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想哥曾在微博回憶,“我去年9月的時候真的是很堅定地要砍掉理想L7這個車系。團隊幾個伴隨著SEV、理想ONE一路成長下來的管理者,堅決反對我的判斷,聯合起來戰勝了我,保留了理想L7這個車系。但是我的SKU潔癖還是存在,我說可以賣,但是兩個中大型SUV要合并成一個車系理想L8,分別是六座版和五座版,甚至理想L8的發布會都是這么準備的。這個想法堅持了沒幾天,又遭到了集體的反對,團隊列舉市面上所有在一個車系里同時賣五座、六座的產品,普遍沒有成功的,加起來都遠遠不如一個專注于五座或六座的車系銷量高。”
于是,在理想L7首次亮相時,想哥說了這樣一句話,“理想L7絕對不是簡單的理想L8的六座改五座,而是針對五座的特點進行了完全獨立的設計。”
為了還原理想L7的誕生過程,回溯那些從用戶價值出發的思考,同時也回答用戶最關心的理想L7與理想L8到底有哪些不同,我們找到了當時負責理想L7的產品與研發伙伴,聽聽他們怎么說。
受訪者:理想L7研發總監 劉友波
理想L7項目經理 小石
理想L7座椅團隊
作者:付策??????
01
“聽到L7要被砍掉,我腦袋嗡了一下。”
“從一開始,我們對L7和L8的定位就截然不同。L8的定位是家庭六座豪華SUV,而一開始我們就把L7定位成家庭五座新旗艦。我們希望打造一款全新的車,給三口之家帶來超越想象的旗艦級體驗,從性能、動力、能耗、舒適性、續航、配置等全方位,去重新定義最好的家庭五座SUV。”時任理想L7的研發總監劉友波介紹道。
理想L7的車長為5050毫米,車寬為1995毫米,車高為1750毫米,軸距達到3005毫米,是標準豪華中大型SUV的尺寸。盡管理想L7與理想L8的軸距相同,車身尺寸也相差不多,但兩款車擁有完全不同的白車身,底盤系統也有所不同。我們常說,理想L9是180平米的“大三居”,理想L8是120平米的“實用三居”,而理想L7則是120平米的“大兩居”。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空間體驗,正是理想L7的設計出發點。
回憶起當時想哥想要砍掉理想L7的時刻,友波依然有些激動,“L7可以說是我的另一個孩子,我完整地陪伴了它的孕育和成長。去年想哥第一次提出要砍掉L7的時候,真的是腦袋嗡了一下。我就在想,不會這么倒霉吧?全身心投入的一款產品又要沒了。那時L7的整個研發周期過半,跑在路上的L7試驗車都幾百輛了。好在整個團隊,包括產品、研發,還是銷售、品牌、采購、制造,都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去論證了L7和L8應該作為兩款獨立車型的合理性,最終說服了想哥。”
經過反復的設計、驗證、測試、迭代,產品和研發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挑戰,讓理想L7擁有了超越用戶需求的產品力,每個人都堅信理想L7必將贏得市場的認可。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理想L7一上市便一炮而紅,連續數月蟬聯30萬以上SUV銷量冠軍,成為五座SUV新王者。
02
“看著差不多,但坐進去的感受完全不同。”
“別看L7和L8長得很像,但幾乎沒有多少零部件可以復用。就比如星環大燈,L7就是重新設計了的。L7的星環燈比在L8和L9上的要厚重很多,造型更動感,更符合L7的定位。我們為此專門調整了星環燈與引擎蓋的對接工藝,從過往的拼接工藝改為壓接工藝,優化縫隙的視覺觀感的同時還能提升對行人的保護。像這樣的小細節太多了,但真要說二者最大的差異,肯定還是在車內二排,只要你坐進去,你就能理解,這是一臺理想L7,是旗艦級的二排乘坐體驗。”友波介紹。
理想L7對前排座椅橫梁進行了重新布置,并通過對前排座椅骨架滑軌再設計,使得副駕座椅相對于主駕,還能再向前移動50毫米;同時,相較理想L8(二排座椅最后位置),理想L7的二排座椅還向后移動了102毫米,實現了高達1160毫米的腿部最大空間,超越寶馬X5L和奔馳GLE。
二排座椅的坐墊也延長到了520毫米,為乘員大腿前部提供充足的承托,車門與座椅之間也由皮革材質的獨立軟包側翼連接,與座椅形成環繞設計。乘坐其中,就像坐進一個環抱式大沙發,270°范圍內全部由柔軟的皮革包覆,滿滿的高級感。
正如一位網友在理想汽車App里評論的那樣,“理想L7的二排座椅,擁有著你在任何一輛車里無法體會的快樂。”
