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存技術被認為是減輕服務器負載、降低網絡擁塞、增強Web可擴展性的有效途徑之一,其基本思想是利用客戶訪問的時間局部性(Temproral Locality)原理, 將客戶訪問過的內容在Cache中存放一個副本,當該內容下次被訪問時,不必連接到駐留網站,而是由Cache中保留的副本提供。
在企業Web應用中,通過緩存技術能夠提高請求的響應速度;減少系統IO開銷;降低系統數據讀寫壓力...
緩存的意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在我們開發過程中,為什么要使用緩存,緩存能夠為我們帶來哪些好處!
優點
- 通過緩存承載系統壓力,減少對系統或網絡資源訪問而引起的性能消耗,在流量較大時能夠很好地減少系統擁塞
- 緩存一般都是使用存取非常快的組件實現,通過緩存能夠快速響應客戶端請求,從而降低客戶訪問延遲,提審系統響應速度
- 在配備負載均衡的應用架構中,通過緩存靜態資源能夠有效減少服務器負載壓力
- 當下游應用故障時,通過返回緩存數據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應用容錯性
缺點
- 緩存數據與實際數據不一致問題問題
- 高并發場景時存在緩存擊穿、緩存穿透、緩存雪崩等問題
總的來說,緩存主要是針對高頻訪問但低頻更新的數據,從而加快服務器響應與原資源訪問壓力
Guava Cache是一個相對比較簡單并且容易理解的本地緩存框架,今天主要以此為開端來認識并學習如何使用緩存
Guava Cache特色
本地緩存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Map,將數據保存到Map(內存)中,下次使用該數據時,通過key直接從Map中取即可。但是使用Map會有一些幾個問題需要考慮:
- 緩存的容量。不可能無限制的對數據進行緩存,當數據較大時占用系統資源會導致主業務受影響
- 緩存的清理。有些緩存使用頻率很低,如果一直占用資源也是一種浪費
- 并發訪問時的效率問題。緩存更新時瞬時對系統、網絡資源的訪問導致故障
- 緩存使用情況評估
當然以上問題我們通過我們對Map包裝下即可實現,當然Guava Cache也就是基于這種思想,底層原理則是基于Map實現,我們看下其有哪些特色:
- 緩存過期和淘汰機制
通過設置Key的過期時間,包括訪問過期和創建過期;設置緩存容量大小,采用LRU的方式,選擇最近最久的緩存進行刪除。
- 并發處理能力
Cache主要基于CurrentHashMap實現線程安全;通過對key的計算,基于分段鎖,提高緩存讀寫效率,降低鎖的粒度,提升并發能力
- 更新鎖定
在緩存中查詢某個key,如果不存在,則查源數據,并回填緩存。在高并發下會出現,多次查詢元數據并重復回填緩存,可能會造成系統故障,最明顯的DB服務器宕機,性能下降等。GuavaCache通過在CacheLoader調用load方法時,對同一個key同一時刻只會有一個請求去讀源數據并回填緩存,后面的請求則直接繼續從緩存讀取,有效阻斷并發請求對資源服務的影響。
- 集成數據源
一般我們在業務中操作緩存,都會操作緩存和數據源兩部分GuavaCache的get可以集成數據源,在從緩存中讀取不到時可以從數據源中讀取數據并回填緩存
- 監控統計
監控緩存加載次數、命中率、失誤率以及數據加載時長等
API介紹
- 緩存構建
- ManualCache
此時Cache相當于一個Map,對數據進行CRUD操作時,需要同步操作緩存Map; 高并發情況時,可以使用get(k,loader)讀緩存,通過Cache鎖機制,防止對系統資源(DB)的并發訪問 通過put方法實現緩存的存入與更新; - LoadingCache
此時構建的是一個實現了Cache接口的LoadingCache,相比ManualCache,提供了緩存回填機制,即當緩存不存在時,會基于CacheLoader查詢數據并將結果回填到緩存, 在高并發時,可以有效地基于緩存鎖減少對系統資源的調用。此時僅需要關注緩存的使用,緩存的更新與存入都是基于CacheLoader實現;
- ManualCache
- 緩存獲取
- get(k)
根據key查詢,沒有則觸發load;如果load為空則拋出異常 - getUnchecked(k)
緩存不存在或返回為null會拋出檢查異常 - get(k,loader)
根據key查詢,沒有則調用loader方法,且對結果緩存;如果loader返回null則拋出異常,此時不會調用默認的load方法 - getIfPresent(k)
有緩存則返回,否則返回null,不會觸發load
- get(k)
- 緩存更新
- put(k,v)
如果緩存已經存在,則會先進行一次刪除
- put(k,v)
- 緩存刪除
- 統計
Builder配置
配置 | 描述 |
---|---|
expireAfterAccess | 多久沒有讀寫則過期 |
expireAfterWrite | 寫入后多久沒更新自動過期,先刪除,后load |
refreshAfterWrite | 上一次更新后多久自動刷新,先reload后刪除,并發時會取到老的數據 |
removalListener | 設置緩存刪除監聽 |
initialCapacity | 緩存初始化大小 |
concurrencyLevel | 最大的并發數,可以理解為并發線程數量 |
maximumSize | 最大緩存數量,超過時會根據策略清除 |
maximumWeight | 最大權重容量數,僅用于確定緩存是否超過容量 |
recordStats | 緩存命中統計 |
簡單示例
- ManualCache模式
下面以用戶服務為例,我們看下如何在增刪改查方法中使用緩存:
private Cache< String, User > 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expireAfterWrite(3, TimeUnit.SECONDS)//寫入多久沒更新自動過期,先刪除,后load
.removalListener(new RemovalListener< Object, Object >() {
@Override
