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漸進式路線的階段性勝利。
蘇州一位工程師,用7年時間抱回一個“港股自動駕駛IPO”。
今天,知行汽車科技(以下簡稱“知行科技”)正式登陸港交所。此次IPO,知行科技全球發售2211.6萬股股份,中國香港發售股份221.16萬股,國際發售股份1990.44萬股;發售價為29.65港元/股。
截至12月20日中午12:00,知行科技總市值為66.65億港元。
業績方面,2020年、2021年和2022年,知行科技的收入分別為4765.5萬元、1.78億元和13.26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27.2%。公司尚未盈利,2020年至2022年調整后凈虧損分別為0.36億元、0.34億元和0.17億元。
按2022年收入計,知行科技是中國第二大第三方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占率達26.2%;若將自研域控制器的整車廠計入,知行科技則是中國第四大整體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占率為8.6%。其中,前三家分別為特斯拉、德賽西威、蔚來。
在上市后,知行科技接受了「甲子蘇州」的獨家專訪。問及上市的心情,知行科技CEO宋陽保持了一如往常的情緒穩定,“其實我對于上市這件事沒有什么特殊的感受,上市對公司業務能起到好的作用,這對客戶獲取、人才獲取都能起到助力。”
作為港股自動駕駛第一股,知行科技的基調是務實。在自動駕駛行業里,不追求天馬行空的幻想,更期待與合作伙伴步步為營、直至生態升級的終點。這反而成就了這家蘇州企業,也構成了很多人對知行科技的第一印象。
1.工程師創業:不天馬行空,但一定落地
相比上市時資本的狂歡洶涌,宋陽反而顯得淡定如初。
回憶知行科技創立7年的歷程,宋陽用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話來描述心情:“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作為公司創始人的宋陽曾任博世中國智能駕駛研發部創始人、原KSS主動安全中國區總經理,先后帶領團隊做了非常多乘用車的自動駕駛項目。
跨國公司16年的工作經驗,給了他一個深刻啟示:自動駕駛在乘用車上落地,核心就是工程化。
工程化,刻在了知行科技的創始基因里。
2018年初,國中資本執行總經理李程晟首次接觸知行科技,他清晰地記得當時蘇州知行團隊一共只有26個人,前一年的營收也才100多萬。但是小而全,“團隊的完整度很高”。
這種完整度體現在創始團隊不僅僅是單點突出,更是在硬件、中間件、軟件算法,以及開發流程上打出一套組合拳。“要真正做到到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L2的落地,工程化能力非常重要,知行在這方面是有突出優勢的。”李程晟補充道。
2018年,國中資本獨家領投知行科技A輪融資,2020年B輪追加投資,經歷了知行科技從第一款車型定點到量產收入突破10億的艱辛與喜悅。
這不僅僅是國中資本一家機構對知行科技的印象。在元禾原點合伙人姜明達看來,知行科技是典型的工程師文化,同時也很務實。“創始人也許不會講天馬行空的概念與故事給你聽,但他跟你說的這些事情,他會一步步地落到實處。”
這或與團隊長年的產業經歷有關。翻開創始團隊的履歷,每一位都在產業界“摸爬滾打”多年。
知行科技聯合創始人羅紅精通汽車電子控制器硬件開發,2015年加入KSS,一手建立硬件開發部;CTO盧玉坤,曾任博世智能駕駛研發部經理、原耐世特亞太區創新投資總監,還是國內首批ADAS及自動駕駛系統專家。
另外,截至今年6月末,知行科技共有250名研發人員,約占公司總人數的74.2%。
如此工程化的團隊,構成了知行科技的底色:對汽車產業很熟悉,也能明確主機廠的訴求。姜明達認為這是知行科技很大的優勢面,“他們一直在產業里與主機廠、與上下游同頻共振。”
知行科技定位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專注于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其擁有已商業化的L2級至L2+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并正為整車廠開發L2至L4級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自動駕駛域控制器,是L2級至L5級自動駕駛的任務關鍵組件,身為“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大腦”,融合并處理來自汽車傳感器的數據,以作出自動駕駛決策并觸發車輛中的執行器。
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主要部件,圖片來源:知行科技招股書
