銦化合物(Indium compounds )在3D存儲器計算和射頻集成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研究人員繼續(xù)在3D設備集成方面取得進展,特別是與銦錫氧化物(ITO)有關,這種物質(zhì)在顯示制造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近期的研究表明,摻雜錫、鎵或鋅組合的不同的銦氧化物化合物可能會提高晶體管的特性,如高載流子遷移率和穩(wěn)定的閾值電壓。但氧化物空位控制仍然是可靠的設備集成、BEOL金屬化和CMP工藝的關鍵。
3D在FEOL、BEOL和封裝中
單片3D集成描述了在單塊硅片上“就地”建造兩層或更多設備層的過程。這種3D的使用與3D封裝概念形成對比,3D封裝概念是在一個封裝中組合幾個完成的芯片,使用設備層分別制造然后再組合的層轉(zhuǎn)移技術(shù)。不同的方法都歸于“單片”之下,具體取決于特定設備的需求。單片集成也不排除在轉(zhuǎn)移層下使用不同的基板。
例如,CFETs首先在FEOL中堆疊基于硅或SiGe的PMOS和NMOS設備層,然后進行任何互連金屬化。層轉(zhuǎn)移通常用于組合CFETs中的不同層。CFETs減少了一對互補晶體管的占地面積,增加了整體晶體管密度。
但是,3D集成還可以用來縮小電路相關部分之間的距離,減少互連路徑的電阻,并提高整體速度。例如,常被提議作為解決內(nèi)存帶寬瓶頸問題的方案的存儲器計算模塊,可能被直接放置在主CPU邏輯之上。射頻設備本身并不需要積極的縮放,但可以從3D集成提供的較短的電路路徑中受益。
在這些存儲器計算和射頻集成應用中,這些設備是BEOL流程的一部分,因此面臨嚴格的熱限制。為了防止銅擴散,處理溫度不能超過400°C。研究人員提議使用碳納米管和2D半導體,但這些技術(shù)仍然相對不成熟。
然而,銦氧化物半導體相對成熟,今天在顯示應用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這些銦氧化物半導體可能包括錫(Sn)、鎵和/或鋅摻雜物。這些層通常通過濺射(物理氣相沉積)沉積,因為這個過程容易達到所需的低處理溫度。
將ITO從顯示器移至芯片
銦錫氧化物(ITO)可能是最成熟的基于銦的半導體,擁有幾十年的顯示行業(yè)制造歷史。在最近的VLSI技術(shù)研討會上,Yuye Kang及其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同事調(diào)查了設備性能指標與通道厚度之間的關系。他們將ITO濺射到準備好的帶有鎢背門和氟化鉿柵極介質(zhì)的基板上。使用3.5 nm的ITO通道和提高的ITO源和漏電極,他們似乎穩(wěn)定了有效載流子遷移率為72cm2/V-sec。
盡管按照硅標準,該載流子遷移率較低,但 72cm2/V-sec 明顯優(yōu)于之前報告的ITO器件的值。進一步將溝道厚度減小至2nm改善了亞閾值擺幅和閾值電壓,但器件遷移率惡化。
圖 1:測試結(jié)構(gòu)展示了 IGO、ITO 和 HfO2的共形 ALD ,可以鈍化氧空位,同時實現(xiàn)比濺射更深的結(jié)構(gòu)。來源:2023年VLSI研討會
眾所周知,界面散射會降低非常薄的半導體通道(包括硅通道)的遷移率。在銦基氧化物中,氧空位還會導致遷移率下降和閾值電壓不穩(wěn)定。東京大學的 Kaito Hikake 及其同事在研究氧化銦鎵 (IGO) 時提出,環(huán)境中的氧氣也可以擴散到通道中,從而形成深層陷阱。控制氧含量和鈍化與氧相關的缺陷是這些材料面臨的根本挑戰(zhàn),研究人員正在采取幾種不同的方法。新加坡國立大學的一個獨立小組在 Sonu (Devi) Hooda 提出的工作中使用了 ITO/IGZO(氧化銦鎵鋅)異質(zhì)結(jié)構(gòu)。在他們的工作中,ITO 厚度控制溝道載流子濃度,補償氧缺陷。同時,異質(zhì)結(jié)構(gòu)避免了僅在 ITO 中出現(xiàn)的 SS 退化和閾值電壓偏移。有效移動性,110 厘米處2/V-sec,優(yōu)于其他結(jié)果,而且重要的是,與通道厚度無關。
含有或不含鎵的氧化銦
Kaito Hikake 的小組重點研究了 In-Ga-Zn 三元相圖中的 In-Ga 部分。純氧化銦實現(xiàn)更高的遷移率;純氧化鎵允許更大的帶隙。介于兩者之間,氧化銦鎵 (IGO)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熱穩(wěn)定性。因此,雖然 IGO 在理論上非常有趣,但之前很少有關于實際設備的報道。
東京大學研究人員確定,In3Ga2Ox在遷移率、閾值電壓和穩(wěn)定性之間提供了最佳權(quán)衡。雖然可以通過濺射進行沉積,但研究人員對垂直柱 FET 結(jié)構(gòu)特別感興趣,并因其保形性以及出色的厚度和成分控制而選擇了 ALD。通過交替GaOx和InOx子周期,他們定義了膜的組成。接下來,他們重復這種ALD異質(zhì)結(jié)構(gòu)沉積盡可能多的次數(shù),以產(chǎn)生所需的總體厚度。
研究人員制造了帶有 ITO 柵極電極和氧化鉿柵極電介質(zhì)的單柵極和雙柵極器件。雙柵極器件比單柵極器件實現(xiàn)了更好的驅(qū)動電流和遷移率,這顯然是由于頂部電介質(zhì)層對溝道的鈍化所致。具體地,使用臭氧(O3)源生長的ALD HfO2穩(wěn)定了漏極電流和遷移率,而不改變閾值電壓。其他鈍化工藝,包括濺射 SiO2和使用 H2O氧源的 HfO2 ALD,導致強烈的負閾值電壓漂移。
最后,Zhuo Cheng Chang及其普渡大學的同事觀察到,鎵確實有助于穩(wěn)定這些器件,但相對于純 In2O3 ,仍然會降低電氣性能。他們將氧化銦中閾值電壓的不穩(wěn)定性歸咎于氧空位的產(chǎn)生在柵極偏壓應力下,空位充當淺施主。他們認為,O2退火可以鈍化這些潛在的施主位點,而不會引入Zn或Ga摻雜的負面影響。
實用性和BEOL設備
這里討論的器件都無法與領先的CMOS競爭。然而,它們與非晶硅(αSi)和其他可以使用低溫工藝的半導體處于同一區(qū)域。然而,無論具體材料如何,很明顯,基于銦的氧化物半導體在制造和使用過程中對氧濃度都極其敏感。實際器件的正確封裝對于在濕法清洗、CMP 以及晶體管制造和 BEOL 步驟之后的其他工藝步驟中保護它們至關重要。這些材料的靈活成分是否會成為一種優(yōu)勢,為工藝工程師提供多種方法來根據(jù)其特定需求優(yōu)化設備,還是成為一致、可靠行為的根本障礙,還有待觀察。
審核編輯:湯梓紅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900瀏覽量
107721 -
存儲器
+關注
關注
38文章
7522瀏覽量
164106 -
封裝
+關注
關注
127文章
7968瀏覽量
143194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728瀏覽量
138625 -
CMP
+關注
關注
6文章
151瀏覽量
26064
原文標題:3D存內(nèi)計算,新突破
文章出處:【微信號:晶揚電子,微信公眾號:晶揚電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