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基負極賽道的火熱,映射出鋰電產業鏈對新質生產力的迫切需求。
2023年,鋰電池、包括上游材料產能利用率急速下降,過剩大背景下產業鏈價格“一卷再卷”。對此,業內共識認為,行業“內卷”以同質化競爭為主,降成本、卷價格之外,技術創新將主企業開拓新增量并引導產業進入新一輪良性競爭。
高工鋰電觀察到,在擴產活動趨于謹慎的當下,創新型負極材料——硅基負極保持火熱。2023年末至今,超40萬噸硅基負極規劃項目披露進展,涉及投資金額近200億元。
3月4日,多氟多控股公司浙江中寧硅業股份有限公司5000t/a硅烷與5000t/a硅碳負極材料項目,項目產品包括硅烷5000噸/年,其中生產硅烷產品2500噸/年,用于生產硅碳負極材料2500噸/年;多孔碳(用于生產硅碳負極材料)2500噸/年;硅碳負極材料5000噸/年。
2月29日,衢發瑞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新型高性能負極材料項目(一期)環評獲批,項目一期擬投資250000萬元,建成后形成年產20萬噸新型高性能負極材料的生產能力(其中15萬噸/年石墨負極材料、2.5萬噸/年高性能硅碳負極材料、2萬噸/年高性能硅基負極材料、0.5 萬噸/年新型特種負極材料)。
2月6日,四川積力新能源6000噸硅烷聯產硅碳負極材料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將新建年產6000噸高純硅烷裝置,年產1000噸硅碳裝置。
2月5日,安徽邦德銳新材料總投資60億元的年產5萬噸納米硅碳負極材料及20萬噸配套新型導電劑項目落戶懷寧。
2月初,碳一集團與準格爾旗人民政府簽訂了項目投資框架協議,雙方就年產3萬噸硅碳負極材料項目投資建設及上下游配套產業引進等事宜進行深入交流。
2023年末,安徽昱瓴新能源年產3萬噸鋰離子電池硅基復合負極材料在安徽蚌埠市懷遠縣投產,并在2024年1月6日上海昱瓴新能源與內蒙古興洋科技就“沉積硅碳”項目達成合作協議。
此前據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調研,2023國內硅基負極出貨量預計在2.7萬噸水平,預計2025年有望突破6萬噸。以此出貨量時間表為參照,硅基負極產業化顯著提速。高工鋰電認為以下三點信號不應忽視。
其一,兩大技術路線并行,硅碳再度火熱。
目前,業內硅氧、硅碳兩大技術路線均已能實現批量出貨,從新規劃項目主要用硅碳路線。受全產業降本、價格內卷的影響,成本成為硅基負極產業化中更重要的因素。即便納米硅碳、多孔碳硅碳各自存在產業化難點,但隨著業內的攻克,硅碳賽道重新火熱。
其二,產業鏈整體規模不斷擴大,硅基負極企業已有一體化布控意識,上游原材料、設備等細分領域入局者增多。
擴產項目多為企業的首次產能布局。除了投建硅基負極產能,開年新建項目中不不乏對碳原材料、硅烷、導電劑等的配套建設,硅基負極企業一體化布控降本戰略意識初現。如中寧硅業一體化布局硅烷與多孔碳產能;四川積力新能源自建硅烷、昱瓴新能源在硅烷方面合作內蒙古興洋;安徽邦德銳配套建設導電劑產能。
此外,硅碳負極上游更細分領域的規模壯大中。多孔碳方面,星石公司已有千噸級多孔炭物理法生產線,目前已實現噸級出貨;設備方面,紐姆特流化床氣相沉積設備已成功量產,并與國內絕大多數硅負極廠商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
其三,硅基負極產業化仍在初始階段,爬產放量還需看終端需求。
從業內硅基負極規劃項目看,單項目投資金額普遍較大,但規劃產能遠不如過去傳統石墨負極大膽。這背后,一方面,硅基負極項目技術壁壘較高,考驗企業團隊技術實力,這也是大企業選擇扶持初創企業布局硅基負極的原因;另一方面,大圓柱放量進展放緩,作為眼下最切實的應用場景,硅基負極放量還需等待時機。
審核編輯:劉清
-
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60文章
8132瀏覽量
170615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6文章
5519瀏覽量
107596
原文標題:2024開年硅基負極規劃項目超40萬噸
文章出處:【微信號:weixin-gg-lb,微信公眾號:高工鋰電】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