作為產業界跑出的一顆“自動駕駛新星”,知行科技引來了一眾投資方的青睞。
自2016年12月成立以來,知行科技共進行過9輪融資,背后的支持者包括明勢資本、理想汽車、國中資本、元禾原點、建銀國際、中銀粵財、國家混改基金、華強創投、永鑫方舟、訊飛創投、雅楓投資、HL Klemove、乾融控股、招商啟航等知名機構及戰略合作伙伴。
大后方的加持,無疑讓知行科技的底氣更足。這也是宋陽眼中辦自動駕駛企業“很重要的一件事”。
“過去我們認為創業只要會做產品、懂市場,這就可以了。但其實后來發現,企業如何與資本市場相匹配,這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在研發投入非常重的自動駕駛行業。如果沒有很好地定位產品商業化和資金投入這兩件事情的交叉點,自動駕駛公司很難存活。”宋陽告訴「甲子蘇州」。
招股書顯示,2022年,知行科技研發投入達到1.04億元;今年上半年,知行科技再度投入1.04億元的研發費用。
“對于我們來說,做自動駕駛,必須要把握好什么時候該交卷了,而且它要分期分批地交卷。”
在這位工程師眼中,此次港股上市,也僅僅是其中一次分期地交卷。“現在上市的時間點對我們來說比較合適,這無關于股市行情的高低。到了這個階段,知行科技需要跨出這一步。”
2.大客戶依賴并非壞事,重要的是向前走
本次上市,“客戶依賴”成為外界對知行科技最大的擔心。
知行科技借著極氪量產的東風乘勢而上。但同時,收入高度依賴吉利集團與智駕方案供應商Mobileye。
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知行科技來自吉利集團的收入分別為9450萬元、12.78億元及5.16億元,占同期總收入的53.0%、96.4%及95.0%;知行汽車為極氪提供的自動駕駛域控制器解決方案分別占總收入的48.2%、93.6%及93.5%。
這其中必然存在一定的風險。極氪的智能駕駛方案由國際知名自動駕駛公司Mobileye提供,知行科技是Mobileye智駕方案的系統集成商。知行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Mobileye可直接與吉利集團合作,而吉利集團或Mobileye可與其他一級供商合作,甚至吉利集團也可以自行研發自動駕駛系統。不過,知行科技也表示,董事會認為該風險較低。
就像硬幣的一體兩面,對于早期初創公司而言,大客戶不是砒霜,而是蜜糖。知行科技就是靠吉利這個國產主機廠“上了牌桌”。
在元禾原點合伙人姜明達看來,知行科技成立7年,在自動駕駛的小領域實現技術突圍、在汽車安全的大領域實現訂單突破,這并非易事,從前期產品研發到客戶認證,到最后量產,天然需要很長一段周期。
“我覺得對知行科技來說,早期有大客戶給他背書、認可他的這個產品、給他提供訂單,這對一家年輕的Tier1來說是好事。”姜明達說道。
在宋陽眼中,掌舵一家自動駕駛企業,首先要“活下來”,其次才是“活得好”。資金與技術的平衡是考驗判斷力的一件事。也許前方忽而雨過天晴,但在下一個狂風暴雨來臨時,需要運籌帷幄。
“尤其是像我們做汽車廠的這種ToB的業務,那我們先獲得了一個客戶的訂單并讓這個訂單變得特別大不是壞事。”宋陽感慨。
當然,知行科技并不打算一直靠吉利停留在牌桌上。宋陽打出了另外兩張牌:一張是推出新一代iDC Mid產品,研發實力升級,自力更生。
招股書顯示,知行科技具有全面的自研能力,包括自研算法及軟硬件協同設計能力,提供多種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及產品,包括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及iFC產品(其包括一個由SoC支持的控制器及一個攝像頭)。
宋陽告訴「甲子蘇州」,過往與Mobileye的合作,對業務是一種促進。“有了這一步,才有下一步”,環環相扣。
“我們在和Mobileye的合作推進基礎之上,我們也和很多其他的芯片公司合作,這里面包括了軟件、算法還有硬件一直到生產制造。直到知行科技全棧自研的iDC Mid產品推出,知行也打消了外界對于我們與合作伙伴綁定過深的疑慮,所以這個過程還是比較順利的。”宋陽說。
知行科技提供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流程,圖片來源:知行科技招股書
宋陽打出的另一張牌,是拿下吉利之外其他客戶的訂單。
招股書顯示,知行科技已收到來自不同主機廠的六份有關iDC Mid的定點函。知行科技是奇瑞汽車星途攬月及星途凌云車型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該車型搭載iDC Mid產品。截至12月4日,知行科技已獲得與16家知名OEM客戶相關的定點函,如長城汽車、奇瑞汽車、東風汽車等,覆蓋車型超過30款。
這也意味著,iDC Mid將使知行科技的客戶群體更加多元化,不再只是傾靠一棵大樹。
從工程師創業到拿下大客戶,再到技術升級、四面開花,宋陽帶領知行科技走得每一步顯得穩扎穩打,中途也力挽狂瀾,但在宋陽看來“不是壞事,重要的是向前走”。
