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北斗誕生的背景與歷程
北斗產業是指基于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產業。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運行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定位、導航和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
發展北斗產業,做好北斗創新應用和產業融合發展,為經濟建設提供自主可控、穩定可靠的時空基準,對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安全、提高社會生產效率、改善人民生活質量、提升國家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
1994年,啟動北斗一號系統工程建設;2000年,發射2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建成系統并投入使用,采用有源定位體制,為中國用戶提供定位、授時、廣域差分和短報文通信服務;2003年發射第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進一步增強系統性能。
2004年,啟動北斗二號系統工程建設;2012年年底,完成14顆衛星(5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5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發射組網。北斗二號系統在兼容北斗一號系統技術體制基礎上,增加無源定位體制,為亞太地區用戶提供定位、測速、授時和短報文通信服務。
2009年,啟動北斗三號系統建設;2018年年底,完成19顆衛星發射組網,完成基本系統建設,向全球提供服務。北斗三號衛星導航系統已于2020年7月31日建成正式開通,提前半年完成組網。
北斗是我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主要用于定位、導航與授時。目前在軍事、民用、科技等方面已經形成龐大產業鏈。與美國的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盟的伽利略一起構成了全球四大導航衛星系統。回顧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發展歷程,其經歷了北斗一號系統、北斗二號系統和北斗三號系統三個階段。隨著2020年第55顆北斗衛星升空及北三正式完成組網,北斗系統建設已基本完成。
02北斗涉及的法律法規
1
國家各部位政策支持
“十四五”開局以來,國家各部委發布的北斗相關規劃和政策措施超過80項,大力推動北斗在能源、通信、金融、民航、鐵路、水運、衛生與健康等重點行業的廣泛應用和深度融合,促進北斗在大眾領域的應用拓展,推動北斗應用服務的規模化、市場化發展。
2
各省相關政策支持
全國各省市地方政府相繼出臺了支持北斗產業發展的相關文件,加快北斗領域技術創新、鼓勵北斗技術推廣應用、培育壯大衛星導航市場主體、推進產業集群化發展。
03我國北斗衛星發展的現狀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所涉及的基礎設施主要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大部分組成。
其中,空間段設施涵蓋了衛星設計、研制以及發射等相關環節;地面段的主要功能為追蹤及控制北斗導航衛星,其中包括主控站、注入站、監測站以及地基增強系統建設等基礎設施;用戶段包括衛星導航的相關產業鏈環節和具體應用等。
用戶段在北斗導航產業中占據主導地位,可以進一步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上游包括芯片、板卡、模塊和天線等組件。中游是產業發展的重點,主要覆蓋車載終端、系統集成、國防安全終端、GNSS接收機、GIS數據采集器、移動終端等領域。下游是運營服務領域,主要面向特殊市場、行業市場和消費市場等,涉及數據采集、監測、監控、指揮調度等各個方面。
經過多年發展,北斗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水平逐步提升,北斗芯片、模塊等系列關鍵技術持續取得突破,宇航級存儲器、星載處理器、大功率微波開關、行波管放大器、固態放大器等器部件已實現國產化研制,北斗系統核心器部件100%自主可控,軟件、算法等完全自主研制。
2022年我國北斗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0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76%。其中,包括與衛星導航技術研發和應用直接相關的芯片、器件、算法、軟件、導航數據、終端設備、基礎設施等在內的產業核心產值同比增長5.05%,達到1527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為30.50%;由衛星導航應用和服務所衍生帶動形成的關聯產值同比增長7.54%,達到3480億元人民幣,在總體產值中占比達到69.50%。
04我國北斗“三段”分析及行業相關介紹
1
空間段
空間段涵蓋衛星設計、研制及發射。我國400多家單位、30余萬科技人員集智攻關,攻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余種器部件國產化研制,實現100%國產化。
北斗空間段由航天科技集團下屬院所主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與運載火箭,分別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的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五院)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一院)抓總研制生產,衛星均采用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
2
地面段
地面段是北斗系統空間段的有力支撐,地面段組成部分包括:主控站、注入站、監控站和地基增強系統。
由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打造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負責國家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的建設,六分科技(六分科技由中國電信、騰訊等公司合作建立)和中國移動也已經加入布局,提供高精度時空服務。
但由于中兵集團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基站存在產權問題及資質問題,現在暫時無法大規模向外提供原始數據。網絡設備方面,中電科54所、39所、20所和中國衛星等都參與了地面設施的建設。
3
用戶段
上游:芯片
用戶段上游核心器件是驅動北斗系統的元功能模塊,也是整個產業發展的基礎,是終端集成、系統集成等環節的重要支撐。
