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阿凡達》里,主角杰克·薩利下身癱瘓,但科學家利用生物技術制造出人形生物阿凡達,人類可以通過意念控制阿凡達去做任何事,甚至代替人類到潘多拉星球完成任務。——這,可能是機器人在藝術作品中融合了技術與藝術的終極表現形式。
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正在大踏步地向著未來前進。如今,已經有不少機器人已經融入了我們的日常生活,對于醫療、護理、家政等領域來說,機器人已經成為好幫手,幫助醫生做手術、護士做護理、幫孩子學習、老人吃藥、幫農民噴灑農藥……僅今年上半年,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353萬套,同比增長9.6%。
那么機器人將來會取代人類嗎?專家認為,確實有一些工作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但其他更多的崗位需要更多的人性等等,則確實需要人的參與,這些工作將會變得更加價值。此外,服務機器人還可以幫助做到此前人們不愿意或者無法做到的事情,這也是未來發展的潛力方向。
醫:機器人已被應用于高難度遠程手術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21億元
在今年的機器人大會上,展出了多款醫療機器人,血管介入機器人、支氣管鏡機器人、手術機器人……這些機器人并非demo,而是已經應用于日常的診療中。有外科專家表示,這二三十年正經歷著另外一場巨大的革命,從傳統的粗獷的巨創的開放手術,逐漸轉化為以腹腔鏡和機器人為代表的微創技術來取代。
比如現場的一款“腔鏡手術機器人”,這是一款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腔鏡手術機器人,其腕式手術器械高度靈活,3D腔鏡系統提供立體真實的手術視野,直覺式主從遙操作靈敏易上手,從而簡化手術操作,縮短手術時間,具有極高的臨床優勢。
目前,該機器人已經成功應用于各類高難度泌尿外科手術,標志著國產手術機器人具有在狹窄解剖空間內輔助醫生完成復雜手術的能力。
“這些機器人的出現能夠完成各種復雜高難度的外科手術,也為我們進行遠程外科手術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中國醫生能夠起步完成遠程外科手術一系列的研究。”解放軍總醫院泌尿外科醫學部主任張旭表示。
如何精確地切除膽囊、又不影響它旁邊的肝?韓國國家工程院院士,韓國科學技術院教授,人機交互研究中心和未來醫療機器人中心主任Dong-Soo Kwon表示,利用一個可以彎曲的機器人機械臂,可以通過人的肚臍來入路完成膽囊切除,這就變成了一個非常簡單的手術。
他介紹,“針對消化道癌癥,我們利用內窺鏡下黏膜剝離術式通過首腔入路來完成微創的手術,不需要開胸或者是腔鏡。我們使用的新技術叫做K-FLEX,這是一種非常很容易彎曲也能被索扣的系統,利用它就可以像蛇一樣能夠進入彎曲的部分執行手術。”該機器人非常長,甚至可以進入長達2米的腸道向上做胃部的手術。
機器人做手術,靠譜嗎?研究表明,患者認為,使用機器人手術疼痛感更低,并且感覺到手術之后立刻就可以呼吸了。
張旭表示,目前遠程外科各國都還在摸索階段,但是中國的探索還是非常有效的。一些邊遠地區、災難救援等場景下,都需要將后方大城市最優質的醫療資源投射到這些需要的地方。
專家坦言,“醫療器械的產品要商業化并不容易”。但是,醫療機器人的商業化也在不斷探索。本次大會上也發布了《2023醫療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約90億元,而2018年至2022年復合增長率約為25%,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221億元。
家:“服務機器人”滲透率加速提升居家陪伴、酒店服務機器人增勢迅猛
除了應用在醫療領域,服務機器人也進入了家庭中。20年前,當一只索尼的機器狗發布的時候,引發了業內震動。在1999年時,一只機器狗要大約兩千美元,約14000元人民幣,對當時的物價水平來說是極為昂貴的。20年后,機器狗的售價已經降至萬元以內,低廉的售價讓機器人進去了尋常家庭,不少學生可以買來進一步改裝,或者家庭買來當作陪伴寵物。
