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www成人影院-在线观看www日本免费网站-在线观看www视频-在线观看操-欧美18在线-欧美1级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數據中心能夠完全滿足AI規模應用的要求呢?

QuTG_CloudBrain ? 來源:鮮棗課堂 ? 2024-01-25 09:31 ? 次閱讀

數智時代的最大特點,就是AI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

進入21世紀以來,移動通信、光通信、云計算、大數據等ICT技術蓬勃發展,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數據,變成了企業最核心的資產。

企業將這些數據資產全部存儲并運行在數據中心之上。隨著數字化的不斷深入,數據規模變得越來越龐大。

fb8cdace-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2025年新增的數據量將達到180ZB

(數據來源:華為GIV)

傳統的軟件算法,根本無法處理如此海量的數據(更何況,其中95%以上都是語音、視頻等非機構化數據)。于是,我們找來了能力更強的幫手,那就是——AI(人工智能)

AI可以完成海量無效數據的篩選和有用信息的自動重組,從而大幅提升數據價值的挖掘效率,幫助用戶更高效地進行決策。

然而,想要利用好這個神器,我們需要三大要素的支持,那就是算法、算力和數據。

AI算法強不強,訓練是關鍵。深度學習的算法訓練,離不開海量的樣本數據,以及高性能的計算能力。

在存儲能力方面,從HDD(機械硬盤)到SSD(高速閃存盤),再到SCM(存儲級內存),介質時延降低了100倍以上,可以滿足高性能數據實時存取需求。

在計算能力方面,從CPUGPU,再到專用的AI芯片,處理數據的能力也提升了100倍以上。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數據中心能夠完全滿足AI規模應用的要求呢?

別急著說是,我們不能忘了一個重要的性能制約因素,那就是——網絡通信能力

fb966c74-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事實上,網絡通信能力確實拖了存儲能力和計算能力的后腿。數據顯示,在存儲介質和計算處理器演進之后,網絡通信時延已經成為了數據中心性能提升的瓶頸。通信時延在整個存儲E2E(端到端)時延中占比,已經從10%躍遷到60%以上。

也就是說,寶貴的存儲介質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等待通信空閑;而昂貴的處理器,也有一半時間在等待通信同步。

網絡通信能力,已經在數據中心形成了木桶效應,變成了木桶的短板。

數據中心通信網絡,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上世紀70年代,TCP/IP和以太網技術相繼誕生。

它們成本低廉、結構簡單,為互聯網的早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隨著網絡規模的急劇膨脹,傳統TCP/IP和以太網技術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它們落后的架構設計,反而制約了互聯網的進一步發展。

2010年后,數據中心的業務類型逐漸聚焦為三種,分別是高性能計算業務(HPC)存儲業務一般業務

這三種業務,對于網絡有不同的訴求。比如HPC業務的多節點進程間通信,對于時延要求非常高;而存儲業務,對通信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網絡需要實現絕對的0丟包;一般業務的規模巨大,擴展性強,要求網絡低成本易擴展。

傳統以太網可以適用于一般業務,但是無法應對高性能計算和存儲業務。于是,業界發展出了Infiniband(直譯為“無限帶寬”技術,縮寫為IB)網絡,應對有低時延要求的網絡IPC通信;發展出了FC(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網絡,提供高可靠0丟包的存儲網絡。

fba68f3c-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IB專網和FC專網的性能很強,但是價格昂貴,是以太網的數倍。而且,兩種專網需要專人運維,會帶來更高的維護成本。

是不是有辦法,將三種網絡的優勢進行結合呢?有沒有一種網絡,可以同時實現高吞吐、低時延和0丟包?

這里,我先賣個關子,不揭曉答案。我們回過頭來,看看TCP/IP協議棧的痛點。

傳統的TCP/IP協議棧,實在是太老了。它的很多致命問題,都是與生俱來的。比如說它的時延,還有它對CPU的占用。

為了解決問題,專家們提出了一種新型的通信機制——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遠程直接數據存取),用于取代TCP/IP。

fbb9ce94-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RDMA相當于是一個快速通道技術,在數據傳輸時延和CPU占用率方面遠遠強于TCP/IP,逐漸成為主流的網絡通信協議棧。

