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上兩位博主都證實華為Mate60系列搭載的麒麟9000S為8核12線程,首款支持超線程的手機處理器。
根據安兔兔平臺的顯示,麒麟9000S采用了12核心設計,包括兩顆A34核心、六顆定制的A78AE核心以及四顆A510核心,最高主頻為2.62GHz。同時,它使用了Maleoon 910型號的GPU。
制程的小尺寸可以實現更高的晶體管密度,讓芯片在相同尺寸內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從而提供更好的性能和速度。然而,制程的大小并不是唯一衡量芯片性能的因素。三星的5nm,也未必就一定比英特爾的7nm強。
目前,芯片制程的命名已經不再僅取決于晶體管的柵極長度,晶圓廠為了營銷而喜歡將數字搞小一點。因此,在評價芯片工藝時,晶體管密度也是一個常用的參考指標。
國外機構發布了麒麟9000S電鏡掃描結果,其晶體管密度為0.98BTr/mm2,也就是0.98億個每平方毫米。大約相當于臺積電7nm和三星7nm的水平。麒麟9000S從晶體管密度來看,只等同于英特爾的10nm,甚至還略微的遜色一籌。
處理器芯片制程越小越好嗎
處理器芯片制程越小并不總是越好,而是具有一定的權衡考慮。
較小的制程(例如7納米、5納米等)可以帶來以下優勢:
1. 更高的性能:較小制程的處理器芯片通常能夠提供更高的性能,因為它們可以在同樣的面積內集成更多的晶體管。這使得處理器在相同的功耗下能夠提供更高的計算能力和速度。
2. 更低的功耗:相對較小的制程可以降低晶體管的功耗,使處理器芯片在相同的工作負載下消耗更少的能量。這對于提高電池壽命和減少散熱需求非常重要。
3. 更高的集成度:較小制程的處理器芯片可以在相同的面積內集成更多的晶體管,從而實現更高的集成度和更豐富的功能。這意味著處理器能夠處理更復雜的任務,并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性能。
然而,較小的制程也存在一些挑戰和限制:
1. 制造成本增加:較小制程的制造過程更加復雜和昂貴,需要更高的技術水平和設備。這可能增加處理器的制造成本,從而反映在最終的產品價格上。
2. 設計難度增加:隨著制程尺寸的減小,設計處理器芯片變得更加困難和復雜。因為較小制程引入了更多的電路和工藝層次,對設計人員和制造商來說都帶來了新的挑戰。
因此,處理器芯片的制程大小取決于多個因素,包括性能需求、功耗要求、制造成本和設計復雜度等。制程越小并不總是越好,而應該根據具體的應用場景和需求進行綜合權衡。
編輯:黃飛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75瀏覽量
171844 -
晶體管
+關注
關注
77文章
9698瀏覽量
138282 -
5nm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2瀏覽量
26089 -
三星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36瀏覽量
31273 -
麒麟9000s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5瀏覽量
9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