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終端市場的業(yè)績不佳,但一些手機品牌的成品庫存和面板庫存水平回到正常,重疊的智能手機面板的價格處于較低的水平,因為決定華南市場的積極搶購,面板供貨業(yè)績完全不同,取得好成績。
根據(jù)智能咨詢公司的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追蹤數(shù)據(jù),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約9億5000萬個,同比增長9.7%,其中第二季度約5.2億個,達到2021年以后的季度出貨紀錄。憤怒的市場庫存增加,第三季度智能手機面板需求進入調整期。
從技術領域來看,2023年上半年全世界a-si lc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5.2億張,比去年同期增加30.6%,占總出貨量的54.7%。相反,ltps lcd的智能手機面板需求雖然持續(xù)減少,但2023年上半年ltps lc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1.5億部,比去年同期約減少24.2%。
從oled的情況來看,在2023年上半年剛性oled智能手機面板需求沒有大幅好轉的情況下,出貨量約為6180萬張,與前年相比約減少了41.5%。柔性oled借助終端機品牌和面板工廠的共同積極戰(zhàn)略,是持續(xù)低價下降的中級機型,2023年上半年全世界柔性oled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約為2.2億名,與去年同期相比約增加了32.8%。
從三星display (sdc)的情況來看,oled和柔性oled智能手機面板市場占有率居世界首位。lg display (lgd)受蘋果需求節(jié)奏的影響,第二季度出貨量減少到850萬個。
在中國大陸,隨著國內(nèi)oled面板工廠的生產(chǎn)能力釋放和比較激進的市場戰(zhàn)略,擴大底層品牌的國產(chǎn)化配置和引進,國內(nèi)oled面板工廠的出貨量迅速增加。2023年上半年,中國大陸oled面板出貨量約1.2億個,同比增長74.1%,市場份額突破40%;第二季度中國大陸oled面板出貨量約6300萬個,同比增長87.9%,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4.1%。
全球市場調查企業(yè)trendforce在25日的報告書中表示,中國的oled顯示屏生產(chǎn)能力為43.7%,而韓國為54.9%。僅在5年前,中國的oled顯示屏生產(chǎn)能力還不到10%。現(xiàn)在與韓國約11%的差距。
市場調查企業(yè)omdia稱,三星在中小型oled顯示屏市場上的市場占有率一度超過80%,但今年第一季度降至54.7%。另外,中國北京東方第一季度的市場占有率為19.2%,力壓lg display(17.4%)升至第二位。
但在oled顯示屏市場占有率方面,韓國為81.3%,中國為17.9%,仍然和韓國存在很大差距。
從各企業(yè)的情況來看,預計國內(nèi)柔性amoled很難在2023年全體智能手機上市,但是智能手機的終端滲透率正在大幅提高。上半年,京東抓住市場機遇,重點聚焦高端需求,半年柔性amoled出貨量首次突破5千萬,同比增長近80%。
與京東一起,新天馬上半年柔性amoled的出貨量暴增。柔性amoled智能手機事業(yè)的出貨量與去年相比劇增了400%以上,其中品牌主力事業(yè)的1供給/單獨供給事業(yè)的比重有了顯著的提高。
visinno還以主力顧客中高端oled顯示屏產(chǎn)品為中心調整了經(jīng)營戰(zhàn)略。高端產(chǎn)品在顧客中不斷大量推廣,帶動了公司銷售規(guī)模的持續(xù)增長。q2預期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從16600萬元增加到19.56億元,比第一季度增加115%增加154%,第二季度營業(yè)收入大幅增加。
根據(jù)stone partners的數(shù)據(jù),tcl華星在2023年第二季度推出了740萬個智能手機用柔性oled,同比增長139%,世界占有率為7.8%。天馬智能手機柔性oled的出貨量為890萬個,同比增加305%,世界比重達到9.4%。京東方智能手機柔性oled的出貨量為2410萬個,同比增加66.2%,在全球所占比重達到25.5%。visinno推出710萬張智能手機柔性oled,比前一年增加69%,全球市場占有率達到7.5%。
目前,隨著京東、維信諾、深天馬等韓國企業(yè)生產(chǎn)能力的擴大,韓國柔性oled面板的市場占有率也在逐年上升。韓國企業(yè)為了在oled顯示屏市場上占據(jù)領先地位,正在增加投資。今年4月,三星宣布到2026年為止共投資4兆1000億韓元,在世界上最先建立8.6代it oled顯示屏生產(chǎn)設施。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493瀏覽量
180223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00瀏覽量
224216 -
面板
+關注
關注
13文章
1676瀏覽量
53867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