RDMA有兩類網絡承載方案,分別是專用InfiniBand傳統以太網絡

fbd56758-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InfiniBand是一種封閉架構,交換機是特定廠家提供的專用產品,采用私有協議,無法兼容現網,加上對運維的要求過于復雜,并不是用戶的合適選擇。

除了InfiniBand之外,那就只剩下傳統以太網了。

那比較尷尬的是,RDMA對丟包率的要求極高。0.1%的丟包率,將導致RDMA吞吐率急劇下降。2%的丟包率,將使得RDMA的吞吐率下降為0。

fbe5f276-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而傳統以太網,工作機制是“盡力而為”,丟包是家常便飯。

又回到了前面那個問題:我們究竟有沒有0丟包、高吞吐的新型開放以太網,用于支撐低延時RDMA的高效運行呢?

Duang!答案揭曉——

辦法當然是有的,那就是來自華為的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智能無損技術

華為的零丟包秘技

華為的智能無損技術到底有何神通,可以解決困擾傳統以太網已久的丟包問題?

其實,想要實現零丟包,首先要搞清楚網絡為什么會產生丟包。

網絡丟包的基本原因其實很簡單,就是發生了溢出——網絡流量超過了數據中心交換機的處理和緩存能力。

應對溢出,業界通用的做法,就是控制發送端的發送速度,從而避免超過交換機處理能力的擁塞形成。

具體來說,就是在交換機端口設置報文緩存隊列,一旦隊列長度超過某一個閾值(擁塞水線),對擁塞報文進行擁塞標記,流目的端向源端發送降速信號,即顯式擁塞通知ECN(Explicit Congestion Notification)。

源端收到通知,從而降低發送速度,規避擁塞。

fbf5a4e6-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我們可以看出,這個閾值的設置非常關鍵。它決定了對報文進行擁塞標記的時機,是網絡中是否會發生擁塞的決定性因素。

閾值的設置,是一門非常深的學問。

如果設置太保守,就會降速太多,影響系統吞吐能力。如果設置太激進,則無法達到無損的效果。

更關鍵的是,網絡的業務類型是多樣且變化的,有時候需要高吞吐,有時候又需要低時延。即便是有經驗的專家,好不容易花了幾天的時間,設置好了最佳水線位置,結果它又變了,咋整?

于是,華為想到了最適合干這個活的角色,那就是——AI

早在2012年,華為為了應對未來數據洪水挑戰,投入了數十個科學家,啟動新一代無損網絡的研究。

經過多年的潛心鉆研和探索,他們搞出了獨具創新的iLossless智能無損算法方案。這是一個通過人工智能實現網絡擁塞調度和網絡自優化的AI算法。

fc5e8a4c-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華為iLossless智能無損算法以Automatic ECN為核心,并首次在超高速數據中心交換機引入深度強化學習DRL(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對比傳統靜態閾值配置僵化,無法動態適應網絡變化的缺點,Automatic ECN為以太網的流量調度提供了智能預測能力,可以根據當前流量狀態精準預測下一刻的擁塞狀態,提前做好預留和準備。

基于iLossless智能無損算法,華為發布了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CloudFabric 3.0解決方案,引領智能無損進入1.0時代。

2022年,華為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繼續探索,提出了更強大的智能無損網算一體技術和創新直連拓撲架構,可實現270k大規模算力樞紐網絡(組網規模4倍于業界,可助力構建E級和10E級大型和超大型算力樞紐),時延在智能無損1.0的基礎上,可進一步降低25%。

fc88f5ca-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華為的智能無損2.0,基于在網計算(In-network computing)和拓撲感知(Topology-Aware Computing)實現網絡和計算協同。一方面,網絡參與計算信息的匯聚和同步,減少計算信息同步的次數;另一方面,通過調度確保計算節點就近完成計算任務,減少通信跳數,進一步降低應用時延。

以MPI_allreduce為例,相比傳統網絡僅做數據轉發不參與計算過程,華為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可有效降低時延,提升計算效率27%。

fc9f0fea-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華為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為數據中心構建了統一融合網絡,取代了此前的三種不同類型網絡(LAN、SAN、IPC),大幅減少了網絡建設成本和運維成本,總成本TCO下降了53%。AI業務的運行效率,則提升了30%以上。

