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半導體展6日在臺灣登場,臺灣半導體企業代表皆認為,地緣政治議題改變半導體產業既有的全球化發展模式,帶來成本增加等諸多問題,產業界正通過推出新的應用、技術度過挑戰。
日月光投控營運長吳田玉、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等臺灣半導體企業代表皆在5日的展前記者會發表演說以及接受媒體采訪。
吳田玉看好半導體產業將持續成長,到2030年時產值可突破1萬億規模,不過現階段產業確實出現變化,他說,過去驅動半導體發展的驅動力是規模與創新,當規模擴大帶動成本降低與量的增加,同時讓投資變多帶來的應用面又讓價值增加,這是一個正面的循環,這點沒有改變。
他說,但現在的改變是加入了地緣政治因素,區域化讓規模與標準被分割,會影響到什么程度尚且不明,但過去規模帶來的效益確實在減弱,“未來10年,會有更多區域政治引導成本增加的狀況。”
業界該如何予以突破?吳田玉說,產業必須提出更多的創新。他認為,未來機器與機器(machine to machine)之間的連結與應用,可帶動對半導體的需求量。
他說,未來通過人工智能并連結機器的視覺、聽覺與觸覺,以協助人類改變生活,這背后牽涉更高價值的芯片技術以及更大的市場,“未來人類對芯片的需求量,可能每10年增加3~5倍?!?/p>
徐秀蘭則說,現在半導體的層級被拉得很高,已是國安議題,背后有地緣政治的原因,而過去半導體是通過區域分工的方式發展,如今地緣政治逼得大家要分散分險。
除此之外,她說,地緣政治的議題可能各界有不同看法,但全球都認為要朝減碳潮流前進,目前全球已有73個國家地區有自己的減碳定價,未來還會持續增加,而這種減碳的趨勢,會讓辦到體的發展規模變小。
徐秀蘭說,現在每個國家都希望供應鏈在身邊,半導體業者不能只在自己國家壯大,臺灣很多公司也倍邀請到更多國家建立多元化的供應鏈。
她說,上述改變的背后,牽涉包括:技術保密、風險控管、排華與人才、能源等多項挑戰。半導體產業配合區域分工的趨勢得付出諸多代價,光產業鏈的前、中段,可能就要多花35%~65%的建設成本。
至于環球晶的應對方式,徐秀蘭說,過去20年未解決跨國產能不足的問題,通過并購的方式補足產品線,但在2020年開始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改變方向,現在朝向自己擴產的方式前進,現在已同步在6個家家擴產,滿足當地客戶對產能的需求。
關于半導體業的景氣,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提出展望。SEMI產業研究資深總監曾瑞榆表示,半導體銷售于第2季落底,庫存去化過程比預期慢,終端市場復蘇緩慢,不過,明年可望復蘇,預期第2季將會是景氣復蘇的起點。
吳田玉指出,半導體產業已經相當了解,目前庫存持續修正,全球經濟仍有未定因素,從長線來看,半導體需求量仍健康,對產業長線發展仍相對樂觀。
徐秀蘭說,下半年客戶還在進行庫存去化,供應鏈都存在庫存壓力,產業可能還是比較辛苦的階段。比較正面的是,大部分客戶第三季營收都開始成長,這代表庫存正逐漸去化當中。
她說,今年下半年雖仍存在庫存壓力,但對明年上半年會有較高預期,逐步看到顯著的重新收斂跡象。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21瀏覽量
219169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文章
47336瀏覽量
238696 -
供應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676瀏覽量
38918
原文標題:半導體未來,巨頭表示不明朗
文章出處:【微信號:TenOne_TSMC,微信公眾號:芯片半導體】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