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儀器信息網
24日,日本福島正式開始向海水內排放核污染水,“核輻射檢測儀”等相關搜索暴增。我國環境監測部門為此做了哪些應對?又涉及到哪些科學儀器呢?
編輯:感知芯視界
日本福島核事故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兩次7級核事故之一。雖然遭到多方反對和批評,但在當地時間8月24日下午1點,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染水排海正式啟動。
核心問題是濃度
身為鄰國,核污染水多久會影響我國近海、沿海?
根據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海洋工程研究院張建民院士、胡振中副教授團隊的模擬結果,核污染水在排放后240天,放射性物質就會到達我國沿岸海域,1200天后將到達北美沿岸并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另外幾位核領域學者則提到,“根據洋流的方向,濃度更高的部分會先抵達北美西海岸,再順著阿拉斯加暖流和加利福尼亞暖流來到赤道附近,經過稀釋后流向我國沿海方向。”
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看來,影響我國的早與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觀察,而討論這個問題的核心在于放射物質的濃度。
一位從事核動力研究的人士也提到,若嚴格按照IAEA(國際原子能機構)檢測分析報告,原則上來講排放的核污染水會去除一些超重原子半衰期長的放射性物質,再行排放,留下來以氚為主的放射性物質。
扎牢自己的籬笆
洋流方向與排放濃度,左右著“核污染水排放對我國形成多大影響”的結論。當日本執意排放后,我國還得“扎牢自己的‘籬笆’”。所謂“籬笆”,就是我國布局在多個城市的核輻射預警監測網絡。
到2011年福島核泄露事故發生時,這張安全網已經“織就了近30年”。彼時,“全國36個輻射環境自動監測站,328個陸地輻射監測點,此外,在核電站和各類核反應堆周圍還設置了28個國家重點監管的核環境安全預警站點……構成了中國核輻射預警網絡的雛形”。
2007年出臺的《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建設標準》里,將全國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分為了國家級、省級、地市級、縣級四個級別。同時其中對基本儀器設備配置給予了詳細的說明:基本儀器設備是保障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開展輻射環境質量監測(包括土壤、空氣、水體、生物樣品、陸地、口岸、海洋、電磁等 項目的環境質量監測)、核設施和輻射源監督性監測(包括各類核設施、 鈾礦冶、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設施、電磁輻射設施、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伴生放射性礦等)、日常核與輻射安全監督檢查和執法的基礎條件。
輻射環境監測與監察機構必須配置的儀器設備的最低配備標準如下:
監測結果民眾可隨時查看
目前,我國民眾可以實時查到這些站點的環境輻射數值。在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的網站“蔚藍地圖”中可以查看輻射監測地圖。
“地圖上呈現的是部分國內監測站點的數據,源自生態環境部布設監測站點所公開的連續監測數據;國際數據則來自國際方面的發布。”馬軍介紹稱,我國的輻射監測對象包括環境γ輻射劑量率、空氣、水體、土壤、環境電磁輻射等等,這些數據除了進行地圖式的實時呈現,還會出具成年度報告等。
蔚藍地圖官網截圖
從上述輻射監測地圖中可以看到,全球目前有兩處“烏紅點”(>3000nGy/h、nSv/h),一個在切爾諾貝利,另一個就在福島。
另外,據儀器信息網統計, “核輻射”、“輻射”、“海水”等關鍵詞的搜索量分別環比增加4550.00%、360.00%、162.50%,其中“核輻射檢測儀”(點擊查看專場)搜索量環比增長850.00%!
預計,隨著相關事態的發展,核輻射檢測熱度會持續提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所用圖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刪除。本平臺旨在提供行業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感知芯視界立場。
今日內容就到這里啦,如果有任何問題,或者想要獲取更多行業干貨研報,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審核編輯 黃宇
-
監測
+關注
關注
2文章
3641瀏覽量
44650 -
輻射監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569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