智能無損技術的積累沉淀

近年來,華為圍繞智能無損網絡和iLossless智能無損算法,接連發布了多個產品和解決方案。

2018年10月,華為就發布了AI Fabric極速以太網解決方案,幫助客戶構建與傳統以太網兼容的RDMA網絡,引領數據中心網絡進入極速無損的高性能時代。

2019年1月,華為又發布了業界首款面向AI時代的數據中心交換機CloudEngine 16800,承載了iLossLess智能無損交換算法,實現流量模型自適應自優化,從而在零丟包的基礎上,獲得更低時延和更高吞吐的網絡性能。

fcaf83fc-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2021年6月,華為發布全無損以太存儲網絡解決方案(NoF+)。該方案基于OceanStor Dorado全閃存存儲系統和CloudEngine數據中心存儲網絡交換機構建,可實現存儲場景端到端數據加速,充分釋放全閃存性能潛力。

除了自身積極進行技術研究和產品化之外,華為還積極推動相關技術標準的成熟。

2021年8月,華為發布的智能無損技術論文《ACC: Automatic ECN Tuning for High-Speed Datacenter Networks》(高性能數據中心網絡中的ECN動態調優)入選全球網絡通信頂級會議ACM SIGCOMM 2021,得到業界專家的一致認可,具有世界級技術影響力。

在華為主導下,IEEE 802成立了Nendica(“Network Enhancements for the Next Decade” Industry Connections Activity)工作組,聯合業界共同探討以太網技術標準發展的新方向,為智能無損網絡技術發展提供了理論研究的開放土壤。

智能無損技術的落地實踐

經過實際項目驗證并獲得客戶認可的技術,才是可靠的技術。

華為的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CloudFabric 3.0解決方案,已經在金融、政府、超算中心、智算中心等客戶廣泛應用。包括中國銀行、云南農信、華夏銀行、湖北移動、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鵬城實驗室等在內的眾多高端用戶,都是華為智能無損技術的使用者。

中國銀行聯合華為打造的新一代智能無損存儲網絡“RoCE-SAN”,結合中行具體的應用場景,實現了智能緩存管理、逐流精準控速、故障高可用秒級切換的技術創新突破,滿足金融級高可用存儲網絡要求。

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通過與華為的聯合創新,采用零丟包以太網技術,構建了由數萬顆CPU核構成的跨地域的高性能計算環境,很好地滿足了高能物理領域對算力的需求。

某互聯網巨頭布局無人駕駛,無人駕駛技能的訓練涉及到大量的AI計算:1天采集的數據,需要幾百的GPU服務器7天才能訓練完,嚴重影響無人駕駛的上市時間。通過華為的智能無損技術,最終使得整體訓練的時長縮短40%,加速無人駕駛的商用進程。

除了豐富的行業落地案例,華為智能無損技術還獲得了大量的行業獎項:

2018年6月,日本Interop展Best of Show Award金獎

2020年12月,中國銀行業金融科技應用成果大賽“最佳解決方案獎”

2021年4月,日本Interop展Best of Show Award 2020銀獎

2021年5月,2021數博會領先科技成果獎之“黑科技”類別

2021年10月,高性能計算領域 “融合架構創新獎”

2022年3月,中國通信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

……

這些來自專業領域的認可,更加證明了華為基于智能無損技術的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在領導力和先進性方面居于行業領先地位。

結語

從邏輯上來看,華為基于智能無損技術的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解決方案,是將AI技術在數據中心進行落地,用AI賦能數據中心,再用數據中心,去支撐AI應用。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良性循環,引領了整個ICT行業的智能化潮流。

這個方案是為算力時代量身定制的,可以很好地滿足算力時代計算、存儲、業務等多種場景數據流通的需要。

放眼未來,AI與數據中心的深度融合,將完美支撐企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算力需求,加速數據存儲和處理過程,幫助企業快速決策,加快邁入數智時代。

