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在線版近期報道,定于明年在澳洲投入運行的“深南”超級計算機,其獨特之處在于它能夠全面模擬人類大腦中的突觸運作過程,運營效率達到驚人的每秒鐘2.28×104萬億次,這一數字幾乎等同于人類大腦實際所需的突觸操作量,有望幫助我們更深入地理解人腦如何以低耗能高效處理海量信息的秘密。
項目團隊指出,雖然之前已經出現過類似的神經形態計算機,但是“深南”無疑將是其中的佼佼者。該機器由總部位于悉尼的國際神經形態系統中心聯手英特爾以及戴爾共同研發生產。與一般的計算機不同, “深南”的硬件配置能夠精準模擬尖峰神經網絡,從而進一步了解大腦如何通過突觸來處理復雜信息。
負責此項目的安德魯·范·斯海克表示,這將是人工智能界首次能夠實時模擬與人腦大小相仿的尖峰神經網絡活動。盡管“深南”的性能不及現有的超級計算機那樣優越,然而它將有助于推動人們對神經形態計算和生物大腦機理的認識,從而更深入地洞察我們的大腦運作機制。
值得一提的是,超級計算機作為耗能大戶,而人腦所需要的能量甚至比一個燈泡還要少,這其中的差異主要源于數據處理方式的不同 —— 傳統計算機執行行動中有大量的數據在處理器和存儲器間穿梭運轉;而神經形態架構則可以平行啟動多項任務,大幅降低了數據搬運的能量需求。由于數據搬運是能耗的重要來源之一,因此神經形態架構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另外,尖峰神經網絡的運作模式是由事件觸發的,也就是說,每個事件發生后,系統才會做出相應反應,而非像傳統計算機那樣始終處于待命狀態,這樣就進一步降低了能耗。
研究者們表示,“深南”的投入使用,將極大地促進神經科學的研究進程,同時也可能引領更高能效的計算機時代。如果這項技術能夠實現微型化,將有望提升無人駕駛飛機和機器人的自主決策能力。
-
神經網絡
+關注
關注
42文章
4772瀏覽量
100845 -
超級計算機
+關注
關注
2文章
462瀏覽量
4195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