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3D視角已經不是新鮮事。而現在,裸眼3D應用則也在頻頻“出圈”。特別是在5G的助力下,裸眼3D技術應用更是成為科技圈一個熱點。
有意思的是,電信也在依托自身優勢,積極發力裸眼3D領域。那么,電信這是在謀劃著什么呢?
裸眼3D頻頻“出圈”
裸眼3D,其實也就是一種3D成像技術。顧名思義就是能讓用戶無需佩戴任何輔助設備即可觀看三維立體影像,讓觀眾感受到逼真的立體效果。
目前裸眼3D的核心技術基本成熟。現在已經有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及各種大、中、小尺寸的顯示器等終端產品能支持裸眼3D。
例如,在去年中興通訊發布了初代產品全球首款AI技術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可以讓人不用戴3D眼鏡,就能觀看到立體效果更強的3D畫面。在前不久舉行的2024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24)上,中興通訊則聯合移動發布了全球首款5G+AI 裸眼3D平板——nubia Pad 3D Ⅱ。
而在很多城市里戶外廣告大屏上出現具有空間、深度的裸眼3D內容也正在成為一種景觀。這些呈現既能讓屏幕中事物即可以凸出于畫面之外,也可以深藏于屏幕之中的逼真立體影像則往往成為了讓游人們觀看及分享的熱點。
據了解,目前裸眼3D還擁有視頻、游戲、文娛、教育、辦公等多種應用場景,觀看者可直接感受自然舒適和沉浸式3D體驗。
而裸眼3D帶來的立體影像以其真實生動的表現力,優美高雅的環境感染力,強烈震撼的視覺沖擊力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爭”先發優勢或是焦點
有意思的是,現在各種內容傳播已經離不開網絡了。而在5G及5G-A網絡的網速支撐下,裸眼3D內容則能在網絡上更流暢的傳輸。
這么一來,包括3D通話、3D直播、3D游戲等等裸眼3D新興應用應該就要多了起來。
既然裸眼3D能頻頻“出圈”且還與5G及5G-A網絡有著緊密的聯系,這對于運營商來說,就是個新的商機,也會帶來更多的應用業務。
這樣的“風口”運營商們自然也就不會錯過的。對于裸眼3D領域,電信則表現出格外的熱切。同時也在積極發力助力裸眼3D產業的發展。
據說,早在2022年電信就推出了“5G裸眼3D云視訊”產品。用戶只要有適配型號的手機并粘貼3D智慧光場膜,就能用電信“天翼高清貴州”APP內置的裸眼3D播放器組件將手機變為裸眼3D終端并實現2D無損、兼容3D的最佳顯示效果。
近日,電信四川公司在廣元市建成了首個3D戶外裸眼大屏。依托“四川百城千屏聯播網”,同時實現信息發布、公益展播、文旅宣傳、大型活動賽事8K直播、8K慢直播等超高清內容的融合呈現,成為城市新晉“打卡地”和信息科技化新名片。
從這些探索及實踐來看,電信似乎在裸眼3D市場領域要大干一場了。
真要說起來,現在5G雖然已經走過了四年多的商用,但缺乏能打動用戶的應用則依舊是個還沒解決的痛點。
當然,這個痛點也直接影響到運營商在個人用戶領域拓展5G用戶規模的效果。同時,在個人用戶市場缺乏有吸引力的應用則也讓5G的價值沒法提現,更不能為運營商帶來更多的效益。
但隨著裸眼3D的核心技術基本成熟,更多支持裸眼3D的終端出現。5G在個人用戶領域大概也就要迎來真正受歡迎的5G應用了。
要這么來看,電信積極布局并發力裸眼3D領域大概也就有了這個心思。
可以想象一下,要是目前我們在智能手機、電腦等終端里所有的溝通、互動,以及刷視頻、玩游戲等等互聯網應用都有了更真實、生動的立體影像,這應該會帶來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及使用體驗感。
而目前我們在用電商平臺購物時,通過商家發的圖片、文字、視頻其實也并不能充分了解知商品的全部優勢和功能但通過裸眼3D技術應用則可以實現手上拿不到但實物如同就在眼前的效果。
在5G及5G-A網絡的網速支撐下,具備裸眼3D顯示能力的5G應用顯然要比只是網速快,更有吸引力及說服力。
在通信行業里,靠著快人一步的網絡應用往往就會帶來更多的用戶。而運營商企業里也流行著“卡位”式競爭思路。這么一來,電信發力裸眼3D 領域的心思也就好理解了。
要是電信能在裸眼3D 領域取得先發優勢及影響力,說不定電信在拓展5G用戶時就會變得更有吸引力,也能帶來更多的用戶入網。
有業內分析認為,未來1-3年,5G智能終端將成為裸眼3D新興應用的最大入口,并帶動屏幕、內容、算力的規模化增長。
從目前看來,隨著5G-A網絡商用部署的加速,今年或許對于裸眼3D產業將是規模商用的一年。而三大運營商在產品方面其實對標的激烈。
對于運營商來說,裸眼3D 應用大概就要一個新的比拼焦點了。
那么,電信能不能在裸眼3D領域取得先發優勢,并在今后拼贏移動及聯通呢?這可就很值得一看了。
審核編輯:劉清
-
顯示器
+關注
關注
21文章
4978瀏覽量
139981 -
裸眼3D技術
+關注
關注
0文章
16瀏覽量
9517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75瀏覽量
24324
原文標題:發力裸眼3D 新領域 電信又在謀劃著什么
文章出處:【微信號:iotmag,微信公眾號:iotmag】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