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加州大學:研發3D打印的生物傳感器,可以記錄耳機中的腦電活動和汗液數據】
有研究人員開發了可以記錄耳機中的腦電活動的3D打印傳感器。
這些生物傳感器最終可能有助于診斷神經退行性疾病。
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的研究人員已經找到了一種方法,可以將日常耳機變成可以記錄大腦內部電活動的高科技設備。這些3D屏幕印刷的柔性傳感器不僅能夠檢測來自大腦的電生理活動,還可以收集汗液。
更具體地說,是汗乳酸,這是身體在鍛煉和正常代謝活動期間產生的有機酸。由于耳朵含有汗腺,而且在解剖學上與大腦相鄰,所以耳機是收集這種數據的理想工具。
您可能會想知道為什么科學家對在人類汗液交匯處收集有關大腦活動的生物特征信息感興趣。腦電圖(EEG)和汗乳酸數據一起可以用于診斷不同類型的癲癇發作。已經記錄了30多種不同類型的癲癇發作,根據事件期間受影響的大腦區域的不同進行分類。
但即使在診斷之外,這些變量在想要更好地了解鍛煉期間的個人表現時也會有所幫助。此外,這些生物測量數據點可以用于監測壓力和注意力水平。
盡管生物特征數據的耳內傳感并不是一項新的創新,但這種傳感器技術獨特之處在于它可以測量大腦活動和乳酸兩者。然而,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員相信,通過更多的精細化和開發,我們最終將看到更多的可穿戴設備使用像正在制造的這種神經影像傳感器來收集日常設備上的健康數據。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生物工程教授格特·考文貝格斯在一份聲明中說:“能夠測量大腦認知活動和身體代謝狀態的動態的一體化設備”,可以為日常健康監測開辟巨大的機會。
在傳感器技術的發展過程中,研究人員不得不應對一些障礙。他們需要使傳感器盡可能小和薄,以便能夠收集微小的汗液樣本。他們還必須集成“可以彎曲的組件”,以適應耳朵的不規則形狀,根據合著研究的博士研究生Ernesto De La Paz所說,耳廓是位于耳道前方的解剖學上獨特的空間,可以因個體而異。這導致研究人員創建了一種“類似印章的可伸縮傳感器”,可以輕松地附在耳機表面。
但為了確保傳感器能夠與耳朵直接接觸并準確地捕捉讀數,研究人員選擇了3D打印的、彈簧負載的傳感器,這些傳感器“能夠保持接觸,但可以隨著耳機的移動而調整”。這些生物傳感器還必須覆蓋有一層水凝膠薄膜,以確保它們能夠充分收集佩戴者的汗液。
盡管這些3D打印的傳感器具有出色的功能并且在未來有望成為潛在的診斷助手,但這些傳感器實際上需要大量的汗液才能用于數據分析。但研究人員表示,今后傳感器將更加精確,因此可能不需要進行劇烈的鍛煉以進行有意義的汗液分析。
傳感動態
【曝華為正自研CMOS圖像傳感器,部分工藝上有所創新】
近日,有微博博主爆料稱,已確認華為在自研CMOS圖像傳感器,涉及從晶圓到芯片全流程,而且在部分工藝上有所創新(比如外延層作減薄停止層相關工藝),可以與主流的背照式工藝(BSI)兼容。
華為自研CMOS圖像傳感器屬實無奈。華為被制裁伊始,鏡頭供應商索尼被迫中止了對華為圖像傳感器的出貨,盡管索尼事后申請繼續向華為供貨的許可,但與華為的伙伴關系已經漸行漸遠。這意味著,索尼每年向華為出售CMOS的收入將減少數十億美元。
事實上,不止是華為,越來越多的國產廠商在自研CMOS。在去年1月份舉辦的CES 2022上,國產品牌豪威推出了一款2億像素的CMOS傳感器——OVB0B,它有著16384×12288像素分辨率的2億像素、全球最小的0.61μm像素尺寸以及1/1.28"的大底;16合1以后可輸出1250萬像素,等效2.44μm。
因此,華為的鏡頭選擇并不少,但考慮到某些因素,華為似乎還是走上了鏡頭自研的道路。
目前,華為Mate60系列已經發布,或許這顆自研CMOS圖像傳感器會用在明年發布的P70系列或者Mate70系列身上。麒麟9000S已經足夠振奮人心,自研CMOS則是意外之喜。
【陜西民營企業攜手德國專家共同開發傳感器新技術】
9月6日下午,西安中星測控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星測控)二樓會議室傳出陣陣交談聲。這里正在進行一場特殊的講座——來自德國的退休專家邁克爾正在為中星測控的十幾位海外市場銷售人員講解傳感器的技術理論以及海外市場對各種傳感器的需求。邁克爾幽默詼諧的話語,不時為會場帶來陣陣歡笑。
