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日,商務部等四部委發布關于對部分無人機實施出口管制的公告,分別對部分無人機專用發動機、重要載荷、無線電通信設備和民用反無人機系統等實施出口管制,對部分消費級無人機實施為期兩年的臨時出口管制。
相關政策將于9月1日起正式實施,與無人機受到同等管制的,還有民用反無人機系統。商務部發言人表示,高性能無人機具有一定的軍用屬性,對其實施出口管制是國際慣例。
無人機出口受管制,民用技術被首次提到
此次針對無人機出口的管制,相關部門發布了兩個公告。管制的無人機是根據其性能來分類,具體內容主要是能夠可控飛行,最大續航時間大于等于30分鐘,且最大起飛重量大于7千克、具有拋投功能、攜帶高光譜相機、功率不超過16千瓦、紅外成像設備、合成孔徑雷達和用于目標指示的激光器、無線電視距傳輸距離大于50千米、一站控多機能力大于10架的無人機設備。
從起飛重量來看,限制最大起飛重量大于7千克或空機重量大于4千克,通常一枚普通RPG重量在3千克左右,因此在重量上進行限制,也可以有效避免該無人機被用于軍事用途。
值得注意的是,商務部發言人表示,中方堅持和平穩定,反對民用無人機被用于軍事目的,此次管制措施出臺的同時,未被管制的民用無人機,也不能被用于軍事行動。但管制不等于禁止出口,企業只要操作合規,遵守法律,還是可以按程序出口的。
按照無人機用途劃分,可分為軍用無人機和民用無人機。軍用無人機按照作戰用途可以分為單用途無人機和多用途無人機,單用途無人機按照任務又可以劃分偵察機、戰斗機、電子干擾機、通信中繼無人機等,多用途無人機主要指察打一體無人機。
民用無人機可分為工業級無人機和消費級無人機,工業級無人機可在氣象、監測、農用、通信、 治安管理等多個領域應用,消費無人機主要用于航拍等娛樂消費領域。
在過去,中國逐步對無人機實施出口管制,管制范圍、技術標準與國際保持一致。近年來,無人機技術快速發展,應用場景不斷拓寬,部分高規格高性能的民用無人機轉用軍事風險不斷上升。
有業內專家表示,此次出口管制政策主要限制的是工業級別的無人機,其特點是功率較大、留空時間較長、飛得更高更遠、可搭載的東西更多、被改裝或進行其他用途的潛力更大。
并且對一些可用于軍事方面的技術也做出了限制,比如紅外成像設備、合成孔徑雷達、無線電視傳輸技術可用于偵察和信息回傳,激光目標指示器可用于精確打擊,一站控多機能力大于10架等。
甚至還對民用反無人機系統做出了限制,這也是首次明確針對民用技術做出相關規則,證明國內民用反無人技術已經發展到了較高水平。
作為一項新興技術,無人機不管用于商業生產或者軍事用途上,都有巨大潛力,這也導致全球多個國家都對無人機出口做出了相關限制。但目前國際上還沒有任何一個公約或條約來規范如何使用無人機,這是國際社會當前面臨的一個挑戰。
中國已成無人機大國,民用無人機被國外拿到戰場使用
近年來,中國無人機技術發展迅速。據調研機構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數據,2010-2020年中國無人機軍貿市場份額合計占比約17%,位居全球第三,其中主要出口機型為“彩虹”和“翼龍”型號無人機。
并且全球范圍內具備無人機完整產業鏈的國家僅有三家,分別是以色列、美國以及中國。并且在我國的軍貿產品中,無人機物美價廉,受到許多國家的喜愛。其中2010至2020年翼龍系列無人機軍貿出口訂單累計數量位列中國第一。另據2021年5月美國航空周刊報道,翼龍系列無人機在全球察打一體無人機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二。無人機作為未來武器發展的重要方向,預計將在未來10年內實現持續增長。
除了在軍用無人機領域蓬勃發展,在民用無人機中,中國更是一騎絕塵。以國內民用無人機代表大疆為例,數據顯示,2022年大疆無人機已經占據全球80%以上份額,遠超其他競爭對手。
之所以能夠做到如此之強,一方面在于大疆每年都會拿出利潤的15%用于聘用人才和技術研發,目前大疆手握旋翼芯片技術、飛控系統兩項核心技術,擁有超過4600項專利技術。另一方面在于國內完備的無人機產業鏈,幫助大疆等國內無人機企業在設計、生產制造上制造便利。
美國的Foreign Policy便曾發文稱,中國的無人機無可替代,因為中國不僅能生產大量廉價且好用的成品無人機,也是目前大多數民用無人機的零部件供應中心。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由2017年的295億元增至2020年的602億元,2022年我國民用無人機市場規模達到1120.3億元。
不僅是在拍照、攝影等應用領域,無人機也開始在一些特殊應用場景中獲得青睞。比如在植保、電力巡檢、安保安防、森林防火、環境監測、監控等場景,無人機已經能夠發揮廣泛作用。
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工業無人機應用最廣泛的領域是地理測繪,占比29%,接下來是農林植保、巡邏巡檢等領域。
并且工業無人機由于訂購方基本為政府、企業,需求大、利潤空間大、技術水平要求高、技術深挖和未來發展的空間大,讓許多現代無人機企業的研發重心正向著工業級無人機偏移。根據Frost&Sullivan數據,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規模在2024年將達到3208億元,預計2020-2024年復合增速為56%。
而這種趨勢帶來了一個意想不到的結果,那就是國外部分用戶開始將中國無人機改造用于軍事領域。比如在俄烏爆發沖突之前,雙方便已經開始使用無人機進行相關偵查。英國在2020年,便將10架大疆Mavic無人機提供給烏克蘭。同時在俄烏沖突時,大量的中國無人機出現在沖突地區。
這些無人機的用途顯然已經與其原本的用途相違背,也并非是中國政府及企業愿意看到的。大疆負責人對此表示,大疆一直堅決反對將公司產品和技術用于任何軍事或戰爭用途,并且從未設計和制造過軍事用途的產品和設備,也從未在任何國家推銷或銷售大疆的產品用于軍事沖突或戰爭。同時大疆將嚴格遵守中國政府今日發布的無人機臨時出口管制政策,確保全面合規,認真履行企業社會責任,讓科技更好造福人類。
寫在最后
其實早在俄烏沖突之初,便已經發現有許多中國的無人機被用于軍事用途,即便大疆立刻就撤出了俄羅斯和烏克蘭境內的經銷商,同時中國無人機企業也停止向發生沖突的國家和地區出口無人機,但仍然未能阻止無人機在沖突現場出沒。
此次中國出臺的管制措施,可能無法徹底杜絕民用無人機被用于軍事領域,但至少可以大大減少因為無人機而造成的沖突,盡到了大國責任,也避免了其他國家指責中國用無人機助長地區沖突的口實。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437瀏覽量
1804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