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芯片市場競爭總在遵循同一個運作規律:一個新的市場誕生,一批參與者開始競爭。但百花齊放的時代終會過去——這與生態發展是強相關的。
當初期硬件技術競爭對市場做過一輪篩選后,即開啟軟件生態競爭時代:企業需要花費成倍的人力物力,到開發工具、中間件,及生態培養工作中;則伴隨市場競爭加劇及成本大幅增加,市場必然面臨大量參與者的離席。
早年的CPU、圖形GPU市場競爭如此,現在的AI芯片競爭也如此。只不過后者還處在市場競爭的前期。所以今年的媒體及市場活動上,我們更多地聽到了Intel把話題放到軟件及生態建設上。在AI技術競爭加劇起始環節,在對Intel而言是個積極信號。
今年9-10月,Intel連續開設了6場“大局觀”系列媒體訪談,至少一半以上的話題都與軟件、AI相關。而最近這一場更是將注意力聚焦到了“軟件生態建設&人才培養耕耘”上。在社會數字化、生活智能化大時代下,Intel對于下半場市場競爭的思考,大約能從中看出端倪。
生態建設重點之一:AI軟件棧
現階段Intel軟件生態建設的重點之一,無疑是AI軟件棧,尤其在CPU、GPU、FPGA、AI芯片這些底層算力準備就緒以后。“開放”、擁抱開源社區是Intel現如今發展AI的基本思路。
而在AI生態搭建思路中,Intel顯然期望借助在PC市場的領導者地位來擴大自己在AI技術上的影響力,尤其這幾個月始終在強調即便輕薄本也能跑生成式AI這一點。畢竟在去年底到今年初,生成式AI引爆市場以來,行業普遍認為這是接下來信息技術領域毫無疑問的發展方向。
ChatGPT這類LLM大語言模型、以Stable Diffusion為代表的CV類應用,以及面向普通消費用戶逐漸開放的微軟Microsoft 365 Copilot,Intel領銜的開源AI工具OpenVINO,都在訴說這一點。我們知道近幾個月,Intel為了讓PC跑生成式AI,在各層級做了相當大的投入:無論是引導AI開發者去使用OpenVINO、對于模型的研究,還是與開發者的合作,和在其他工具、API支持上的努力。
這些基本都述說了在這個應用導向的時代下,芯片企業需要關心的問題,早就超過芯片本身及低層級的軟件工具了;造芯片除了解決芯片設計與制造的技術難題,還有一大堆比以前復雜很多的工作需要完成。
上面這張圖展示了Windows原生AI應用下,從底層硬件,到上層應用與開發工具,Intel在不同層級提供的解決方案和產品。實現同時借助Intel的CPU、GPU、NPU來跑AI應用時,OpenVINO作為IR中間層表達,及模型優化工具,在Intel的工具鏈中是扮演重要角色的。且OpenVINO本身作為一個跨平臺的方案,也能讓開發者的AI模型在Windows、Linux、macOS等不同平臺下做移植。
在軟件棧的不同層級間,其實也并不僅限于OpenVINO推理引擎——AI開發者也可以選擇WinML、DirectML之類的軟件棧路徑,其中的某些組成部分也有Intel的身影。
英特爾軟件和先進技術事業部副總裁兼中國區總經理謝曉清在分享會上提到,ONNX(Open Neural Network Exchange)作為微軟著力在推的runtime,在Intel與微軟的合作過程中,得到了Intel“非常大的優化”,“不僅能利用Intel最新的指令集,同時也充分利用PC端最新大小核架構,實現Intel硬件對native AI軟件棧的充分加速”。
另外Intel也面向開發者直接提供Intel Neural Compressor壓縮工具,“可以對神經元做壓縮和優化,使得大模型在終端更高效地運行”。關注Intel AI生態建設的讀者對上面這些應該都不會陌生。而這次尤為值得一提的,實際上是Web平臺的AI加速支持:
這張圖給出Web AI的軟件棧構成,同樣可依托Intel的芯片來實現AI加速。借助Web原本接口標準化的特性,”開發者按照原來的方式,借助標準的Web API來做開發,軟件就可以應用Intel硬件在AI方面的加速能力?!?/p>
在Web API這一層級,“我們布局了WebAssembly,允許native程序運行在CPU上;WebGPU則可以直接利用GPU的算力——我們剛剛完成了WebGPU標準化工作,在Chrome、Edge瀏覽器上實現了產品化;新引入的Web AI標準化協議還在起草中,即其中的WebNN——也在W3C框架下?!敝x曉清說,待WebNN相關工作完成以后,“Web開發者就可以用WebNN寫Web應用了,也就能完全利用Intel平臺對Web的加速功能,包括CPU、GPU、NPU的全部能力”,甚至“給到與native代碼相近的性能”。
Intel用MediaPipe模型對WebNN的性能做了測試,得到的結果如下:
不過這個測試暫時是僅針對CPU的,紅色與綠色柱狀條分別代表基于WebNN,以及上述原生AI軟件棧的性能比較,可見其性能表現還是比較理想的,“只有少數幾個項目還需要再做優化”。相比于藍色柱狀條基于WebAssembly API的性能,WebNN的性能顯然高出不少,某些子項甚至有5倍性能提升。謝曉清表示,WebNN“可以讓Web開發者解鎖AIGC的算力”。
這應該是Intel在短時間內,于自家AI生態部署過程中的又一次嘗試和補充了——從中多少也能看到,軟件方面的努力,對于最終應用運行效率提升的巨大價值;以及軟件在這個時代的確還是相當重要。
生態建設重點之二:PC上的Android生態
桌面與移動平臺的互通,顯然是芯片、操作系統、OEM廠商這些年都在忙活的一大主題。本次媒體采訪相關軟件生態建設的另一個話題就是Windows PC上的Android支持。
在PC上跑Android的項目及分支算比較多樣。比如多年前就有將Android操作系統做移植的開源項目Android-x86。Intel前兩年開啟的Project Celadon此前也復用了Android-x86項目的drm_graphics HAL模塊。
