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核心企業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AMD)預計將在未來兩周內公布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
(2)根據Gartner的報告,全球PC市場的主要公司出貨量已經開始復蘇,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了8.1%。
(3)盡管AMD兩個業務部門的收入有所下降,但AMD的股價自2023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80.1%,遠遠超出了其在半導體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
(4)在拒絕了與英偉達(NVDA)在DGX Cloud項目上的合作后,亞馬遜(AMZN)在其項目中使用AMD人工智能芯片的可能性已經急劇上升。
AMD股票的關鍵指標
作為全球半導體市場的核心企業之一,雖然AMD尚未確認2023年第二季度度財報發布的具體日期,但猛獸財經預計它將在2023年8月1日發布,因為這是AMD的一貫做法。
近年來,AMD通過開發和實施基于其Zen架構的Ryzen處理器的創新方法,不斷的增加其在全球CPU處理器市場的份額,與英特爾(INTC)的產品和AMD之前的處理器相比,Ryzen處理器已經有了更好的能效和更高的性能。
此外,由于Radeon系列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暢銷,AMD的GPU也越來越受歡迎,并開始與英偉達展開更激烈的競爭。例如,Radeon RX 7900 XT和Radeon RX 7900 XTX顯卡,基于高性能的AMD RDNA 3架構,具有流程優化和無限緩存技術,裝有Radeon系列顯卡的臺式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內存出現了顯著增加。
此外,索尼PlayStation和微軟Xbox游戲機也都采用了AMD的SoC產品,這兩家公司通過采用AMD的RDNA GPU架構,在能效和性能方面都優于競爭對手。
在2023年下半年,通過與亞馬遜的合作,也可能會增加AMD的現金流。在拒絕了與英偉達在DGX云產品上合作后,亞馬遜在其項目中使用AMD人工智能芯片的可能性已經急劇上升。據路透社報道,AWS雖然尚未就使用AMD MI300芯片的計劃發表任何官方聲明,但亞馬遜彈性計算云副總裁Dave Brown則表示,該公司已經有意考慮引入AMD芯片。
得益于強勁的業務增長勢頭和對人工智能的大力投入,AMD的股價自2023年初以來已經上漲了80%以上,遠遠超過了英特爾、美光科技和德州儀器等半導體行業的競爭對手。
AMD的財務狀況及其前景分析
AMD 2023年前三個月的收入為53.5億美元,比上一季度下降了4.5%,比2022年第一季度下降了9.2%。該公司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客戶端部門,該部門專注于開發和商業化個人電腦的CPU、各種芯片、APU和圖形處理器。2023年前三個月,該細分業務的總銷售額為7.39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約13.9億美元,主要原因是處理器的價格和出貨量出現了下降。
即便如此,在過去九個季度中,AMD的實際營收依然有八個季度超過分析師的普遍預期,這表明在半導體行業面臨挑戰的時期,華爾街低估了AMD在創新方面的能力。總體而言,猛獸財經認為自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以來,以及2022年消費者對個人電腦的需求急劇下降之后,AMD的復蘇步伐已經有所加快,這也將對它的財務狀況產生積極影響。
根據S&P capital IQ的數據,賣方分析師預計AMD 2023年第二季度的收入將達到51.7 - 56億美元,比分析師對其2023年第一季度的預期增長了0.6%。而根據我們的模型計算,AMD產品和服務的總銷售額在2023年第二季度將達到55.6億美元。而AMD管理層則預計其2023年第二季度的收入約為53億美元,與我們的模型預測相比,上下浮動了3億美元。
賣方分析師和管理層之所以預測AMD第二季度的收入將出現增長,主要還是由AMD的兩個業務部門推動的。首先是游戲業務,在AMD的產品組合中,除了GPU業務之外,還有一個加速處理單元(APU)業務,將CPU和GPU結合在一個芯片上。這種解決方案有利于提高能效和縮小系統尺寸,使AMD成為這個快速增長市場的領導者。AMD在這一領域的主要客戶是微軟和索尼,它們為PlayStation和Xbox系列游戲機購買AMD的芯片。
索尼公司尚未透露PS5 Pro的確切發布日期。然而,根據之前PS4 Pro型號發布的歷史數據,可以假設這將在2024年下半年發生??偟膩碚f,由于采用了AMD的下一代GCN計算單元,PS4的性能已經有了明顯的提升。
隨著AMD在2022年第四季度推出基于RDNA 3架構的新一代顯卡(該顯卡在使用光線追蹤和支持高達8K的游戲時可以提供更高的幀率)索尼公司也有了加速其新游戲機開發的技術能力。
與此同時,PlayStation的主要競爭對手Xbox也在不斷擴大業務。7月16日,Phil Spencer表示,在以69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之后,該公司已經簽署了一項協議,將《使命召喚》保留在PlayStation上。猛獸財經認為,這一消息,再加上微軟在與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的官司取得的勝利,以及英國競爭與市場管理局將重新考慮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的消息,使這筆交易極有可能完成。因此,猛獸財經認為全球游戲市場的競爭將會加劇。而這就要求索尼加大對游戲開發的投資,并加快新一代游戲機的發布,以免失去在這個市場的份額。
