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與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增加,清潔、可持續的新能源研究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氫能具有能量密度大、安全穩定、便于存儲和運輸等優點,同時具備碳零排放特性,燃燒值高,通過燃料電池容易實現氫-電轉換,綠色制氫還可消納太陽能和風能發電間歇式、狀態高低起伏不定的不足。將太陽能通過半導體捕光材料轉變為氫氣中所蘊含的化學能,可以有效降低成本、減少CO2排放和擴大“綠氫”制氫規模。本研究受硫銦鋅(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20,265,118616)啟發,其二維層狀結構的邊緣是理想的催化析氫活性位點;同時,近年來有報道Ni/In等摻雜(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2021,58,408)可以作為催化助劑進一步提高產氫性能,本研究重點考慮ZIS化合物不同晶面對H的吸附性能,并通過費米能級附近態密度的計算,從機理上解釋Ni助劑的催化機理。
02成果簡介
本項研究工作,采用第一性原理方法,構建并優化了硫銦鋅化合物(ZIS)不同晶面slab模型,包括傳統二維(001)晶面和邊緣位暴露的(110)晶面,同時根據實驗數據構建并優化了ZIS(110)負載Ni團簇模型(ZIS(110)-Ni)。對比了三種slab模型態密度(density of states),以及氫原子在不同晶面和不同表面原子上的吸附能。計算結果表明,Ni團簇的引入可以顯著影響晶面電子分布,使H原子在復合催化劑Ni團簇表面吸附能最接近零,利于水分解制氫產物的脫附,提高產氫效率。
03圖文導讀
圖1(a)ZIS原胞結構優化模型,(b)(001)晶面slab模型,(c)(110)晶面slab模型,ZIS負載Ni團簇slab模型
圖2ZIS(001)晶面,ZIS(110)晶面與ZIS(110)晶面負載Ni團簇后態密度圖
圖3 ZIS(110)邊緣負載Ni團簇后差分電荷圖(黃色:電子聚集,青色:電子缺失)
圖4吸附氫原子在ZIS(110)-Ni與ZIS(001)兩個slab模型上三個不同吸附位點吸附能
04小結
本工作使用鴻之微集合在Device Studio軟件中的DS-PAW軟件,根據實驗測得的催化劑晶面,分別構建了硫銦鋅(ZIS)傳統(001)二維晶面和本文重點關注的(110)晶面以及負載Ni團簇的ZIS(110)-Ni等催化表面模型。計算其表面態密度(DOS),可見傳統(001)二維晶面顯示典型半導體性質,費米能級處無電子填充,具有較寬帶隙;而(110)晶面以及負載Ni團簇后,費米能級處出現電子填充,分別由In的S軌道電子和Ni的d軌道電子所貢獻。相應的電子轉移可以從圖3的差分電荷密度圖中得到進一步直觀體現。最后,針對氫原子在不同電極催化劑潛在的活性位點(吸附位)的吸附強度進行了計算,可以看到Ni團簇的引入可以有效降低吸附能,促進氫原子的脫附,促進活性位的釋放,提高產氫性能與穩定性。
審核編輯:彭菁
-
電極
+關注
關注
5文章
821瀏覽量
27250 -
金屬
+關注
關注
1文章
599瀏覽量
24326 -
模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268瀏覽量
48924 -
氧化物
+關注
關注
0文章
23瀏覽量
8168
原文標題:文獻賞析 | 一體化(光)電解水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極設計與機理研究(王聰偉)
文章出處:【微信號:hzwtech,微信公眾號:鴻之微】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