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21年華為與賽力斯合作時,“華為究竟能為車企帶來什么”的問題尚且要打上問號,兩年后的今天,華為智選光環籠罩下的賽力斯、智界等一系列車型以亮眼的市場表現給出答案:在智能化的后半程,華為智選車成為國內重要“玩家”已經成為既定事實。
根據知情人士透露,華為汽車智選車模式共有四家合作伙伴,包括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藍谷。其中,華為與賽力斯主力開發 SUV 車型;江淮負責高端 MPV 車型;與奇瑞聯合打造的轎車智界主打緊湊型走量,對標特斯拉 Model3;與北汽藍谷共同打造高端行政及商務轎車。
其中,最受關注也是最激動人心的戰場無疑是與北汽藍谷的合作車型——高端行政及商務轎車,直面合資車最頑固的堡壘,在正面戰場與BBA一較高下。
高端行政轎車,有望迎來新能源爆款
轟轟烈烈的新能源變革發展到如今,中國車企在新能源領域的領先地位已經毋庸置疑。
mpv,suv,越野,家用......幾乎每個細分賽道,都有國產新能源品牌向傳統油車品牌發起沖擊,并不斷攻城奪地,高奏凱歌。
然而,有一個市場卻似乎是個例外,鮮有自主車型涉足,這就是近似游戲中“大BOSS級別”的行政級豪華轎車市場。
當下,這個細分市場上唱主角的依然是德系豪華品牌,BBA的主力車型占據了絕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國產新能源品牌難以捍動。
但不可否認,時代的天平已經開始傾斜,迅速成長的電動車企業野心蓬勃,中高端燃油汽車市場勢必迎來一場由中國品牌發起的對BBA的“圍剿”。
不過,豪華轎車市場與經濟型轎車市場不同,BBA只所以在豪華市場唱主角,一個原因是這些廠商通過長年累月的傳播,在公眾心目中建立了高端品牌的認知。
除了品牌加成外,一輛車的暢銷,產品力至關重要。無論是配置、設計,還是更深層次的駕控、品質,能夠得到市場認可的車型,產品力都不會差。
實際上,燃油車時代的BBA,在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等方面都一些令人交口稱贊的“殺手锏”。寶馬有直列六缸,奧迪有TFSI、Quattro,奔馳亙古不變的產品調性也能抓住不少忠實客戶。此外,后輪驅動也幾乎是豪華品牌車型的專屬。
但進入新能源時代后,BBA幾乎喪失了燃油時代的技術優勢,各家的動力總成與本土新秀品牌并無本質差異。對于消費者來說,電動車看到的只是電池電量、續航里程等幾個完全客觀、沒有情感的數字,不會像燃油時代的1.5T、2.0T動力那樣,在駕駛體驗上出現明顯的差異化。BBA強大的動力性能優勢,在電池動力的普及下急劇貶值。因此,新勢力想要贏得這場新舊之爭,揚長避短,發揮產品力是最重要的超車密碼之一。此外,汽車智能化的發展對固有市場格局產生的沖擊,明晃晃的揭示著,智能化系統所扮演的角色,本質上才更像是燃油時代的發動機。
這也是華為的智能化與生態網聯受到資本市場和消費者熱捧的原因之一。不過,向豪華轎車市場發起沖鋒,僅僅依靠華為并不現實。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畢竟只是整車系統中的一部分,與用戶體驗和行駛質感相關的造型設計、動力、底盤、NVH、新能源、整車質量控制則并不是華為的強項。
想在高端智能純電動轎車領域實現“遙遙領先”,華為需要一個在產品設計領域和質量控制體系更成熟的實力派隊友,且這個隊友最好具備豪華車制造經驗。
這樣的視角下,擁有多年一線豪華車制造經驗的北汽藍谷與在智能化領域“遙遙領先”的華為,有望成為“最佳拍檔”。
北汽藍谷,讓智選模式更豐滿?
電車時代,爭奪“豪華”的最終解釋權是一眾品牌不約而同的目標。各品牌也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锏”。
理想汽車在“產品暴君”李想的帶隊下,從用戶最重視的家庭用車需求出發,在家人們最關心的體驗上瘋狂堆料,雖然貢獻了“智能電動汽車三大件,冰箱、彩電、按摩椅”的名梗,但卻實打實地實現的銷量的躍升。
而蔚來則憑借獨樹一幟的服務體驗影響用戶的體感和購買決策——服務小哥可以是去機場接機的臨時司機,送孩子上學的臨時保姆,甚至還可以是在正月前提供上門理發服務的臨時Tony。
與新勢力的發力點不同,作為曾經的行業領跑者,技術底蘊相對豐厚的北汽藍谷顯然并不想“劍走偏鋒”,而是選擇“硬剛產品力”。
底氣從何而來?
北汽藍谷作為國內首家獨立運營、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企業,有著極強的整車生產等基礎能力,包括工廠生產工藝、供應鏈管理等軟硬實力。
更值得關注的是,與一眾新能源品牌不同,北汽藍谷擁有難得的多年一線豪華車制造經驗,依托北汽集團與戴姆勒的多年合作經驗,北汽藍谷在高端家轎的設計制造上有優秀稟賦。
麥格納 MAFACT 生產制造體系、國內首條鋼鋁混合車身柔性化生產線、車身關鍵工藝設備均來自行業一流的設備廠商、涂裝線體集成商由世界一流的設計研究院提供、車身連接工藝和涂膠工藝的 100%自動化率......
一系列國產新勢力難以逾越的制造工藝,北汽藍谷均具備。據和訊網了解,目前在建的密云工廠,由北京奔馳產線抽調眾多專家參與建設,工廠未來可參與華為智選車型的制造,更是讓新車型的產品力充滿想象空間。
硬件方面精益求精,智能化方面,北汽藍谷則是拿出格局和智慧,積極向追求用戶體驗的科技企業華為靠攏,將汽車業創新與消費電子產品領域的先進經驗相結合,基于各自核心競爭力,形成新的角色分工。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新能源是最早與華為合作的車企。早在2017年,北汽集團與華為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兩個奮斗者伙伴,一部世界級好車”的共同愿景,多位華為項目組工程師常駐北汽新能源總部。2023年,雙方合作模式升級為智選模式。
時至今日,華為的強大有目共睹,智選模式已經過市場檢驗,一系列高“含華量”車型的成功,讓消費者對智駕有了全新認識。兩個“硬核玩家”優勢互補,攜手向對豪華行政轎車市場發起沖擊,市場會如何回應?這一切我們仍需要耐心等待,等待產品正式發布的時刻。
審核編輯:湯梓紅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575瀏覽量
99708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477瀏覽量
252135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546瀏覽量
374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