但二排座椅位置的調整,并不是簡單的后移,可以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在理想L8還是理想L9上,我們的車內空間已經挖掘的非常極致了。L系列車型二排座椅下方的中地板后橫梁緊鄰油箱,座椅一旦后移,就會把覆蓋在橫梁上的地毯臺階露出一截,不僅影響美觀,還會影響乘坐的舒適度。
“我們把地毯臺階跟隨座椅也后收了100毫米,確保立面不會超過坐墊,讓二排依然能夠擁有純平的地板。但這樣一來,留給油箱的空間就更小了。我們為了讓油箱容積仍能保持在65升,又重新調整了油箱造型和布局,才最終‘擠’出來了這寶貴的102毫米。”友波介紹。
另一個顯著的不同點,則是理想L7的二排座椅靠背實現了最高可達40°的靠背角度。
“這么說,大家可能沒概念。主流的豪華中大型SUV,二排座椅角度也就23°-31°,也只有寶馬7系這類D級豪華轎車的二排座椅角度才能達到39°。與轎車不同,SUV的座艙與后備廂相連,二排座椅后方沒有支撐結構,后仰的角度越大,對座椅強度等性能的要求越高,雖然舒適度會更高,但輪拱造型乃至輪胎尺寸都會受到影響,很難實現。單從二排座椅角度上,理想L7實現了對他們的全面超越,搭配無極電動調節,能讓每個用戶都擁有非常舒服的坐姿。40°的靠背角度不僅讓乘員的頭部空間達到了992毫米,非常充裕,還能在觀看二排娛樂屏時,視線更加水平,看電影更爽!”理想L7的項目經理小石提起40°這個數字時,眼里滿是自豪與興奮。
友波說:“我家里就有一臺五座SUV,我閨女和兒子坐在后排每次都特別難受。筆直的座椅靠背,他倆想在車里睡一會,都沒法找到一個舒服的姿勢。我和團隊當時很糾結是否要堅持對座椅角度進一步改進。一旦調整,那二排座椅的支撐結構乃至側圍,都需要重新制作,但距離L7上市時間已經非常緊張了。可能是我對產品的完美有些‘強迫癥’吧,我不希望給我們的用戶們打造一份80分的產品,L7只能是100分。”
最終,他們還是選擇去挑戰自己的極限,在極短的周期內,讓L7實現了40°的超大傾角,開創性地將D級豪華轎車的二排乘坐體驗搬進了SUV。
當理想L7正式量產后,友波第一時間讓兒子和女兒來試乘了一下。當孩子們體驗完理想L7,又去體驗了其他品牌的五座車型,都異口同聲的說,“爸爸,就買L7!這個好!”那是友波笑得最開心的一次,他在打造理想L7過程中為家人傾注的全部情感,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充分肯定。
03?
“皇后座,就得按照給老婆打造的標準來。”
小石表示:“L7對我的意義非常不同,這是我入職理想以來打造出的第一款車,我真的是把它當成了我的家人。我跟同事開玩笑時常說,如果讓我去解讀L7,那L就是love,7就是妻子。我當時總在想,如果后排乘坐的是我媳婦,我要怎么設計才能讓她坐得更舒服。”
于是,理想L7的產品和研發伙伴努力將二排的舒適性推向了新的高度,一鍵二排的“皇后座”模式就此誕生。打開“皇后座”模式,副駕向前緩緩滑動,二排座椅靠背往后慢慢放倒至40°,電動腳托隨之徐徐展開,無論二排乘坐的是愛人還是孩子,都能充分放松,睡個好覺。“二排空間真大!一躺上‘皇后座’,真能舒服到立馬犯困。”我們經常能聽到用戶這樣的反饋。
“為了能找到這個最好的座椅姿態,毫不夸張地說,我們當時真的是一毫米一毫米去摳細節。我們通過布置假人模型,去模擬不同人的身高,然后去調整坐姿,以確保整體的乘坐舒適度。哪怕一個1米76的人,坐在‘皇后座’上,腿也都可以完全伸直,并且坐墊的上翹角度也能剛好承托住大腿,讓人得到充分的舒展與放松。身邊朋友都跟我說,就沖著你們這個按毫米去造車的嚴謹態度,你們這個車都絕對能買。”小石說。
這種天花板級別的享受,電動腳托的出現同樣功不可沒,但它的出現,并不容易。最初的產品定義時,座椅團隊也參考了一些行業內比較有代表性的豪華轎車,但幾輪分析下來,卻發現并不理想。有的腳托桿是繞圓心的圓弧旋轉,會侵占橫向的腳部空間;有的腳托桿雖然通過L型設計規避了這個問題,但卻導致內部結構外露,需要設計一套更加復雜的結構去進行遮擋。
如何在保證不侵占腳部空間的前提下,解決腳托連桿和背板的配合問題,做到工藝優化、外觀簡潔,成為了擺在座椅團隊面前的難題。“腳托結構很復雜,涉及電機、內部零件、座椅骨架,我們是在一個不可能完成的時間里,完成了從‘概念’到‘落地’,全新創造出了一套理想的的連桿結構,幫助‘皇后座’的體驗上了一個新臺階。”座椅團隊的峰哥介紹。
04?