public void onRemoval(RemovalNotification< Object, Object > notification) {
LOGGER.info("{} remove {}",LocalDateTime.now().format(DateTimeFormatter.ofPattern("yyyy-MM-dd HH:mm:ss")),notification.getKey());
}
})
.initialCapacity(20) //初始化容量
.concurrencyLevel(10) // 并發
.maximumSize(100) //最多緩存數量
.recordStats() // 開啟統計
.build();
@Override
public User getUser(String id){
// 緩存不存在時,通過LocalCache鎖機制,防止對數據庫的高頻訪問
User user;
try {
user = cache.get(id,()- > {
LOGGER.info("緩存不存在,從loader加載數據");
return userDao.get(id);
});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throw new RuntimeException(e);
}
return user;
}
@Override
public User saveOrUpdateUser(User user){
userDao.saveOrUpdate(user);
cache.put(user.getId(),user);
return us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User(String id){
userDao.remove(id);
cache.invalidate(id);
}
- LoadingCache模式
private LoadingCache< String, User > cache = CacheBuilder.newBuilder()
// 省略
.build(new CacheLoader< String, User >() {
@Override
public User load(String key)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 load {}",LocalDateTime.now().format(DateTimeFormatter.ofPattern("yyyy-MM-dd HH:mm:ss")),key);
return userDao.get(key);
}
@Override
public ListenableFuture< User > reload(String key, User oldUser) throws Exception {
LOGGER.info("{} reload {}", LocalDateTime.now().format(DateTimeFormatter.ofPattern("yyyy-MM-dd HH:mm:ss")),key);
ListenableFutureTask< User > listenableFutureTask = ListenableFutureTask.create(() - > userDao.get(key));
CompletableFuture.runAsync(listenableFutureTask);
return listenableFutureTask;
}
});
@SneakyThrows
@Override
public User getUser(String id){
// 緩存不存在或返回為null會拋出異常
try {
return cache.getUnchecked(id);
} catch (Exception e) {
return null;
}
}
@Override
public User saveOrUpdateUser(User user){
cache.invalidate(user.getId());
return userDao.saveOrUpdate(us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removeUser(String id){
cache.invalidate(id);
userDao.remove(id);
}
總結:第一種寫法更像是前面說到的Map,在對數據進行CRUD操作時,需要用戶手動對緩存進行同步的更新或刪除操作,所以叫ManualCache(手動),當然Guava Cache對Map的加強依然有效,比如過期清除,緩存容量限制。第二種方式寫法差不多,主要是引入了CacheLoader接口,在讀數據時緩存數據不存在時,通過CacheLoader的load方法先寫緩存后返回數據
注意
- expireAfterWrite、refreshAfterWrite的區別
在refreshAfterWrite導致緩存失效時,并不會因為更新緩存而阻塞緩存數據的返回,只不過是返回老的數據
- 不能緩存null
有時候為了將值為null的數據統一緩存,這樣就不會因為沒有緩存數據而訪問數據庫造成壓力
- 讀寫時才進行刪除
Guava Cache的緩存數據刪除是在更新或寫入時才會觸發,沒有單獨的調度服務完成這一工作
本地緩存
類似的本地緩存還有,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嘗試,其實實現思想應該也差不多
-
數據
+關注
關注
8文章
7030瀏覽量
89034 -
服務器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160瀏覽量
85421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565瀏覽量
88788 -
緩存
+關注
關注
1文章
240瀏覽量
26678 -
key
+關注
關注
0文章
49瀏覽量
1282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