提到上市后的規劃,宋陽脫口而出“公司主要是還會把錢投在研發上”。他看到了7年后的市場前景,并在其中尋找站位。
數據顯示,乘用車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滲透率在飛速提升,由2019年的0.1%上升至2022年的2.6%,預計于2026年及2030年將分別達到23.8%及62.7%。
“所以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整個增長速度是非常快的。對于我們來說,這時上市,一方面擴大公司的資本結構,另一方面擴大影響力、更好地獲取客戶。”宋陽透露,知行科技已經確定下來兩條產品路線。
一條路線是以更大算力的芯片做高階智駕,另外一條則是運用中小算力芯片做出價格更有競爭力的產品。
知行科技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的產品及特點,圖片來源:知行科技招股書
這兩條路線符合宋陽對自動駕駛的定位與理解。“如何把我們的高階自動駕駛做到性能領先的同時,又能讓這個高高在上的產品落地到10萬元左右的乘用車上,而不只是在二三十萬以上更貴的車中。”
“高級智駕,它應該在90%以上的車上都要裝,這是我們最想做的一件事。”宋陽說。
3.“這個行業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知行科技上市,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自動駕駛漸進式路線的階段性勝利。這也是宋陽認為現在自動駕駛行業最大的共識,“我認為對于知行科技來說,只有漸進式的路線是一條真正可以走的路線。”
過去幾年,自動駕駛的實現路徑存在漸進式與跨越式之爭。漸進式路線是指從相對基礎、難度較低的輔助駕駛入手,從L1逐步到L5;跨越式路線則是提倡直接研發L4、L5的高級別自動駕駛。
前者偏實用主義,安營扎寨、步步為營;后者更偏技術主義,追求一步到位,直抵科幻終點。
如今,大批跨越式的自動駕駛公司倒閉裁員,路徑之爭的答案呼之欲出。“自動駕駛公司的路線逐漸回歸到漸進式方向。哪怕有一些布局了跨越式,現在其實他們也開始降維。”姜明達提到。
2022年,專注L4的自動駕駛公司文遠知行宣布與博世聯合研發L2、L3級別的量產自動駕駛系統,并計劃于2023年實現量產;L4級自動駕駛通用解決方案公司輕舟智航進入L2賽道;百度在推進Robotaxi大規模落地的同時,也在積極推進Apollo領航輔助駕駛的量產落地。
今年以來,AI大模型深入各行各業。在這個問題的思考上,宋陽顯得樂觀又冷靜。“AI大模型對自動駕駛肯定有助力,但如何讓AI大模型結合數據并且代入到自動駕駛里面?我覺得這是一個工程化的過程。”
在宋陽看來,AI大模型或是高級智駕,“都不只是是飄在天上”。它是一個大趨勢,但落地需要一定時間。宋陽告訴「甲子蘇州」,明年知行科技會量產選用更高算力芯片的iDC High。
這也將與市場上的方案作出差異化。“現有城市NOA的方案中,有很多都是比較貴的。而我們將運用獨特的工程化能力,將成本做到現在市場上方案成本的1/3以下。”
談到這,宋陽感慨“這個行業變得越來越有趣了”。
在面對新興的自動駕駛技術時,所有人剛開始都是新奇,繼而有人探夢,有人務實。
宋陽回憶,十三年前開始做自動駕駛的時候,市場上并沒有多少國產芯片,也沒有大模型等等,還是一個很原始的狀態,當時完全不能想象后來激光雷達會這么便宜。
“畢竟自動駕駛產業鏈非常長,而且接觸特別廣。橫向包括傳感器、執行器、我們做的域控制器,這里面涉及V2X和地圖的關系,涉及用怎樣的芯片、軟硬如何分離、如何國產化;縱向的話,車廠有自研的車廠,也有不同的芯片供應商,有非常多的上游供應商。比如模組,它的技術深度越來越深,我認為它是整個電動車里面,最復雜的一件事兒了。”宋陽說道。
對此,國中資本執行總經理李程晟認為,高階輔助駕駛系統(ADAS)使得汽車成為可以自主決策及行動的智能體,這一技術實現甚至超越了智能手機興起的交互式智能化。
知行科技上市后,宋陽發了一條朋友圈,沒有豪言壯語,而是引用一句諺語——“獨行快,眾行遠”,他期待知行科技能與客戶和合作伙伴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乘用車自動駕駛產業化。
明代思想家王陽明在《傳習錄》中寫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求知是行動的開始,行動是求知的完成。對于知行科技來說,亦是如此。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4文章
13899瀏覽量
166704 -
算力芯片
+關注
關注
0文章
47瀏覽量
4546 -
域控制器
+關注
關注
0文章
249瀏覽量
2678
原文標題:今天,港股自動駕駛第一股誕生|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