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號
編輯:小迪
12月28日,鋪墊許久的小米汽車首款產品——小米SU7正式在北京亮相。命里注定要造“電車”的雷軍,在臺上重磅發布了小米的五大自研核心技術。在車型設計、新能源技術以及智能科技方面都取得了突破。“科技大廠”小米正式駛入新能源賽道。
雷軍一句“這種配置,你們不要喊9萬9了,是不可能的”,讓“小米汽車價格”這一詞條迅速登上熱搜。大家所想象的,當年小米在手機領域上“1999元”的價格屠夫場景似乎并沒有復刻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
盡管小米最后并沒有公布價格,不過就在小米汽車技術發布會的前一天,極氪007發布,定價20.99萬元起,而問界M9也在前幾天剛剛開了發布會,顯然,智能汽車領域開始“卷”得越來越厲害了。
汽車正在成為消費電子產品
10月21號,問界新M7開啟交付,加上上市的2023款M5和前幾天推出的M9,問界今年新上市的車型已經達到了3款10多個版本。廣汽埃安也是,在今年陸續推出AION S Max還有AION Y Plus等新車,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新車迭代速度正在加快。
有行業人士透露,國內新車開發平均周期已經從幾年前的36~48個月提速到了12~18個月,特別是今年以來,一年推出3款新車都已經不算少見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迭代速度已經超過了iPhone等智能手機。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曾表示,“在技術升級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正趨向消費電子化。”汽車迭代加速是消費電子化的特征之一。在AI的作用下,汽車的智能化已經和手機越來越接近,用戶早就習慣了享受智能終端帶來的豐富、優質的交互體驗。
現在車企之間已經打起了價格戰,油電車型同價,甚至低于燃油車競品的情況也不少見,這讓智能電車的價格走勢也和電子消費品更加趨同。
可以說,汽車的消費電子化趨勢已經愈發明顯。
手機廠商為何紛紛入局汽車賽道?
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逐漸飽和,從小米在2021年喊出要“造車”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000多天,除了小米,同為消費電子巨頭的華為、三星和蘋果等也都爭相闖入汽車圈,在智能駕駛、車載導航和信息娛樂系統上都在尋求突破,華為更是率先開拓了生態汽車品牌華為問界。
2017年,時任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夫曾說過,“未來10年最震撼人心的創新,最可能出現在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智能電車市場,給這些消費電子巨頭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機會。
而且汽車的消費電子化趨勢,也正是小米、華為這些消費電子巨頭得以步入智能汽車領域的原因之一,因為造車的邏輯發生了改變。余承東曾公開表示,“電動汽車上半場的競爭是電動化,硬件決定體驗;下半場將是智能化,軟件決定體驗,汽車行業正在從制造屬性過渡到消費屬性+科技屬性。”
而隨著汽車的AI智能化,萬物互聯構想的落地,華為的鴻蒙系統以及小米推出的澎湃OS,都在強調萬物互聯,無縫銜接。在今年,小米更是宣布將核心戰略從“手機×AIoT”升級為“人車家全生態”,想要打造從個人設備、智能家居到智能出行的智能世界。此外智能設備、用戶設計、車載娛樂系統等方面,消費電子企業都具有先天的優勢。
因此今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和智能手機的聯系也比過往更加緊密,除了手機廠商下場造車外,車企也在發布自有品牌的智能手機豐富終端形態,例如蔚來就發布了蔚來手機,吉利則早在去年就收購了魅族。
AI在汽車消費電子化中的角色
在汽車消費電子化的過程中,AI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使用環節來看,AI技術的集成,讓汽車不僅僅是一種交通工具,而是成為了一個多功能、互聯的智能設備,它提升了汽車的安全性、效率以及用戶體驗。此外,AI在自動駕駛、輔助駕駛、車輛維護、個性化服務、數據分析以及用戶日常數字生活的整合等方面起到了核心作用。
這讓智能汽車更加類似于其他高級消費電子產品,如智能手機和智能家居設備,從而改變了人們對汽車的期望和使用方式。
而從設計環節來看,智能汽車迭代速度的提升,源于從“制造”變成了“智造”。基于當前智能化、電動化以及數字化、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提供的支撐,尤其是計算機仿真技術的應用,顯著提升了汽車的設計效率。
在汽車的設計過程中,研發人員在AI的幫助下,直接應用計算機仿真技術進行計算,使其達到理論上的最佳性能,再配合后期實驗,很快就能完成設計,不僅費用低,效率還高,可以大幅縮短研發周期。
AI大模型正在重塑各行各業,在汽車進化的道路上,未來AI將繼續發揮作用。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285瀏覽量
269642 -
汽車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565瀏覽量
374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