本著“將通信科普到底”的原則,今天,我再繼續聊一下這個話題

故事還是要從頭開始說起。

1973年夏天,兩名年輕的科學家(溫頓·瑟夫和羅伯特卡恩)開始致?于在新?的計算機?絡中,尋找?種能夠在不同機器之間進行通訊的?法。

不久后,在一本黃?的便簽本上,他們畫出了TCP/IP協議族的原型。

幾乎在同時,施樂公司的梅特卡夫和博格思,發明了以太網(Ethernet)。

我們現在都知道,互聯網的最早原型,是老美搞出來的ARPANET(阿帕網)。

ARPANET最開始用的協議超爛,滿足不了計算節點規模增長的需求。于是,70年代末,大佬們將ARPANET的核心協議替換成了TCP/IP(1978年)。

進入80年代末,在TCP/IP技術的加持下,ARPANET迅速擴大,并衍生出了很多兄弟姐妹。這些兄弟姐妹互相連啊連啊,就變成了舉世聞名的互聯網。

可以說,TCP/IP技術和以太網技術,是互聯網早期崛起的基石。它們成本低廉,結構簡單,便于開發、部署,為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做出了巨大貢獻。

但是后來,隨著網絡規模的急劇膨脹,傳統TCP/IP和以太網技術開始顯現疲態,無法滿足互聯網大帶寬、高速率的發展需求。

最開始出現問題的,是存儲

早期的存儲,大家都知道,就是機器內置硬盤,通過IDE、SCSISAS接口,把硬盤連到主板上,通過主板上的總線(BUS),實現CPU、內存對硬盤數據的存取。

后來,存儲容量需求越來越大,再加上安全備份的考慮(需要有RAID1/RAID5),硬盤數量越來越多,若干個硬盤搞不定,服務器內部也放不下。于是,就有了磁陣。

磁陣就是專門放磁盤的設備,一口子插幾十塊那種。

硬盤數據存取,一直都是服務器的瓶頸。開始的時候,用的是網線或專用電纜連接服務器和磁陣,很快發現不夠用。于是,就開始用光纖。這就是FC通道(Fibre Channel,光纖通道)。

2000年左右,光纖通道還是比較高大上的技術,成本不低。

當時,公共通信網絡(骨干網)的光纖技術處于在SDH 155M、622M的階段,2.5G的SDH和波分技術才剛起步,沒有普及。后來,光纖才開始爆發,容量開始迅速躍升,向10G(2003)、40G(2010)、100G(2010)、400G(現在)的方向發展。

光纖不能用于數據中心的普通網絡,那就只能繼續用網線,還有以太網。

好在那時服務器之間的通信要求還沒有那么高。100M和1000M的網線,勉強能滿足一般業務的需求。2008年左右,以太網的速率才勉強達到了1Gbps的標準。

2010年后,又出幺蛾子。

除了存儲之外,因為云計算、圖形處理、人工智能、超算還有比特幣等亂七八糟的原因,人們開始盯上了算力。

摩爾定律的逐漸疲軟,已經無法支持CPU算力的提升需求。牙膏越來越難擠,于是,GPU開始崛起。使用顯卡的GPU處理器進行計算,成為了行業的主流趨勢。

得益于AI的高速發展,各大企業還搞出了AI芯片、APU、xPU啊各自五花八門的算力板卡。

算力極速膨脹(100倍以上),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服務器數據吞吐量的指數級增加。

除了AI帶來的變態算力需求之外,數據中心還有一個顯著的變化趨勢,那就是服務器和服務器之間的數據流量急劇增加。

互聯網高速發展、用戶數猛漲,傳統的集中式計算架構無法滿足需求,開始轉變為分布式架構

fd1d7682-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舉例來說,現在618,大家都在血拼。百八十個用戶,一臺服務器就可以,千萬級億級,肯定不行了。所以,有了分布式架構,把一個服務,放在N個服務器上,分開算。

分布式架構下,服務器之間的數據流量大大增加了。數據中心內部互聯網絡的流量壓力陡增,數據中心與數據中心之間也是一樣。

這些橫向(專業術語叫東西向)的數據報文,有時候還特別大,一些圖形處理的數據,包大小甚至是Gb級別。

綜上原因,傳統以太網根本搞不定這么大的數據傳輸帶寬和時延(高性能計算,對時延要求極高)需求。所以,少數廠家就搞了一個私有協議的專用網絡通道技術,也就是Infiniband網絡(直譯為“無限帶寬”技術,縮寫為IB)。

fba68f3c-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FCvsIBvs 以太網

IB技術時延極低,但是造價成本高,而且維護復雜,和現有技術都不兼容。所以,和FC技術一樣,只在特殊的需求下使用。

算力高速發展的同時,硬盤不甘寂寞,搞出了SSD固態硬盤,取代機械硬盤。內存嘛,從DDR到DDR2、DDR3、DDR4甚至DDR5,也是一個勁的猥瑣發育,增加頻率,增加帶寬。

