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韓國電池領軍企業Samsung SDI總裁Choi Yoon-ho在規模盛大的InterBattery 2024展會上透露,公司研發的46mm大直徑電池預計于2025年初實現量產,并可按照客戶需求靈活調整生產計劃。
此款46mm電池相較當前普遍應用的21700型電池(尺寸為直徑21mm、高70mm),容量及電力輸出高達五倍和六倍,預示著電池技術的最新發展方向。
此外,Samsung SDI還宣布已著手于2027年啟動固態電池的大規模量產。與現有鋰離子電池相比,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高達900Wh/L,安全性能也大幅提高,有效規避使用過程中的性能衰退及潛在火災風險。
Samsung SDI不斷壯大電池業務以適應市場增長需求,更有望提升自身的產能競爭優勢。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電池技術
+關注
關注
12文章
905瀏覽量
49309 -
能量密度
+關注
關注
6文章
287瀏覽量
16490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590瀏覽量
129998 -
三星
+關注
關注
1文章
1540瀏覽量
312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固態電池爭奪戰打響第一槍!三星SDI強勢加入,中國企業有何殺手锏?
?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章鷹) 據外媒報道,7月28日,三星SDI副總裁 Koh Joo-young在韓國首爾市舉辦的2024 SNE 電池日上表示:“在固態
消息稱三星電子考慮直接投資玻璃基板,提升FOPLP先進封裝競爭力
12月31日消息,據韓媒報道,三星電子考慮直接由公司自身對用于FOPLP工藝的半導體玻璃基板進行投資,以在先進封裝方面提升同臺積電競爭的實力。目前在三星系財團內部,
固態電池步入試產階段,2035年成本或降至0.6-0.7元人民幣/Wh
近年來,固態電池技術的商業化進程因產業界的熱切期盼而加速。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的最新調研顯示,包括豐田、日產、三星SDI在內的全球制造商已著手試制全
純鋰新能源全固態電池成功量產
近日,北京純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蘭考縣量產工廠隆重舉辦全固態電池產品量產下線儀式。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純鋰新能源在全固態
三星加速全固態電池研發,2026上半年瞄準可穿戴設備量產
科技巨頭三星電機在電池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據最新消息,該公司已成功開發出專為可穿戴設備設計的小型全固態電池,并已進入緊鑼密鼓的測試階段。這一創新成果標志著
三星電子實現低功耗LPDDR5X DRAM的量產
三星電子于6日正式宣布,其已成功實現業內領先的12納米級低功耗雙倍數據速率動態隨機存儲器(LPDDR5X DRAM)的量產,這款存儲器以驚人的0.65毫米封裝厚度引領行業,同時提供12GB及16GB的存儲容量選項。
LG新能源與三星SDI加速4680電池量產,特斯拉迎新動力源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持續升溫,電池技術成為各大廠商競相角逐的關鍵領域。近日,韓國兩大電池巨頭LG新能源與三星SDI在4680電池
LG新能源與三星SDI在推進4680電池量產方面取得顯著進展
8月1日最新消息,《韓國先驅報》透露,韓國兩大電池巨頭LG新能源與三星SDI在推進4680電池量產方面取得顯著進展,且LG新能源有望搶先一步
三星Exynos 2500遭遇良品率挑戰,三星積極應對力保Galaxy S25系列競爭力
在科技行業,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伴隨著無數的挑戰與機遇。近日,據行業媒體報道,三星的Exynos 2500芯片在量產前遭遇了一個不小的挑戰——良品率僅為20%,遠低于行業量產標準。然而,面對這一困境,
三星SDI工廠火災無傷亡,2027年全固態電池量產計劃
事發后,三星SDI消防監督員迅速報警,消防部門火速抵達現場,耗時大約20分鐘將火災完全控制住。據三星半導體業務相關負責人3月22日回應稱,本次火災與他們的業務無關。
三星SDI計劃在2027年量產全固態電池
三星SDI近日宣布,他們計劃于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以適應電動汽車市場日益增長的需求。這一雄心勃勃的目標表明,該公司正積極投身于下
三星預計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滿足電動汽車市場需求
在此次發布之前,三星SDI已在本周三進行的InterBattery 2024展會上詳細展示了在ASB領域的研究成果和籌備情況。該款電池被認為是對易燃鋰離子
三星SDI考慮使用中國設備生產磷酸鐵鋰電池
據報道,三星SDI正考慮在其磷酸鐵鋰(LFP)電池生產線上使用中國供應商的設備。這一決策可能對三星SDI的生產策略和全球
三星SDI電動汽車電池業務去年營收增長40%
三星SDI,作為三星旗下的電池制造商,最近發布了其2022年財報。盡管第四季度的營收同比環比有所下滑,但全年的營收和營業利潤均創下了新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電動汽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