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宣布,由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主導的浙江首顆海洋衛星已研制完畢,預計將于秋季開展發射工作。未來,此衛星將助力島礁遙感研究、生態環境監控以及海洋經濟發展等多個領域。
據悉,70公斤級別的高分辨率光學衛星由包括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浙江大學以及吉利衛星工廠等多家機構聯合發起研制。
其中,海洋二所負責制定關鍵參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與浙江大學聯合吉利衛星工廠制定并打造衛星平臺及通信系統方案;中科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負責研制衛星載荷系統;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的“尖兵”和“領雁”兩個研發項目助推了衛星平臺及遙感載荷的核心技術創新。
這顆衛星綜合分辨率高達10米,涵蓋范圍達到了200公里,且具備8個可見光通道和2個短波紅外光譜覆蓋能力。它采用了新的規模化生產模式,大幅度降低了衛星的制造成本,首批產品的制作時間僅用了兩年左右。此外,先進的智能載荷信息處理模塊能夠支持多種先進算法框架,算力位居全國前列,同時兼容各種載荷設備接口,方便下一步實現對海量海洋數據進行智能整合與分析。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環境遙感是一種利用遙感技術監測和評估環境變化的方法,它在環境監測、資源管理、災害預防和應對等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下是對
發表于 12-05 10:29
?159次閱讀
利用遙感監測環境變化是一個復雜但高效的過程,它主要依賴于遙感衛星的工作原理及其種類。以下是對這兩個方面的介紹:
發表于 12-05 10:25
?286次閱讀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推進,大氣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重,對民眾健康造成威脅。在此形勢下,加快構建現代化生態環境監測體系,推動環境空氣質量監測數智化轉型已成為當前
發表于 10-27 15:06
?256次閱讀
近年來,我國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和水生態健康評價已經成為環境保護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也是實施水生態功能分區管理的重要基礎。因此,浮游動植物、底
發表于 08-15 14:18
?235次閱讀
手持式設備。本篇文章將深入探討該光譜儀在生態環境監測中的應用和優勢,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和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iSpecField-HH地物光譜儀的技術特點 iSpecField-HH地物光譜儀不僅采用了7吋工業級觸控彩色顯示屏幕,還集成了攝像頭(相機)、
發表于 07-03 11:30
?470次閱讀
★概述 環保數采儀AF-HK100是新型生態環境監測、污染源監控專用數據采集器,按照工業級標準設計,針對生態環境監測的各種要求做了專門的優化,支持有線以太網、無線4G(全網通)等,滿足不同現場環境下
發表于 05-29 10:14
?316次閱讀
評價標準與參考支持。 其中,面向綠色小水電生態環境監測需求,數之能提供高效可靠的解決方案。通過接入小水電站周邊的水文監測站,實現對水位計、流量計、流速儀、水質監測儀等設備數據采集并對接到管理部門平臺中,可以隨時隨地監控小水電站的
發表于 05-11 16:09
?402次閱讀
海洋生態環境是地球上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對其進行監測和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毫米波雷達技術作為一種先進的感知技術,在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中具有廣闊的
發表于 04-24 15:19
?421次閱讀
隨著環境污染和氣候變化等問題日益突出,環境監測成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的重要手段。超寬帶(UWB)技術以其高精度、低功耗的特點,為環境監測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UWB模塊作
發表于 04-12 15:03
?424次閱讀
和集中管理的應用需求,利用物聯網技術、數據通訊技術、地理信息技術等。針對景區環境監測設計搭建了一套或多套在景區生態區域環境觀測大氣、水體等方面數據的監測方案,實現對景區環境要素的自動連
發表于 04-11 17:24
?468次閱讀
,提升游客體驗。 為了更好地滿足環境監測的需求,智慧旅游景區環境監測系統應運而生。該系統集數據采集、存儲、傳輸、管理于一體的環境自動監控系統,針對旅游景區、生態園區、森林、植物園、濕地
發表于 04-09 15:57
?462次閱讀
JD-FZ1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速,環境污染已經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為了保護我們的環境,智能生態環境監測系統應運而生。這個系統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實時監測
發表于 03-27 15:46
?1032次閱讀
蒙古國成功發射首顆衛星,成為最新加入全球太空競賽的國家之一。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標志著蒙古國在太空探索領域邁出了堅實的一步,展示了其在科技發展和國際合作方面的雄心壯志。
發表于 03-11 10:59
?1056次閱讀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環境監測變得至關重要。高光譜成像和遙感技術為科學家和環保人士提供了有力的工具,以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我們的自然環境。這兩種技術都可以捕捉大量的地表信息,但它們的工作原
發表于 01-26 14:43
?565次閱讀
該大氣環境監測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又稱“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抓總研制并發射,是全球首顆主動激光二氧化碳探測
發表于 01-12 10:08
?510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