處理器、硬盤和內存的能力爆發,最終把壓力轉嫁到了網卡和網絡身上。

fb966c74-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學過計算機網絡基礎的同學都知道,傳統以太網是基于“載波偵聽多路訪問/沖突檢測(CSMA/CD)”的機制,極容易產生擁塞,導致動態時延升高,還經常發生丟包。

TCP/IP協議的話,服役時間實在太長,都40多年的老技術了,毛病一大堆。

舉例來說,TCP協議棧在接收/發送報文時,內核需要做多次上下文切換,每次切換需要耗費5us~10us左右的時延。另外,還需要至少三次的數據拷貝和依賴CPU進行協議封裝。

這些協議處理時延加起來,雖然看上去不大,十幾微秒,但對高性能計算來說,是無法忍受的。

除了時延問題外,TCP/IP網絡需要主機CPU多次參與協議棧內存拷貝。網絡規模越大,帶寬越高,CPU在收發數據時的調度負擔就越大,導致CPU持續高負載。

按照業界測算數據:每傳輸1bit數據需要耗費1Hz的CPU,那么當網絡帶寬達到25G以上(滿載)的時候,CPU要消費25GHz的算力,用于處理網絡。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電腦CPU,工作頻率是多少。

那么,是不是干脆直接換個網絡技術就行呢?

不是不行,是難度太大。

CPU、硬盤和內存,都是服務器內部硬件,換了就換了,和外部無關。

但是通信網絡技術,是外部互聯技術,是要大家協商一起換的。我換了,你沒換,網絡就嗝屁了。

全世界互聯網同時統一切換技術協議,你覺得可不可能?

不可能。所以,就像現在IPv6替換IPv4,就是循序漸進,先雙棧(同時支持v4和v6),然后再慢慢淘汰v4。

數據中心網絡的物理通道,光纖替換網線,還稍微容易一點,先小規模換,再逐漸擴大。換了光纖后,網絡的速度和帶寬上的問題,得以逐漸緩解。

網卡能力不足的問題,也比較好解決。既然CPU算不過來,那網卡就自己算唄。于是,就有了現在很火的智能網卡。某種程度來說,這就是算力下沉。

搞5G核心網的同事應該很熟悉,5G核心網媒體面網元UPF,承擔了無線側上來的所有業務數據,壓力極大。

fd48d624-bad2-11ee-8b88-92fbcf53809c.jpg

現在,UPF網元就采用了智能網卡技術,由網卡自己進行協議處理,緩解CPU的壓力,流量吞吐還更快。

如何解決數據中心通信網絡架構的問題呢?專家們想了半天,還是決定硬著頭皮換架構。他們從服務器內部通信架構的角度,重新設計一個方案。

在新方案里,應用程序的數據,不再經過CPU和復雜的操作系統,直接和網卡通信。

這就是新型的通信機制——RDMA(Remote Direct Memory Access,遠程直接數據存取)。

fbb9ce94-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RDMA相當于是一個“消滅中間商”的技術,或者說“走后門”技術。

RDMA的內核旁路機制,允許應用與網卡之間的直接數據讀寫,將服務器內的數據傳輸時延降低到接近1us。 同時,RDMA的內存零拷貝機制,允許接收端直接從發送端的內存讀取數據,極大的減少了CPU的負擔,提升CPU的效率。 RDMA的能力遠遠強于TCP/IP,逐漸成為主流的網絡通信協議棧,將來一定會取代TCP/IP。

RDMA有兩類網絡承載方案,分別是專用InfiniBand傳統以太網絡

fbd56758-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RDMA最早提出時,是承載在InfiniBand網絡中。

