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了離子注入涉及到的隧道效應以及為什么需要7°角。
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隧道效應。
隧道效應,又稱溝道效應,對晶圓進行離子注入時,當注入離子的方向與晶圓的某個晶向平行時,其運動軌跡將不再是無規則的碰撞,而是將沿溝道(原子之間的縫隙)運動并且很少受到原子核的碰撞,因此來自注入的離子的阻力作用要小得多,注入離子的能量損失率很低。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很難控制注入離子的濃度分布,注入深度比正常注入更深,并使注入離子的分布產生一個很長的拖尾,注入縱向分布峰值不符合高斯分布,這種現象類似于注入離子穿越晶體隧道,因此叫隧道效應。
圖 離子注入的隧道效應和傾角注入抑制隧道效應
從隧道效應的解釋來看,這不是一個好的效應。也有人會提出,為什么不利用溝道效應做深結注入?主要有2個原因,第一是離子入射方向不可能完美與晶圓的晶向平行,第二是產生隧道效應的離子數量較少且不受控制,無法定量產生一個深結注入。
圖 隧道效應和符合高斯分布的離子注入離子濃度與深度曲線
了解了隧道效應,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為什么離子注入要傾角。因為注入方向和晶圓有一定傾角后,注入離子與晶圓內部的原子碰撞概率提高,而抑制了隧道效應的產生。那為什么一定是7°傾角呢?如果傾角過大,帶膠注入時,離子被光刻膠部分遮擋,形成較大的陰影區,造成實際注入區域與設計區域有一定的偏差。如果傾角過小,不能很好解決隧道效應,還易造成雙峰分布。所以,結合理論和經驗,實際工藝過程中會選擇7°角作為離子注入入射角度。
圖 注入角度過大造成的陰影區
那么除了7°角,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抑制溝道效應呢?實際工藝過程中,還會在注入之前,在硅表面熱氧化一層10nm的氧化硅薄層,因為氧化硅晶格結構與硅不同,在進入硅內部之前打亂離子注入的方向,增加隨機性。這是最常用的辦法,因為表面的氧化硅容易去除。還有一種同理的方法,是硅表面非晶化,采用定向能量離子束轟擊硅表面,使單晶硅預非晶化,破壞硅片表面晶體結構。
審核編輯:劉清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48瀏覽量
128142 -
單晶硅
+關注
關注
7文章
191瀏覽量
28310
原文標題:為什么離子注入需要7°角?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