上游基礎元器件主要是指包括射頻芯片、基帶芯片、板卡、天線和手機集成芯片等基礎元器件,其中射頻芯片和基帶芯片都是集成在板卡上。
目前北斗導航芯片在設計、制造等關鍵環節已基本自主可控,國產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出貨量也達到上億。
中國目前在北斗芯片領域實現了較大突破,國產元器件的技術突破將直接帶動整個北斗衛星導航產業的發展。在高精度芯片領域,海格通信、北斗星通、華大北斗等功能除了繼續國產化進程以外,也依據北斗三號信號ICD文件研發并對出基于北斗三號的射頻及基帶芯片。芯片領域國產替代趨勢明顯。
上游:板卡
板卡是由導航芯片、外圍電路和嵌入式控制軟件等制成帶輸入輸出接口的板級產品。國內主流北斗相關企業均已經實現芯片和板卡的自主生產。目前能生產高精度測量型板卡的上市公司有華力創通、北斗星通、中海達、華測導航等。導航型板卡多為整機廠商自主開發,包括北斗星通、華力創通、合眾思壯、華測導航、航天電子等。
上游:天線
北斗天線用于接收北斗衛星信號,目前國內對于天線的技術掌握比較成熟,北斗天線市場中90%為國產產品。天線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被北斗星通子公司華信天線壟斷。
中游:終端設備
高精度和國產化是北斗導航產業發展的核心需求。早期高精度接收機主要被天寶、拓普康、徠卡等國際知名廠商把持,2000年前后部分國內企業開始涉足衛星導航測繪儀器的研發和生產。當前形成南方測繪、中海達、華測導航、合眾思壯四家為主的市場格局。
車載導航、定位系統、高級輔助駕駛系統等預計未來將貢獻最大規模的GNSS終端收入。該領域主要玩家有德賽西威、華陽集團、路暢科技和凱立德等。
從國防安全終端來看,軍用領域的衛星導航系統要求自主可控且高水準,該環節格局穩定、門檻高、且軍改有望拉動需求增長。主要參與者有中電科54所、海格通信、華力創通、振芯科技等。
下游:運營服務
北斗系統集成及運營服務通過提供衛星定位系統平臺作為北斗地面段和空間段的接口,有針對性地集成各種軟硬件平臺,服務于終端用戶并收取服務費形成收入的模式。
隨著北斗產業鏈的全面升級,產業鏈的結構顯得更加成熟,在當前北斗空間段已經完成建設,衛星應用開始向民用領域快速拓展,北斗應用產業將有望在十四五期間呈現高景氣度發展。
伴隨著中游終端產品環節競爭激烈,下游運營服務準入門檻相比較低,促使終端提供商向運營服務商轉變,推動下游產業鏈快速發展。但服務商運營資質及地面建立基站的資質與產權問題始終是國家的嚴格管控的重要關口。
企業可以選擇自己建立基站供自己使用,但由于資質獲得較為艱難,故其基站數據無法對外銷售。大量央企、國企業由于考慮到自身對于精準定位服務的需要,早期都選擇自己建站,但自己建站維護費用高、使用率較低,受成本、體制等問題的影響普遍選擇從外部有資質企業購入基礎原始數據后自行使用分析,從而放棄自己建立基站。
北斗系統明明早已全球開放,為何我國還在用GPS?
北斗系統已經全球開放,但為啥我們還在用美國GPS?看完這三個原因,你就明白了!
今天我要給大家分享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那就是北斗系統和GPS的區別和聯系。相信大家都知道,北斗系統是我們中國自主研發的衛星導航系統,而GPS是美國的衛星導航系統。那么問題來了,既然我們有了自己的北斗系統,為啥我們還在用美國GPS呢?這不是很奇怪嗎?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簡單,要想搞清楚背后的原因,我們得從頭說起。大家還記得以前沒有衛星導航的時候嗎?那時候出門旅行或者辦事都得靠地圖和問路,多麻煩啊!但是自從有了衛星導航,我們就可以隨時隨地知道自己在哪兒,想去哪兒就去哪兒,多方便啊!
而現在全球最有名的衛星導航系統有四個:美國的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歐洲的伽利略和中國的北斗。其中最早出現的就是美國的GPS,它已經運行了幾十年,覆蓋了全球幾乎所有地區,而且精度也很高。所以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用它來定位導航,包括我們中國。 但是,在1993年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們中國決定要有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那年,我們有一艘貨船在海上行駛,突然被美國人說有違禁品,要求登船檢查。我們拒絕了他們的要求,結果他們就把GPS關掉了!我們的貨船就像失明一樣,在海上迷失了方向。這件事情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依賴別人的危險性,也激發了我們自主創新的決心。 從那以后,我們就開始研發自己的北斗系統。經過多年的努力和不斷的完善,北斗系統已經成為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之一。它不僅可以提供定位導航服務,還可以提供時間服務、短報文服務、國際搜救服務等多種功能。而且從2019年開始,北斗系統已經向全球開放了!這是我們中國人自豪的成就!
那么既然北斗系統已經這么厲害了,為啥我們還在用美國GPS呢?其實這里面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應用范圍的問題。北斗系統雖然已經全球開放了,但它主要還是針對商業領域和社會公共領域,比如運輸業、汽車導航、氣象監測、國際搜救等。而在消費級市場,比如手機、手表、平板等,北斗系統還沒有完全普及,很多設備還是默認使用GPS。所以在一些領域,我們還是在用GPS。 第二個原因是時間問題。北斗系統雖然已經趕上了美國GPS,在技術上甚至超過了它,但是它起步太晚了,比美國GPS晚了20年。這就導致了我們在市場上沒有先發優勢,很多用戶已經習慣了使用GPS,而且GPS也有一定的品牌效應和口碑積累。所以要想讓北斗系統完全替代GPS,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推廣。
第三個原因是系統完善的問題。北斗系統雖然已經全球開放了,但它還在不斷的升級和完善中。比如說,北斗系統目前發射了54顆衛星,而美國GPS發射了60多顆衛星。這就意味著美國GPS的信號覆蓋更廣,更穩定。而且美國GPS也在不斷的更新和改進,和北斗系統進行競爭。所以我們還不能掉以輕心,要繼續加強自己的系統建設。 總之,北斗系統已經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了,而且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美國GPS。但是由于應用范圍、時間和系統完善等原因,我們還在用美國GPS。不過我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北斗系統一定能夠完全取代美國GPS,成為全球最大的衛星導航系統!這也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和自信!
-
gps
+關注
關注
22文章
2899瀏覽量
166466 -
衛星導航
+關注
關注
3文章
228瀏覽量
27025 -
北斗
+關注
關注
3文章
608瀏覽量
36180
原文標題:北斗 GPS產業鏈全景分析
文章出處:【微信號:Mobile-Info,微信公眾號:手機技術資訊】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