今年80歲的邁克爾,身板硬朗、思路清晰。邁克爾一直從事傳感器研發工作,曾擔任德國知名稱重傳感器企業的主要負責人。作為行業內資深的傳感器專家,邁克爾退休后,對鉆研傳感器前沿技術依舊保持濃厚興趣。他與中星測控聯合開發的MCS(金屬熔合系統技術)傳感器,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這次他來西安,就國際高端工業壓力傳感器技術研發與中星測控的技術人員開展深度交流。
說起邁克爾對中星測控技術研發的幫助,中星測控總經理谷榮祥心情激動。中星測控是一家民營企業,一直關注海外市場的開拓。10年前在一次海外專業展會上,兩人一見如故,就傳感器領域的技術研發等問題相談甚歡。邁克爾此時已經退休,但他還想在高端傳感器技術領域繼續深耕。
于是,谷榮祥向邁克爾發出邀請:到西安來,參與中星測控的傳感器研發。邁克爾欣然接受了邀請。
8年前的一天,談到全球壓力傳感器的技術現狀時,邁克爾提出一個區別于現有技術的全新想法即MCS,并與谷榮祥探討。谷榮祥認為,這一想法如果能夠實現,將成為傳感器領域的一個創新之舉。經過雙方8年的不懈努力,MCS這一新技術終于轉化為新產品。這種新型傳感器已具備超高精度、超穩定性和可靠性,多項性能指標處于國際領先水平。
中星測控長期聚焦智能傳感器和物聯網主營業務,在產品設計中創造新結構和新工藝,努力攀登世界傳感器領域高峰,著力提升中國高端壓力傳感器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目前,中星測控的“ChinaStar”品牌傳感器已經銷售到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一環。如今,依托MCS傳感器,中星測控進軍國際高端傳感器市場的實力大幅增強。
當天培訓結束后,中星測控銷售工程師白偉宜說:“通過邁克爾對技術的解讀,我們了解到國際市場上對傳感器的需求動向,也對MCS傳感器的主要特點和在國際上的主要應用場景有了清晰認識。這對我們開拓國際市場有很大幫助。”
邁克爾表示,與中星測控的合作很愉快,在這里,通過和大家交流,他又找到了年輕的感覺。今后,只要身體允許,他將每年來西安,在中星測控與大家一起探索傳感器領域的最前沿技術。
對于企業未來發展,谷榮祥表示,中星測控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是成為全球傳感器領域有影響力的創新型公司。因此,公司必須加強國際合作,不斷創新研發、創新營銷、創新服務,積極融入國際產業鏈。未來,公司將繼續與邁克爾保持緊密合作,也歡迎國際上更多的業內專家與公司交流合作,為產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活力。
當地時間10月6日,美國初創公司Machina Labs宣布完成3200萬美元B輪融資,英偉達旗下風投部門NVenture和風投機構Innovation Endeavors聯合領投。該公司更早期的投資方還包括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旗下的投資機構Lockheed Martin Ventures以及雅馬哈旗下的投資機構Yamaha Motor Ventures,該輪融資使Machina Labs的融資總額達到4500萬美元。
據介紹,新投資將用于滿足不斷增長的客戶需求,進一步加強研究計劃。
Machina Labs的CEO Edward Mehr表示:“憑借在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方面的深厚底蘊,我們期待英偉達在本公司進一步開發AI和機器人仿真能力時提供支持……本次融資凸顯了機器人技術與人工智能融合的變革潛力。在這種支持下,我們準備開發下一代制造車間;無需更改硬件或工具,只需修改軟件即可輕松改造產品制造過程。”
機器人業務是英偉達正在開拓的新版圖。從過往動作來看,英偉達更注重產品技術自研,不僅開設了AI機器人研究實驗室,還發布了多個面向第三方的機器人開發工具及平臺。就對外投資而言,公開資料顯示,英偉達僅在2022年3月獨家投資了送貨機器人初創公司Serve Robotics,投資金額為1000萬美元。
Machina Labs在制造業方面具備的獨特優勢——AI+機器人技術,或許是其被英偉達選中的原因。
Machina Labs成立于2019年,由航空航天和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創建,其團隊來自SpaceX、Relativity Space等公司的技術、材料和制造行業專家。Machina Labs希望通過機器人工匠平臺重構下一代制造業,其產品應用領域主要是制造業。
