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鋰電材料廠商在全球電動化重鎮——歐洲,再度掀起攻勢。
近日,廈鎢新能披露重要投資項目,公司在歐洲的子公司將與法國企業Orano CAm設立合資子公司法國廈鎢新能,并以合資公司為實施主體,投資39.6億元建設年產4萬噸的三元正極材料項目。
從新能源產業化進程來看,近年來歐美等地區已經掀起了電動化浪潮。政府層面,歐洲各國爭相出臺電動汽車產業鏈相關的補貼政策;企業層面,歐洲車企接連公布電動化戰略,頻頻向國內電動汽車品牌示好并開啟合作。
不過,受到資源、交通、人工成本、技術、環保等多種因素影響,歐洲本土遲遲未形成完整而成熟的新能源產業鏈,這也導致其電車售價高出國內數倍。
歐洲未能搭建起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主要在于高昂的產業鏈成本。
電動汽車從礦端資源、電池材料、電芯制造再到電動汽車裝車,工藝鏈路長,工序復雜,涉及的電化學技術和產業積淀短期內難以攻破。
本身作為技術密集型、重資產行業,新能源行業前期投入巨大,需要相匹配的市場回報,但如今中國鋰電龍頭占據全球主流市場,并持續縮短技術、設備迭代周期,后發制人的產業化策略只會與市場實際越走越遠。
與此同時,近期歐洲啟動對中國電動汽車的反補貼調查,以及實施歐盟新電池法案,其政策核心除了保護本土汽車產業之外,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提高鋰電產業鏈本土化比例,并減少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
在此驅動下,中國鋰電產業鏈落地歐洲實現本土化供應將進一步加快。
基于鋰電產業一體化發展的趨勢,構建產業閉環,歐洲需要在鋰電全產業鏈進行一次重塑。相比于此前寧德時代、國軒高科、中創新航、遠景動力、億緯鋰能等電池廠商建廠,歐洲還需要在材料領域補足短板。
除了廈鎢新能,多家中國鋰電材料廠商亦有歐洲建廠規劃,此前布局速度快的企業已經實現生產。
9月6日,科達利公告,計劃將在匈牙利新建生產基地,并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投產后由其履行與歐洲某知名鋰電池生產商簽訂的《材料買賣供應合同》,預計約3.5億套方形鋰離子電池所需的蓋板。
截至2023年7月,科達利德國及瑞典生產基地已進入試生產階段;匈牙利生產基地已進入量產階段。
當升科技7月公告,將投資7.74億歐元(折合約60億元)在芬蘭投資建設年產6萬噸鋰電正極多元材料生產線及配套設施。
6月,華友新能源產業集團官微顯示,華友巴莫擬在匈牙利建設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綠色智造項目,該項目計劃總投資為 12.78 億歐元(折合約99.89億元),其中一期投資建設規模為 2.5 萬噸/年,一期計劃總投資為 2.52 億歐元(折合約19.70億元)。
5月,璞泰來公告,擬在瑞典建設10萬噸鋰離子負極材料一體化生產基地,計劃總投資157億瑞典克朗(折合約104億元)。
5月,諾德股份公告,擬在比利時設立生產基地,一期項目規劃年產能3萬噸銅箔、FDC100萬片、PI加熱膜100萬片,計劃總投資5億歐元(折合約38.6億元)。
5月,新宙邦披露,公司波蘭鋰電池電解液項目、天津新宙邦半導體化學品及鋰電池材料項目一期將于2023年第二季度投產。
3月,長遠鋰科公告,已與Axens Group友好協商,以推進歐洲三元正極材料生產工廠建設。
1月,瑞泰新材料披露,公司旗下波蘭華榮新建Prusice年產4萬噸/年鋰離子動力電池電解液項目已經完工并投入使用。
審核編輯:湯梓紅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07瀏覽量
231468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442瀏覽量
219411 -
鋰電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67瀏覽量
7986
原文標題:中國鋰電材料出海歐洲“加速度”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