現在看Celadon的官方介紹,這是個能夠讓Android應用跑在Intel架構之上容器或虛擬機里的項目。另外Intel還有個Bridge Technology——這是個runtime post-compiler,能夠讓Android應用原生地跑在x86平臺上。
操作系統層面,2020年微軟也發布了WSA(Windows Subsystem for Android),還聯合亞馬遜應用商店在全球做推廣。從Windows Insider Blog的介紹來看,WSA本身作為某種兼容層,應該有用到Intel Bridge Technology這一技術。
“Android平臺的應用開發者對用戶體驗非常敏感。這是個具備非常旺盛的用戶場景創造力的群體。”謝曉清在介紹Intel于這一領域的努力時說,“Intel一直希望x86架構能夠繼續在Android生態中發揮作用。”加上中國是全球最大的Android市場,Intel也與騰訊應用寶合作,推出了騰訊應用寶電腦版移動應用引擎,對Android應用做PC大屏優化。
“同時,合作也基于Intel Bridge Technology,以及Cedadon開源項目技術,讓用戶體驗得到極大的提升?!薄拔覀兿Mㄟ^和谷歌、微軟、騰訊等合作伙伴的共同努力,使得Android在Windows上的應用也成為PC用戶的重度應用場景之一?!?/p>
生態建設重點之三:面向中國的人才培養
一般我們在談到“開發生態”時,無論嵌入式系統,還是桌面或數據中心平臺,額外的關注項一定包含了人才培養——因為任何生態的發展是離不開對于開發者的培訓與挖掘的。
商業企業的人才培養通常包含了與教育機構的合作、創辦在職教育、舉行科技競賽等常規手段。這些都被認為是培養開發習慣、有助于從更前期環節形成開發粘性的有效方式。
不過我們從未見過像Intel這樣,“人才培養”項目如此多樣化、同時具備深度和廣度的企業:多樣化到似乎很難通過幾段話來總括Intel在中國教育、產學協同、技能培訓等項目的全貌。比如Intel相關負責人在本次溝通會上花了較多篇幅去談的英特爾中國學術大會、中國學術英才計劃、獎學金項目、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嵌入式系統專題邀請賽、全國并行應用挑戰賽等組成部分。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Intel源源不斷的人才培養計劃就在中國國內開展了。這里舉兩個在我們看來比較有趣及印象深刻的例子。其一是Intel在中國國內的首個高級首席科學家,以及中國研究院院長,還有國內的第一個Fellow(院士),都曾是Intel獎學金得主。Intel發言人在演講中談到2021年成為Intel首席工程師(Principal Engineer)的Li Cong早在2000年前后就是Intel在中國中福會少年宮成立的小博士工作室的學員。
另一則是Intel嘗試在中國國內開啟“新時代的千里江山圖”,其中一站是在黔西南苗寨,去嘗試開發有關苗寨的校本課程。所以不僅是高端人才培養,還包括“在四川大涼山、云南紅河州、貴州苗寨等等學校,關注人才培養的普及”,“我們通過‘雙師課堂’‘送教下鄉’等方式,將先進理念帶到這些地區”?!鞍渭夂推占?,兩端我們都在做”。
或許不管與教育部的合作做全鏈路式的人才培養,還是“為超過270萬中國教師發展提供支持”,以及這兩年在教育數字化轉型上的努力......大量正在進行中的人才培養計劃此處無法一一列舉;不過Intel開展這些項目和合作依舊是有線索可尋的。Intel發言人說,無論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SFI(Skills for Innovation Initiative)項目、英才計劃,還是學生教學技能、實習實訓基地、大學生競賽,都是“人才入口到人才出口的閉環人才培養”邏輯。
所謂的“入口”,即是提供各類工具、技術與平臺,作為學習基礎設施,最終做到“學以致用”——無論是學生還是教師,在Intel的人才培養計劃里都有對應的“入口”可循;而“出口”則依托于包含學生競賽、作品展示,以及提供獎學金、實習機會等方式,為人才提供“出口”。
“無論哪個部門,不管在這塊大的拼圖上怎么拼,都符合這樣的邏輯。舉例說在數字化能力青少年項目(AI for Youth)中,Intel在中國的試點始于2021年,與教育部合作,主要以教師培訓為主,賦能不同教學專業的老師,達成各學科課堂數字化水平的提高。Intel就強調“對于中小學老師要提供入口,也要有出口”:入口如Intel“今年開展首例中小學教師智能教學素養提升課程”,出口則表現為“面向各學科老師開放人工智能創新教學案例大賽”。
當然上述三點都只是Intel建設與培養生態的管中一窺,可作為當前Intel嘗試拓展生態系統的前沿布局來看——即便是其中AI生態的建設章節,實際也僅限定在了PC端推理側。但這些已然能夠反映Intel的行動目標。其中人才培養章節,還可單獨拿來作為企業ESG實踐的一部分來探討——社會責任又是另一個龐大的話題了。
如文首所述,社會數字化轉型及AI時代的前期競爭會持續變得白熱化,并在最終市場走向成熟以后,留下那些生態布局完善、技術實力堅挺的市場玩家。顯然,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抓住機會、緊跟時代脈搏是Intel正在努力踐行的。
審核編輯 黃宇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9978瀏覽量
171922 -
intel
+關注
關注
19文章
3482瀏覽量
186101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028瀏覽量
2693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