業!”這番強硬談話的背后,微驅科技總經理吳金榮指出,臺積電近年也在嘗試新的管理模式,例如讓員工“做4休3”、即連上4天班后連休3天,與一周工作時數不超過60個小時。
“美國人自由慣了,”吳金榮這句點評,點出美國職場文化與中國臺灣的差異,他觀察在美國的就業市場里,人們更樂于投入工時彈性、公司文化自由的軟件業,而屬于制造業、講究紀律的臺積電,要招募員工本來就不易,“臺積電只能慢慢培養。”
臺積電找“南霸天”王英郎來,能解難題嗎?
對于從中國臺灣外派到美國的員工,臺積電也有問題要解決。由于其美國廠地處偏僻的沙漠地帶,生活品質不算佳,“每天高壓工作,又離家很遠,”柴煥欣強調,管理階層應該要負起照顧員工的責任,然而,先前卻傳出原本一個想凝聚士氣的員工烤肉會,“還要(員工們)付5美元的入場費,這就是管理階層的不對。”
人的“結”不解,晶圓廠空有機臺也無法運作。對此,臺積在今年四月,指派過去擔任南科14廠廠長、曾是公司最年輕副總經理的王英郎,接下美國廠執行長的兵符,這道人事令不言而喻,就是要確保該廠能加速上軌道。
被媒體稱作“南霸天”的王英郎,不僅有多座晶圓廠的營運實績,其豐富的供應商管理經驗,更被寄望能幫助美國廠加速。供應鏈人士透露,王英郎就任不久,就找來多家供應鏈高層開會,“他要求這些高層做出承諾,明年絕對要做到量產。”
這項動作目的,是避免因量產計劃落后,而導致對財務產生負擔。聚芯資本合伙人陳慧明指出,一旦該廠延后量產,建廠、買設備等支出仍必須認列折舊費用,“就會對損益表產生影響。”
臺積電的美國結該如何解?吳金榮認為仍須有在地管理團隊。例如國巨、環球晶,這兩家先前因并購而提前學習國際管理經驗的企業證明了,透過信任授權給國外團隊,是維持海外工廠高效運作的根本。
以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為例,在2012年完成日本Covalent并購后,她從零開始學日文,就是為了熟悉日本文化,并且用當地語言與在地的專業經理人溝通,貫徹由“當地人管當地人”的做法。而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并購美國基美,也多次親自邀請基美員工來臺交流,建立雙方的信任基礎。
“對于文化(指美國管理文化),我們還沒有資格回答。”劉德音對于媒體提問的謙遜回應,凸顯這家半導體龍頭廠仍面臨的國際管理挑戰,也許,面對供應鏈分散化的后全球化時代,這是一道所有公司都將面對的課題。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637瀏覽量
166509 -
晶圓廠
+關注
關注
7文章
622瀏覽量
37872
原文標題:臺積電美國廠進度落后,劉德音怎么化解危機?
文章出處:【微信號:ICViews,微信公眾號:半導體產業縱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