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stack容器
stack ,棧(堆棧),是一種先進后出(First In Last Out,FILO)的數據結構,先插入的數據在棧底,后放入的數據在棧頂,所有的數據只能從棧頂取出。
在生活中先進后出的例子友很多,例如我們在桌子上摞書,先放的在最下面,后放的在最上面。在取書的時候也是先取最后放的,最才能取到第一個放的。

在棧容器中,只有棧頂數據才可以被外界訪問,因此stack不存在遍歷。
2.棧容器使用示例
- stack(棧)容器特性:
先進后出(后進先出) --類似與往袋子中裝東西,先放進去的在最下面,最后放進行的可以先拿出來;第一個放進去的 --->棧底
最后一個放進的 --->棧頂
stack只允許從棧頂取數據
stack容器無法對數據進行排序sort,但可以判斷容器是否為空empty,可以計算元素的個數size;
- 相關函數:
stack構造函數:
stack stk; //默認構造
stack(const stack &p);//拷貝構造
stack賦值
operator=() --運算符號重載
stack入棧與出棧:
push() -->入棧
emplace() -->入棧(在容器尾部插入元素)
pop() --->出棧
top() -->查看棧頂元素
empty() -->判斷容器是否為空
size() -->獲取元素個數
swap -->交換元素
使用示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test()
{
//創建一個stack容器
stack stk;
//入棧
stk.push(10);
stk.push(20);
stk.push(30);
stk.push(40);
stk.emplace(100);
stackstk3(stk);//拷貝構造
cout stk2 = stk;//賦值
if (stk2.empty())
{
cout

3.queue容器
隊列(queue) 和堆棧相似,是一種可以存取的數據結構,不同的是隊列的存取是在兩個不同的方向進行的,因此其主要特征是先進先出(First-in-first-out,FIFO),類似于我們生活中的水管。

4.queue容器使用示例
隊列只需要從對尾插入數據(入隊,push_back),對頭取數據(出隊,pop_front);
隊列只能訪問對頭和隊尾數據,其他數據需要出隊才能訪問,所以不存在遍歷隊列;
返回隊列頭數據:front()
返回隊列尾數據:back()
-
相關函數:
隊列構造函數:
queue que; //隊列通過類模板實現,默認構造函數
queue(const queue &p);
operator=(queue &p) -->運算符重載
相關成功函數:
入隊:push()
出隊:pop()
獲取隊列頭數據:front();
獲取隊列尾數據:back();
判斷隊列是否為空:empty();
獲取隊列中元素個數:size();
互換元素:swap();
使用示例: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test()
{
queue q;
//入隊
q.push(10);
q.push(20);
q.push(30);
q.emplace(40);//從隊列尾插入數據
cout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C++
+關注
關注
22
文章
2116
瀏覽量
74529
-
數據結構
+關注
關注
3
文章
573
瀏覽量
40501
-
隊列
+關注
關注
1
文章
46
瀏覽量
1101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你還會手寫棧和隊列嗎棧和隊列的基本實現程序說明
昨天跟一個CSDN上的朋友聊天,他說現在如果讓他自己手寫一個棧或者隊列,估計都要寫蠻久的,平時雖然都在用,但是都是別人封裝好的集合。確實,經典的數據結構,包括排序算法,雖然我們平時不用手寫了,但是
深入淺出了解單調棧和單調隊列
袁廚攜袁記菜館全體工作人員祝大家在新的一年,健健康康,開開心心。發量暴增,錢包超大。 哎,元旦假期結束了,又要繼續搬磚了,我們接著做題吧,今天我們好好說說單調棧和單調隊列。其實很容易理解,單調棧就是
C++學習筆記之c++的基本認識
自這篇文章我們即將開始C++的奇幻之旅,其內容主要是讀C++ Primer的總結和筆記,有興趣可以找原版書看看,對于學習C++還是有很大幫助的。這篇文章將從一個經典的程序開始介紹C++
C++之父新作帶你勾勒現代C++地圖
為了幫助大家解決這些痛點問題,讓大家領略現代C++之美,掌握其中的精髓,更好地使用C++,C++之父Bjarne Stroustrup坐不住了,他親自操刀寫就了這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