“完美的產品,取決于追求完美的心態。”
稻盛和夫曾言:“完美的產品,取決于追求完美的心態。”一個人必須要對完美主義有所追求,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在理想L7打造的過程中,一些看似微小的調整,在別人眼里或許可有可無,但在追求完美的產研團隊眼里,卻意味著一切。
追求完美的過程很痛苦,也很艱難,但只要它符合用戶價值,就值得我們全力以赴。對于理想的產品和研發伙伴而言,他們希望自己打造出的每一款車都能真正超越用戶的需求。
以二排車門為例,理想L8的二排車門設計與座椅布局是充分匹配的,但理想L7的二排座椅進行了后移,如果不改變門框造型,座椅就會“藏”在C柱后面,乘客上下車需要向前探身,影響上下車的便利性;但如果延長車門,側圍可利用的空間又非常有限。到底要不要“湊合”?
“在理想,只要會影響用戶價值,就絕對不可能‘湊合’。用戶下車的時候,通常希望車門的開口越大越好,身體重心越靠后越好,最好能屁股一滑就下車。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把L7后輪眉做了分段式設計,前段安裝在后排車門上,后段安裝在側圍上。相比L8的一體式輪眉,L7的門洞后下部邊界后移了55毫米,還能確保用戶上下車不刮腿。”小石說。
二排座椅的調整,帶來的影響遠不止于此。在理想L7上市前夕,友波和團隊在一次實際測試的過程中突然發現,同理想L8和L9不同,理想L7的二排座椅由于不能前后滑動,當座椅傾角較大時,原本設置在C柱上的安全帶會與乘員胸口產生巨大的間隙,影響行車安全;而當座椅傾角較小,坐姿豎直時,安全帶又會接觸到側翼上的肘靠,影響舒適性。
當時理想L7的研發距離進入硬模生產環節僅剩不足一個半月。一旦調整安全帶的固定位置,勢必還需要重新考量車身鈑金結構、座艙安全等一系列問題。是否還要為了這樣的一個“小瑕疵”去“大動干戈”?友波他們選擇了堅持,“要把一個產品做到極致,我一直相信99%的努力是不夠的,任何時候都要做到100%的‘完美主義’才行。當時最大的挑戰就是時間,但我們堅信這件事能做成,每個人都不認慫、不妥協,沒時間,我們擠也要把時間擠出來。”
如何去說服管理層支持自己的想法?口說無憑,友波帶著團隊發揮起了“小崗精神”,額外搭建了一個簡易的后艙模型,將座椅、安全帶等等全部融合進去,開啟了以天為單位的攻堅。光是安全帶的固定位置和高度,就前后調整了20余版方案。最終,僅29天就設計出了理想的效果:通過將理想L7的安全帶固定位調整到了D柱上,解決了安全帶間隙的問題,更針對二排乘員的舒適性設計了安全帶導向環,避免勒脖子的現象發生。當想哥體驗完這套方案,當場表示,“這個好!就這樣改!”憑著這股韌勁與整個團隊的全力以赴,讓原本不可能完成的整改,及時趕在了車身硬模開發前,為公司節省了數千萬的成本。
每個人都站在用戶的視角去發掘問題,進而去影響產品的設定與管理層的決策,這種情況在傳統主機廠簡直不可想象。但在理想,只要問題確實存在,并被提出來了,那么每個人就都會不遺余力地去推進,用更短的時間、更高的效率去把產品變得更好。
理想L7用超越D級豪華轎車的體驗,重新定義了五座SUV的二排舒適性,在每個細節處都體現著產品與研發團隊對于用戶使用場景、用戶痛點的深度洞察。
最好的產品,只為最愛的人,為更幸福的家。
審核編輯:彭菁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22瀏覽量
114382 -
SUV
+關注
關注
12文章
1431瀏覽量
30971 -
理想汽車
+關注
關注
0文章
250瀏覽量
3438
原文標題:差點被李想砍掉的理想L7,如何一躍成為五座SUV新王者?
文章出處:【微信號:lixiangzhizao,微信公眾號:理想汽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