機器人大會上,一位家庭管家機器人也現身:在小朋友閱讀時,機器人可以及時發現指出讀錯的地方,并告訴她正確的讀法;在老人到了用藥時間,機器人會端來水、拿來藥品,遞到老人手里……
一只叫“拉布拉多”的機器狗則并非陪伴機器人,它是專門充當老年人另外一雙手的機器人,協助搬運大件的物品或者是保證小物品的觸手可及,我們是可以通過手機或者平板來控制它,也可以通過語音設備來給它一個指令,它可以在家庭當中自由移動,出入各類狹窄空間。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指出,“服務機器人”滲透率加速提升,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物流機器人、酒店服務機器人、醫療機器人、商用清潔機器人以及農業機器人銷量總數超過了10萬臺,同比增長41.4%,其中酒店服務機器人增勢尤為突出,同比增長了84.7%。
服務機器人也被應用在農業等生產領域。比如,為了減少必要的農藥噴灑量,實現地球更可持續的運轉,有國外公司就開發了一種可以自動開拖拉機的機器人。運用機器人視覺和人工智能的先進技術,農場可以讓機器人自動化運營來控制農藥的使用。在國外的一家酒莊,機器人幫助采摘葡萄,這里還使用機器人、人工智能機器視覺的技術來提升其窖存葡萄酒的數據。專家表示,由于人工短缺和移民政策的緊縮很難找到采摘葡萄的工人,所以這項技術在未來可以扮演更重要的作用。在餐廳里,也有一些機器人,充當了服務員和廚師的角色。當然它們的目的并不是為了取代真人的廚師,但是在勞動力短缺的時候可以幫助我們。
目前在我國,服務機器人發展迅猛,在民生服務領域、教育、導覽、配送、清潔等機器人大量應用在學校、酒店、餐廳、商場、寫字樓等諸多場景,同時在載人航天、探月探火、中國天眼、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中機器人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比如中國天眼的運維機器人能對位于百米高空的鋼索和滑車進行安全檢測,對大坡度反射面上的激光靶標進行自動維護,大幅提升中國天眼的使用效率,年觀測時間預計增加了約30天。2023年上半年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了22.2萬套,同比增長5.4%,服務機器人產量353萬套,同比增長9.6%。
機器人會取代人類嗎?專家:需要未雨綢繆
那么,當機器人在服務領域越來越強的時候,它會取代人類嗎?“機器人進入了現實生活肯定會有一些人失去工作。在一開始的時候,機器人可能只是替代藍領的工作,但是慢慢的它會替代一些專業的服務者,這就是現實,這需要政府和社會共同的思考,當機器人替代了一些人的工作的時候,我們要思考被替代掉的人能不能去選擇別的工作,一個人失去了工作,他可能會有其他的工作,另外政府應該未雨綢繆”,世界機器人合作組織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喬紅認為,
以色列機器人協會主席茲維·席勒也認為,確實有一些工作崗位會被機器人取代,其他更多的崗位需要更多的人性,像心理等等,則確實需要人的參與,這些工作將會變得更加價值。“今天有一些人沒有支撐的新的工作任務,也是可以交給機器人的,我們在建設的時候不再使用過去這種方方正正的結構,我們可以讓機器人變成編程的一個工具搭建這些螺旋形的、曲線型的一些建筑的結構。對于海洋監測,我們可以放一個機器人下去,并不僅僅可以監測,也可以采取行動,來減緩問題的嚴重程度,這些都是一些新的全新的活動,今天已經在開始應用。此外,我們可以讓機器人完成一些我們本國勞動力不愿意做得工作,比方如這些來自菲律賓的人他們可能要遠赴歐洲去完成一些本地人不愿意做得工作,但是現在有了機器人我們不需要依賴這些外國的勞務人員來做這些本地人不愿意做的工作等等。”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62瀏覽量
207706 -
生物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89瀏覽量
12676 -
醫療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0瀏覽量
55666
原文標題:機器人向“服務化”轉型 上半年我國服務機器人產量達353萬套
文章出處:【微信號:tjrobot,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