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段時期,國內許多地方正處于暴雨臺風頻發的季節,家庭中可能帶來水浸的隱患。尤其在臺風來臨時,可能導致室內出現嚴重內澇,不僅影響到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環境,會可能導致配電房、地外地區等場景受損,進而影響到人們的財產安全與人身安全。因此,一個好的水浸傳感器成為當下智慧安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
水浸傳感器的發展
水浸傳感器的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當時第一個硅微壓力傳感器問世,開創了MEMS技術的先河,也是MEMS微傳感器的起始點。到了80年代,智能傳感器開始以微處理器為核心,把傳感器信號調節電路、微計算機、存貯器及接口集成到一塊芯片上,這時也開始逐漸將MEMS傳感器應用在水浸檢測上。
隨著技術發展,水浸傳感器開始廣泛應用于衛生間、地下室、水箱、機房、水路、水塔、水窖、水池、游泳池、水房、太陽能等一切儲水設備及需要知道漏水或者溢水的地方。作用便是檢測環境內水浸狀態,并發出告警信號,避免造成重大損失及危害。
如果從應用場景來劃分,水浸傳感器可以分為兩類,一種是接觸式水浸傳感器,另一種是非接觸式水浸傳感器。
按照檢測水位位置的不同,可分為貼合式水位傳感器、懸掛式水位傳感器、浮球式水位傳感器等。其中,貼合式水位傳感器適用于對水位的整個變化進行觀測;懸掛式水位傳感器則適用于監測水的深度,在測量底水位差變化時較為可靠;而浮球式水位傳感器則是利用浮標來根據水的漲落來檢查水位。此外,還有一些水浸傳感器可以分為數字式和模擬式,數字式的傳感器具有高精度,但價格相對較高,而模擬式的傳感器則更為便宜。
按傳輸方式來區別的話,水浸傳感器分為有線傳輸和無線傳輸,無線傳輸的水浸傳感器也被稱為無線水浸傳感器或無線漏水傳感器。
還有按照功能區別的水浸傳感器,可以分為定位式和非定位式兩種。非定位漏水檢測系統只能檢測判斷是否發生了漏水,而定位漏水檢測系統不僅能夠檢測判斷是否發生漏水,還能夠檢測到具體泄漏的地點。
水浸傳感器的工作原理
水浸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并不復雜,通常由感測元件與信號處理單元組成。該傳感器通過感測元件對周圍環境進行檢測,當周圍環境中水位高過傳感器敏感部分時,傳感器會產生信號,信號會被傳輸到信號處理單元,最終被轉為數字信號或模擬信號。這樣,用戶就能通過檢測到的信號來判斷周圍木環境中水的存在、位置及水位高低。
以接觸式水浸探測器為例,主要是利用液體導電原理進行檢測,正常工作時,兩極探頭被空氣絕緣,在浸水狀態下探頭導通,傳感器輸出干接點信號,即產生告警信號。
而非接觸式水浸傳感器則是通過超聲波、紅外線等技術來檢測是否有水存在,主要利用光在不同介質截面的折射與反射原理進行檢測。通常會在塑料半球內放置有LED和光電接收器,當探測器置于空氣中時,因全反射,絕大部分LED光子被光電接收器接收;當靠近半球表面時,由于光的折射,光電接收器接收到的LED光子將會減少,從而輸出也發生改變,適合于部署在一般腐蝕導電液體泄露地點。
在過去,傳統的水浸傳感器,采用有線傳輸的方式,優點是穩定耐用,缺點則是需要留有空間進行復雜的布線,且傳輸距離有限。想要滿足不同場景下的漏水監測需求,無線水浸傳感器開始逐漸普及,其常用的傳輸方式有Lora無線水浸傳感器和NB-IoT無線水浸傳感器。
相比傳統的水位檢測手段,水浸傳感器可實時控制和測量水位,監控系統可與其它設備快速通訊,對水位的快速變化做出響應;并且精度較高,傳感器測量水位的位移精度可達毫米級,甚至可以設置為1毫米即觸發警報,相對于傳統的手動觀測方法更加準確。
產品本身小巧輕便、易于安裝,以及可以無線傳輸數據,具有極高的便攜性和靈活性。未來水浸傳感器還將繼續向著高精度、低功耗、小型化和集成化、具備數據處理能力等方向進行提升。
小結
在日常生活中,家庭、工作、倉庫等許多場景都有可能會遇到因為漏水侵蝕而導致重大損失,而這些場景大多時候即便發生漏水情況也很難發現。水浸傳感器可以及時檢測到當下的漏水情況,以及具體位置,幫助人們盡早發現,及時維修,挽回損失,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產品。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1文章
51097瀏覽量
75352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