我們通過模型對AMD游戲業務未來5年的收入計算得出結論:AMD 2023年的總銷售額將達到74.5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9.5%,到2027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19.3億美元。
除了游戲業務,猛獸財經認為影響AMD財務狀況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客戶端業務,其收入約為7.39億美元,同比下降了65.2%。然而,由于最近幾個季度消費者對個人電腦的需求的急劇下降,這部分的銷售下降是意料之中的。但是根據Gartner的報告,全球PC市場的主要公司的出貨量已經開始復蘇,與上一季度相比增長了8.1%。所以猛獸財經預計,從2023年第三季度開始,全球個人電腦的總銷量將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這樣一來就會增加AMD客戶端業務的利潤率,并減少賣空者對AMD股價的影響。
AMD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EBITA利潤率為12.67%,盡管從環比來看已經出現了強勁復蘇跡象,但仍低于2021年1月1日至2023年3月底期間17.92%的中位數。猛獸財經預測,到2023年,AMD的EBITA利潤率將達到17.5%,到2024年,這一數字將增加到24.5%,這也是由于收購Xilinx完成后產生的協同效應,Xilinx是FPGA和自適應計算的市場領導者。6月13日,AMD公布了MI300X的新細節,這是一款擁有192G內存的人工智能芯片。它將于本季度開始發布,并將于2023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因此,AMD將成為英偉達H100的主要競爭對手,在亞馬遜拒絕與英偉達在DGX云服務上合作之后,這一點變得尤為重要。
根據S&P capital IQ的數據,AMD 2023年第二季度的每股收益預計為0.53- 0.64美元,比2023年第一季度的普遍預期高出1.8%。雖然我們認為這個數字被略微低估了,但考慮到該公司上半年取得的堅實進展,我們的模型顯示AMD的每股收益將達到0.66美元。與此同時,AMD的Non-GAAP P/E [TTM]也將達到38.52倍,比行業的平均水平高出了98.21%,比過去五年的平均水平低了31.26%。另一方面,AMD的非公認會計準則市盈率為40.25倍,這表明該公司在當前圍繞美國、中國和歐盟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和經濟復蘇的炒作中被高估了。
猛獸財經認為AMD每股收益超過預期的主要是因為新產品的推出和業務利潤率的提高,而不是股票回購計劃。在2023年第一季度,AMD以約2.62億美元的價格回購了其股票。另一方面,截至今年3月底,回購公司股票的剩余授權金額為63億美元。所以我們預計,這將使AMD的首席執行官Lisa Su在當前中美關系緊張加劇的時期,降低公司股價的波動性。
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末,AMD的總債務約為28.5億美元,由于收購了賽靈思(Xilinx),導致上一季度的EBITDA大幅增加,所以總債務/EBITDA僅從0.16倍上升到了0.72倍。
由于AMD的總債務/EBITDA比率低于1倍,且業務多元化,現金流也很穩定,MI300X也開始了商業化,所以猛獸財經預計AMD在償還2024年至2052年間到期的優先債券方面不會有困難。
結論
雖然AMD尚未確認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發布的確切日期,但我們預計它將在2023年8月1日發布,因為這是AMD一貫的做法??偟膩碚f,我們相信,由于新產品的推出,全球PC市場主要公司的季度出貨量增長,以及通貨膨脹率的降低,AMD的管理層將能夠以非常出色的財務業績震驚華爾街。
在第二季度末,AMD推出了新的Ryzen PRO 7040和Ryzen PRO 7000系列臺式機處理器,分別采用臺積電的4nm和5nm制程技術。除了比之前的處理器更高的性能和能效外,該芯片還可以處理各種人工智能任務。因此,這可能會促使微軟和索尼這樣的公司繼續選擇使用這些CPU設備,而不是那些由蘋果M2 Pro或英特爾驅動的設備。
在技術分析方面,AMD的股價最近已經從50指數移動平均線的支撐位開始反彈,在短暫反彈之后,又開始調整。我們預計修正運動將持續到每股105美元至106美元的強力支撐區域,即100日均線所在的位置。在此之后,AMD的股價將再次繼續上漲,突破阻力位,從而標志著華爾街最投機的市場參與者將再次看好該公司及其在全球游戲和人工智能市場中增加份額的潛力。
審核編輯 黃宇
-
amd
+關注
關注
25文章
5469瀏覽量
134192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68瀏覽量
171806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380瀏覽量
21894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294瀏覽量
238578 -
英偉達
+關注
關注
22文章
3776瀏覽量
911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