據Machina Labs介紹,其機器人工匠是一個敏捷制造平臺,集成了7軸機器人、自主板材裝載和夾具以及人工智能流程模型和閉環控制,該平臺使用AI驅動的大量傳感器來收集數據、訓練機器人進行制造,可在“數天內”交付金屬成品。
Machina Labs使用機器人制造鈦金屬板材零部件
過去幾十年來,機器人一直是工廠裝配線的一部分,并越來越多地集成到制造過程中,參與產品的生產、運輸和包裝等環節。與此同時,AI被用來進一步提高這些流程的準確性、效率和速度。
鈑金制造具有廣泛的應用領域,包括汽車、航空航天、工業和消費品等。根據Growth Market Reports的市場研究報告,AI和機器人技術融合的持續趨勢預計將使這個價值3000億美元的全球產業受益匪淺。到2031年,全球金屬制造機器人市場預計將增長至超過120億美元。未來,機器人有望完全控制材料處理、沖壓、焊接、切割、折疊和精加工等金屬成型過程,幾乎無需人工干預。
【美媒:美芯片巨頭游說放松對華限制】
美國《紐約時報》10月5日文章,原題:大型芯片制造商如何抵制拜登的中國議程在向著限制對華出售半導體而邁出第一大步一年后,拜登政府開始起草額外限制措施,以阻止中國獲得對現代武器至關重要的技術。但近幾個月來,隨著美國芯片公司發出直言不諱的警告——削減對華銷售將重創這些企業的業務并破壞美國政府在國內新建半導體工廠的計劃,有關進展已被放緩。
自7月以來,全球最大的3家芯片制造商英偉達、英特爾和高通強調,打壓中國將產生意想不到的后果。對政府、半導體產業和政策研究組織等的20多名官員的采訪顯示,他們不但在與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商務部長雷蒙多等的會晤中質疑白宮的國家安全智慧,還尋求智庫的支持,并敦促華盛頓各方領導人重新考慮額外的芯片限制措施。
這些公司警告說,美國(的限制)可能加快中國發展獨立自主的芯片產業,從而為中國制造的芯片——而非美國設計的芯片——主導的世界鋪平道路。“你冒的風險是刺激競爭對手引領發展一種生態系統,”英偉達法律總顧問蒂姆·泰特說,“這可能會對美國在半導體、先進技術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領導地位造成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熟悉相關進展的人士表示,這場游說活動不僅推遲了新限制措施的出臺,還縮小了美政府可能做出的改變的范圍。
來自這些公司的警告說明國家安全關切與商業利益之間的緊張關系,凸顯拜登政府不可避免的困境:美中經濟相互依存可追溯至數十年前,這意味著華盛頓對抗北京的任何行動都可能傷及美國國內。中國市場約占全球半導體市場的1/3,在英偉達、英特爾和高通年收入總額中占到500億美元以上。這些公司警告說,失去這些收入可能迫使其減少技術開發、工作崗位以及對亞利桑那州、俄亥俄州及紐約州半導體工廠的支出。
3名首席執行官——英特爾的帕特·基辛格、英偉達的黃仁勛和高通的克里斯蒂亞諾·安蒙——7月前往華盛頓與美政府高官會面。帕特·基辛格表示,在與布林肯、雷蒙多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的會面中,他們概述了無法進入中國市場的代價,警告說這可能迫使這些公司削減在美國的支出。這些公司還敦促其所在行業組織——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發表一份聲明,批評政府的限制是“廣泛、模棱兩可且有時是單方面的”。該聲明警告進一步的限制將損害“行業的競爭力”。
這些公司也在擴大針對智庫研究人員的活動。今夏,黃仁勛會見專注于研究安全事務的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及大西洋理事會等智庫的負責人。這些首席執行官還會見了谷歌前首席執行官施密特,后者已成華盛頓的一位權勢人物,在美國防部兩個咨詢委員會任職,支持限制中國獲得美國設計的半導體。知情人士稱,這3名首席執行官向施密特講述了芯片限制的潛在危險。
審核編輯 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1文章
51099瀏覽量
753606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5文章
50816瀏覽量
423674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49瀏覽量
1090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