但是,InfiniBand是一種封閉架構,交換機是特定廠家提供的專用產品,采用私有協議,無法兼容現網,加上對運維的要求過于復雜,并不是用戶的合理選擇。

于是,專家們打算把RDMA移植到以太網上。

比較尷尬的是,RDMA搭配傳統以太網,存在很大問題。

RDMA對丟包率要求極高。0.1%的丟包率,將導致RDMA吞吐率急劇下降。2%的丟包率,將使得RDMA的吞吐率下降為0。

fbe5f276-bad2-11ee-8b88-92fbcf53809c.png

InfiniBand網絡雖然貴,但是可以實現無損無丟包。所以RDMA搭配InfiniBand,不需要設計完善的丟包保護機制。 現在好了,換到傳統以太網環境,以太網的人生態度就是兩個字——“擺爛”。以太網發包,采取的是“盡力而為”的原則,丟包是家常便飯,丟了就再傳。

于是,專家們必須解決以太網的丟包問題,才能實現RDMA向以太網的移植。再于是,就有了前天文章提到的,華為的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智能無損技術

說白了,就是讓以太網做到零丟包,然后支撐RDMA。有了RDMA,就能實現超融合數據中心網絡。

關于零丟包技術的細節,我不再贅述,大家看前天那篇文章(再給一遍鏈接:這里)。

值得一提的是,引入AI的網絡智能無損技術是華為的首創,但超融合數據中心,是公共的概念。除了華為之外,別的廠家(例如深信服、聯想等)也講超融合數據中心,而且,這個概念在2017年就很熱了。

什么叫超融合?

準確來說,超融合就是一張網絡,通吃HPC高性能計算、存儲和一般業務等多種業務類型。處理器、存儲、通信,全部都是超融合管理的資源,大家平起平坐。

超融合不僅要在性能上滿足這些低時延、大帶寬的變態需求,還要有低成本,不能太貴,也不能太難維護。

未來,數據中心在整體網絡架構上,就是葉脊網絡一條路走到黑(到底什么是葉脊網絡?)。路由交換調度上,SDN、IPv6、SRv6慢慢發展。微觀架構上,RDMA技術發展,替換TCP/IP。物理層上,全光繼續發展,400G、800G、1.2T…

我個人臆測,目前電層光層的混搭,最終會變成光的大一統。光通道到全光交叉之后,就是滲透到服務器內部,服務器主板不再是普通PCB,而是光纖背板。芯片和芯片之間,全光通道。芯片內部,搞不好也是光。

光通道是王道

路由調度上,以后都是AI的天下,網絡流量啊協議啊全部都是AI接管,不需要人為干預。大量的通信工程師下崗。





審核編輯:劉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SSD
    SSD
    +關注

    關注

    21

    文章

    2863

    瀏覽量

    117490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1

    文章

    47352

    瀏覽量

    238791
  • SCM
    SCM
    +關注

    關注

    2

    文章

    66

    瀏覽量

    15324
  • ICT技術
    +關注

    關注

    0

    文章

    44

    瀏覽量

    10168
  • AI芯片
    +關注

    關注

    17

    文章

    1889

    瀏覽量

    35074

原文標題:為了實現零丟包,數據中心網絡到底有多拼?

文章出處:【微信號:CloudBrain-TT,微信公眾號:云腦智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數據中心子系統的組成

    本帖最后由 bestups365 于 2011-11-11 10:21 編輯 數據中心的主要組成部分共有如下11個。(1)物理結構數據中心的物理結構就是能夠安裝數據中心并保護其免
    發表于 11-11 10:16

    數據中心的健康檢查(電氣篇)

    的基礎就是存在于***以及各行各業大大小小的公司、企業之中的數據中心(機房)。隨著數據中心的快速發展, “數據中心越來越標準化和簡化”,而且對數據中心的靈活性、可擴展性、可維護性,包括
    發表于 03-18 16:47

    銳捷助互聯網數據中心網絡自動化、可視化運維

    的TOR交換機為主,其核心交換機部署并不很多。不過從2016年開始,銳捷已經開始與一些大型互聯網公司展開合作,將核心交換機安裝到他們的數據中心內使用。在他看來,隨著我國IDC行業的飛速發展,目前能夠滿足
    發表于 01-25 09:42

    飛速(FS)數據中心級交換機為什么受歡迎?

    多種應用的工作負荷,在單個系統上運行多種系統環境,提高系統的可用性,在系統自檢遷移虛擬環境。 三、數據中心對交換機的要求分析了上述的問題,我們可以得出,數據中心交換機需滿足以下幾點
    發表于 10-16 16:28

    請問光學模塊如何進化以滿足數據中心需求?

