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s 導讀
衛星互聯網作為地面移動基站和光纖網絡的有效補充,可以覆蓋傳統通信難以觸及的地域和場景,是未來6G體系中構建空天地海一體化網絡的關鍵環節;2020年,我國從政策層面首次將衛星互聯網列入“新基建”中的通信網絡信息基礎設施,明確其重大戰略意義;2022年“星鏈”系統在某戰場指揮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再次印證了衛星互聯網的發展迫在眉睫。
Part 01●“星鏈”系統●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從上世紀80年開始,歷經三個主要階段:2000年前,主要是窄帶通信,以低速語音業務為主;2000至2014年,同樣是窄帶通信,具備低速話音和數據業務;2014年以后,主要是寬帶互聯網,主要特點是高速率、低時延和海量數據,比較代表性的星座就是美國的“星鏈”系統。
“星鏈”系統是美國SpaceX公司于2015年開始啟動的衛星互聯網項目,計劃于2019至2024年前部署1.2萬顆、2027年前部署4.2萬顆低軌道衛星[1],組建全球最大的巨型星座網絡,提供覆蓋全球的高速、低時延的互聯網接入,其初衷是為了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網絡服務,尤其是目前網絡不可及的偏遠地區。截至目前,“星鏈”已升空4600余顆衛星[2],并已經為至少46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相關服務[3];實際測試中,其最大下載速度達到了400Mbps、最大上傳速度約為18 Mbps,并且延遲只有27ms,明顯優于傳統衛星互聯網接入服務[4]。2022年某指揮系統集成了“星鏈”設備,用于信息傳輸、情報收集和無人機控制,確保在有線網絡被摧毀的情況,依然能構建內部通信網絡,實現不間斷指揮[5]。
Part 02●衛星互聯網資源爭奪●
衛星互聯網的構建,必須需要有一定數量的衛星才能實現。對于衛星,軌道和頻段資源屬于稀缺資源,國際慣例通常是“先占永得”。
對于衛星軌道,有高軌道(GEO)、中軌道(MEO)、低軌道(LEO)等等,其中,LEO軌道相比GEO、MEO軌道,雖然單星覆蓋能力弱,但是通過星座組網可實現廣域無縫覆蓋,并且其鏈路損耗最小、傳輸時延最小(10ms以內),對終端的處理能力要求也低,更加適合未來衛星互聯網的要求。“星鏈”系統一期星座由軌道高度550KM左右的4408顆衛星組成、二期星座由軌道高度在340KM左右的7518顆衛星組成,三期星座計劃發射的3萬顆衛星,都使用LEO低軌道。據推算,地球LEO軌道預計可容納約6萬顆衛星,“星鏈”衛星即將占用大半,這引發了航天強國之間強烈的爭奪戰[][6]。我國在“十三五”期間,提出了“鴻雁”、“虹云”等低軌衛星互聯網計劃,衛星數量僅400多顆;2021年4月,我國又成立中國星網公司,專門從事衛星互聯網的設計、建設和運營,其星座計劃“星網工程”預計發射12992顆低軌衛星(6080顆軌道高度500-600KM,6912顆高度1145KM),構建龐大的星座系統。
對于頻段資源,衛星通信中常用的有C、KU、KA等頻段:C頻段多用于地球靜止軌道,頻率低、增益低,天線尺寸大,抗干擾能力強,傳輸信道穩點,目前可用資源趨于飽和;KU頻段頻率高,增益高,天線尺寸小,方便接收設備使用,是衛星通信的黃金頻段,可用資源相對飽和;KA頻段頻率更高,頻段帶寬也大,是高速衛星通信的黃金頻段,可用資源也相對飽和。“星鏈”系統占用的頻率主要分布在KU、KA兩個黃金頻段上,三期星座使用更高的E頻段。我國的“星網工程”在2020年9月就向國際電信聯盟(ITU)遞交了“GW”寬帶星座計劃的頻率分配檔案,傳輸頻段主要分布在KA頻段和頻率更高的V頻段。
盡管如此,我們的眾多衛星互聯網的星座計劃目前都處于起步測試階段,依然有一些難題尚未解決,然而資源爭奪戰的進展速度并未降低,航天強國都在奮起直追,因此,我們任重而道遠。
Part 03●發展啟示●
“星鏈”系統作為當前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星座,雖然在通信、遙感等許多場景下發揮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也存在許多問題,值得我們借鑒啟示。
一是容易對其它航天器造成威脅。“星鏈”系統運行以來,曾經多次發生與歐盟航天器和我國的空間站近距離接觸的情況,主要原因是“星鏈”衛星的部署并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先送到極低軌道,再靠自己的動力推進到目標軌道,由于使用動力很弱的霍爾電推進技術,所以推進途中,遇到其它航天器,很難及時調整姿態。
二是低軌道導致維護成本大增。“星鏈”系統為了提高容量,其運行軌道從最初的1150KM,降到了550KM和340KM(600KM以下的大氣中有空氣),有一定運行阻力,衛星必須經常調整軌道高度;因此,雖然衛星設計壽命為7年,但實際上平均壽命僅有5年,所以“星鏈”部署完畢后,每年需要補充20%的衛星(約8000顆衛星),這極大增加了星座維護成本。
三是星間鏈路技術增加鏈路傳輸性能。“星鏈”衛星先后經歷了多個版本:V0.9版(重量227KG)、V1.0版(重量260KG)、V1.5版(重量277KG),直至現在的V2.0版(重量1.25T);從V1.5版開始,“星鏈”使用了星間激光鏈路,這大幅減少了對地面網絡和信關站的依賴,降低了系統地面段的復雜度,同時空間段的接力傳輸,對信息傳輸損耗和時延都有很大的優化作用。
衛星互聯網的發展過程中,美國始終走在國際前列,也在資源爭奪上占得了很多“先機”,希望通過分析學習,獲取一些我國衛星互聯網發展的思考。另外,新版“星鏈”衛星體積的明顯變大,無疑增加了其功能擴展的能力,未來的“星鏈”可能不再是單純的商業通信系統,預計其未來在軍事方面的應用將會越來越具有攻擊性,因此,我們的衛星互聯網發展刻不容緩。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55瀏覽量
103309 -
衛星通信
+關注
關注
12文章
718瀏覽量
38745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14瀏覽量
67043
原文標題:從“星鏈”看我國衛星互聯網的發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5G通信,微信公眾號:5G通信】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