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材料表面的光生電荷定位顯著影響光催化性能,特別是對多-電子CO2還原。具有靈活設計反應位點的雙-單原子(DSA)催化劑在CO2光還原中受到了廣泛的關注,但DSA催化劑中的電荷轉移機制仍然知之甚少。基于此,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喬世璋教授和冉景潤研究員(共同通訊作者)等人首次報道了金(Au)和鈷(Co)DSA催化劑上的反向電子轉移機制。原位表征證實,對于負載Co或Au單原子的CdS納米顆粒(CdS NPs),光生電子被定位在Co或Au單原子周圍。然而,在DSA催化劑中,電子從Au離域而聚集在Co原子周圍。
更重要的是,結合先進的光譜研究結果和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證據表明,Au/Co DSA中的反向電子轉移促進了電荷再分配和CO2分子的活化,從而極大提高了光催化CO2的還原效果。例如,對比單獨使用的CdS,CdS負載的Au/Co DSA的CO和CH4的產率分別提高了2800%和700%。此外,DSA中的反向電子轉移可以用于電荷再分配的實際設計和促進CO2的光還原。本研究結果將有利于負載DSA催化劑的研究和制備,以用于生產太陽能燃料。
研究背景
光催化CO2還原反應對太陽能到燃料的轉化和碳中和具有吸引力,但目前的CO2光還原性能有待進一步提高,原因如下:
(1)CO2分子的惰性,非電偶極子和強C=O雙鍵限制了吸附和活化;
(2)本征多電子過程需要更多的電子積累和利用。引入表面缺陷等策略被報道用于重新分配電子和激活CO2分子,其中金屬位點最為關注,因為表面電子分布可以通過相/尺寸工程靈活地調整,但這些受到元素、配位環境、底物類型和活性原子空間的顯著影響。 隨著金屬納米顆粒的尺寸縮小到單原子,金屬位點的影響和電子轉移/分布的機制變得更加復雜。同時,基底也會影響光生電子的轉移方向。
因此,不同的金屬位點和基底誘導相反的電子流,導致電子局部或非局部的不同區域。
值得注意的是,DSA的研究結果強調了加入非均相原子位點的重要性:1)優化反應熱力學;2)改善反應動力學;3)調節復雜表面氧化還原反應中原子間的電子相互作用。然而,在光催化劑中構建電荷動力學,特別是負載DSA的催化劑中的電荷轉移機制具有實際的挑戰性。
圖文導讀
根據Co負載量的不同,CdS NPs負載的Co SA分別表示為CC1和CC2;根據Au負載量的不同CdS NPs負載的Au SA分別記為CA1和CA2;根據Co和Au負載量的不同,CdS NPs負載的Au/Co DSA分別表示為CAC1、CAC2、CAC3和CAC4。CAC2的形貌和晶體結構與CdS NPs相同,HAADF-STEM和相應的CAC2的EDX元素映射圖證實了Au和Co在CdS NPs上的均勻負載。此外,CA2和CAC2在約400 cm-1處存在Au-S鍵。研究結果證實,Au/Co DSA對CAC2、Au SA對CA2和Co SA對CC2的成功加載。
圖1. 形貌表征
圖2. 組分表征
CdS的CO2光還原產率有限,CO為2.3 μmol g-1,CH4為1.12 μmol g-1。SA Au/CdS NPs的CA1和CA2的CO產率分別為24.3 μmol g-1和13.7 μmol g-1,CH4產率分別為2.6 μmol g-1和3.3 μmol g-1,而SA Co/CdS NPs的CC1和CC2也有類似的趨勢。對于CdS NPs負載的Au/Co DSA(CAC1、CAC2、CAC3和CAC4)的CO2光還原性能,均表現出相同的SA Au負載,只是SA Co的負載從CAC1逐漸增加到CAC4,其中CAC2的CO2光還原產率最高,CO和CH4分別為64.1 μmol g-1和7.7 μmol g-1。
此外,測試發現CAC2的CO產率最高,為64.1 μmol g-1,CH4產率次高,為7.7 μmol g-1。結果證實,Au/Co DSA對CO2光還原具有獨特而強的協同效應。對于CAC經過四次循環后(28 h),CO和CH4的產率約為第一次循環的80%,證實了DSA材料的優越性。
圖3. 催化性能比較
通過DFT計算,作者模擬了電子重分布及其機理。在負載Au/Co DSA的CdS中,隨著電子的增加,SA Co周圍形成了一個電子積累區,Au SA周圍形成了一個電子耗盡區。對于CA、CC和CAC模型的電位分布計算表明,在光照下,CdS NPs上的Co和Au單原子之間可以重新分配光生電荷。結合原位DRIFTS對CAC2的研究結果,作者提出了一個反應途徑:*CO2 → HCO3-/CO32- → *COOH → *CO → *CHO → *CH2O → *CH3OH → *CH3 → *CH4。通過DFT計算CAC和CC的每個反應步驟對應的自由能變化(ΔG)來模擬這一途徑,CAC的總能壘小于CC,證實Au/Co DSA促進了CO2光還原。 在CAC或CC上,CO2轉化為CH4的限速步驟是CO2分子的化學吸附。在CO2化學吸附中,CC表現出非常顯著的1.25 eV的能壘,而CAC表現出非常顯著的0.48 eV的能壘,證實Au/Co DSA促進了CO2的吸附。由于Au/Co DSA對CO2的吸附/活化,CAC和CO2之間的電子轉移比CC和CO2之間的電子轉移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在CAC上的*CO加氫步驟中,出現了0.54 eV的最大能壘,證實了CO是CAC上的主要產物。
圖4. 元素表征和DFT計算
圖5. 理論研究
審核編輯:劉清
-
DSA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瀏覽量
15205 -
光譜儀
+關注
關注
2文章
977瀏覽量
30869 -
DFT算法
+關注
關注
0文章
27瀏覽量
7559
原文標題:喬世璋團隊,最新AM!反向電子轉移!雙-單原子催化劑助力CO2光還原
文章出處:【微信號:清新電源,微信公眾號:清新電源】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