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很難脫離技術和內容綜合語境,單一論道。
二者務必以極致融合之態為產品賦能,曾被人津津樂道的“技術為王”或“內容為王”,在如今看來稍顯偏頗和陳舊,因任何一方為王,難免有失衡之虞,唯技術+內容雙軌同驅、勢均力敵方是王道。
越來越多的產品,以內容驅使技術升級,以技術保障內容安全。如知名社交平臺推特前不久推出“亮點”功能,允許用戶在單獨的標簽頁中顯示最喜歡的推文;為營造網絡清朗空間,豆瓣在去年上線預防網暴的“應急防護模式”;微信公眾號推出長文“朗讀”功能,使之適配多群體多場景。
一旦技術與內容相互施力,依存的背后也勢必存在相互角力,此力是互促互進還是左右手互搏?不妨從短視頻內容開放平臺“小豬優版”一探究竟。
以內容破局:技術與內容深度融合
據《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2023)》數據顯示,我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10.12億,向各類網民群體滲透。另一數據表明,內容創作者賬號(指賬號曾有過短視頻內容創作發布行為)累計超10億個。也就是說,短視頻用戶幾乎是短視頻創作者。紅火的短視頻業態迎來“影音風暴”,有人通過短視頻學習,有人通過短視頻娛樂,還有人通過短視頻掙得盆缽滿缽,據悉2022年我國網絡直播與短視頻行業整體市場營收達1992.34億元。
有人、有趣、有錢,堪稱香餑餑的短視頻持續霸占應用下載榜前列。與此同時,擠進短視頻賽道的創作者,為產出爆款短視頻早已無師自通緊跟流量,什么火發什么,素材全網取用,全然不顧創作者公約。隨之而來的是,因版權意識薄弱,近年短視頻版權案件量大幅上升,被訴版權行為以復制型版權為主。為保障版權方合法權益,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在《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中明確規定,短視頻節目不得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2021年新《著作權法》讓游戲、體育短視頻領域也面臨版權問題。
內容側取材受限,直接影響創作者成果,以二創為主的創作者一時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困境。一邊是不可逾越的法律法規,一邊是如何獲取正版資源。僵持而立的用戶攤手無解,綜合類短視頻平臺難給予針對性解決方案,版權方雖已捍衛獨家版權的唯一性,但脫離廣大網民主動植入,卻也面臨孤芳自賞難以出海的尷尬境地。此時,影視綜內容開放平臺“小豬優版”適時破局,連通創作者與版權方,先后與多家平臺、影視公司、電視臺建立戰略合作,擁有正版授權內容總時長超38萬小時,內容覆蓋電視劇、電影、動畫片等影視類內容和體育、游戲類內容,為平臺用戶提供正版素材,幫助創作者爭取更多自由創作的空間,促進短視頻和影視行業良性發展。
因此,內容對移動互聯網產品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內容是水,技術是渠,無水、渠自涸,對“小豬優版”而言,攜正版資源破局而入,其內容所承載的要義堪稱第一生產力。
以技術監管:技術與內容相互角力
曾經,微博上線“微博可見時間范圍”功能,網友評價好壞參半,一方認為轉發的微博超出時間范圍不可見,毫無轉發留存之用,久而望去像一坨不可辨認的遺跡,觀感不佳;另一方則認為,自行設置博文可見時間,有利于隱私保護,內容該可見時可見,不可見時隨時消隱,讓博主安全感滿滿。其實,在無既定的是非對錯的干預下,技術與內容有如一對力量均等的摔跤手,各自不同站位,不外是藏匿其中的決策者所定,輸贏皆有可能,也就無所謂輸贏。
但這一次,小豬優版平臺升級,內容明確讓位于技術。
其公告宣稱,“根據中央網信辦發布《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規定》和《關于加強“自媒體”管理的通知》精神,嚴格落實平臺主體責任,小豬優版自查自糾,經技術升級,進一步加強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管理,健全平臺常態化管理機制,切實保障用戶合法權益。”
技術是互聯網產品護城河,缺乏技術監管,水勢洶涌,能載舟亦能覆舟。
此次小豬優版新增人臉識別功能,便是基于保障用戶網絡財產安全之考量。相關負責人表示,“政策是指導方向,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落實政策必得借助技術建立邊界,以引導用戶自覺遵守。從中長期來看,平臺升級也是戰略升級,起初小豬優版引入正版資源庫,幫創作者解燃眉之急;其后,為創作者提供流量扶持,意在激發創作者創作熱情,提升短視頻創作能力,助其打通視頻變現通道。
現在,網民基數龐大,網絡安全已上升至國家安全層面,身為負責任的互聯網企業,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投身其中,增強用戶網絡安全意識,扎實筑牢網絡安全防線,為用戶和社會提供更有價值的互聯網產品。”
換言之,小舉措源自大愿景,在大背景映射下,再論技術與內容孰重孰輕已無必要,它們已根植移動互聯網產品基因內,在不同情境各有側重地發揮能量,正所謂互聯網并非無界,技術并非冰冷無情,內容也非漶漫無涯,營建清朗有序的網絡空間,還需吾等共同努力。
審核編輯 黃宇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66瀏覽量
10344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