    的市場價格仍然比理想的“低價格”高出五到十倍。如果只對設計或生產方法進行更改,就很難降低成本。網絡市場需要新的標準協議,以滿足低成本的要求,不僅是供應商,而且是用戶。2.從40G,100G光模塊為數據中心
    發表于 05-23 16:20

    數據中心的建設也看重風水

    相比中國傳統的風水理論,數據中心所看重的風水則更加貼合實際。以整體架構來劃分,目前的主流的數據中心已經進入第三代,并開始向第四代演進。第一代和第二代數據中心分別誕生于20世紀40和70年代,當時
    發表于 08-07 06:22

    數據中心光互聯解決方案

      數據中心光互聯解決方案  隨著數據中心在全球的大規模部署,數據中心對于100Gbps模塊的需求時代已經到了,而對于10G/40Gbps模塊的需求依然強勁。  SMC針對
    發表于 07-03 10:36

    未來數據中心與光模塊發展假設

    國內數據中心的發展經歷了由運營商主導的以通信機樓為主的分散、小規模化發展階段,逐步向市場驅動的規模化、標準化、高密度、綠色節能方向發展。隨著我們步入未來,數據中心的任務和概念還將繼續發
    發表于 08-07 10:27

    ARM是如何滿足數據中心需求的

    ARM是如何滿足數據中心需求的
    發表于 02-01 06:34

    數據中心是什么

    數據中心是什么:數據中心是全球協作的特定設備網絡,用來在因特網絡基礎設施上傳遞、加速、展示、計算、存儲數據信息。數據中心大部分電子元件都是由低直流電源驅動運行的。
    發表于 07-12 07:10

    什么是數據中心

    數據中心是企業用來容納其關鍵業務應用程序和信息的物理設施。隨著它們的發展,重要的是要長期考慮如何保持它們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什么是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通常被稱為單個事物,但實際上它們由許多技...
    發表于 09-15 06:46

    數據中心UPS系統的選擇與規模

    數據中心處理重要的信息,這些信息對于公司和機構的運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必須滿足每周7天24小時,但是這還不能完全保證需求,即使是最好的支
    發表于 12-29 10:03 ?697次閱讀

    適用于數據中心AI 時代的網絡

    十多年來,傳統的云數據中心一直是計算基礎設施的基石,滿足了各種用戶和應用程序的需求。然而,近年來,為了跟上技術的進步和對 AI 驅動的計算需求的激增,數據中心進行了發展。 本文探討了網
    的頭像 發表于 10-27 20:05 ?557次閱讀
    適用于<b class='flag-5'>數據中心</b>和 <b class='flag-5'>AI</b> 時代的網絡

    如何選擇數據中心服務

    在選擇數據中心服務時,需要考慮多個關鍵因素以確保選擇的服務能夠滿足業務需求并確保數據的安全、可靠性和性能。以下是一些關鍵步驟和考慮因素: 一、明確業務需求 首先,需要明確自己的業務需求
    的頭像 發表于 10-24 16:14 ?215次閱讀

    AmpereOne如何滿足現代數據中心需求

    在當今要求苛刻的技術環境中,數據中心和企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不斷上升的能源成本促使公司尋求更節能的解決方案,以滿足可持續性和成本目標。對可擴展計算密度的需求也在增長,以跟上日益復雜的應用程序和云原生
    的頭像 發表于 12-09 17:33 ?348次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二区视频在线|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一区不卡视频| 68日本xxxxxxxxx777| 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四卡| 亚洲 午夜在线一区| 免费伦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观看 | 人人叉人人| 免费的色网站| 国产三及| 午夜国产在线观看| 久久九九亚洲精品| 啪啪免费看| 免费在线不卡视频| 亚洲不卡在线播放| 色视频网| 精品国产影院|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狠狠操欧美| 亚洲一在线| 亚洲四虎永久在线播放| 色猫av| 激情网婷婷| 五月天婷婷网站| www.狠狠艹|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色图视频| 国产欧美网站| 哪里可以看免费毛片| 黄色网在线播放| 一级aa 毛片高清免费看| 日本色图网站| 爱爱的免费视频| 黄色录像大全| 激情婷婷在线| 人人成人免费公开视频| www.97色| 色综合久久88色综合天天| 国产主播在线播放| 亚洲欧美性另类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