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近幾年來,儲能行業在國內“雙碳”目標的指引下迅猛發展,加上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的爆發帶動了儲能產業的快速滲透。并且儲能裝機的持續高增長,也推動著各地不斷推出促進儲能配套的相關政策。但與儲能行業熱火朝天的發展態勢相比,困擾儲能玩家的則是盈利困境。
2024年儲能裝機量有望突破100GWh
自碳中和的目標提出以來,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便開始進入到調整階段,低碳環保的理念也越來越被更多的國家所接受,全球儲能市場也迎來高速增長。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球已經投入運行儲能項目裝機規模為237.2GW,較2021年增長14.9%,2023年全球儲能市場累計裝機規模有望達到252GW。
而國內儲能相關市場需求更是迎來大爆發,數據顯示,2023年新增裝機規模約22.6GW/48.7GWh,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近10倍于“十三五”末裝機規模。
此外,新型儲能受到市場更多的歡迎。所謂新型儲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儲能技術,包括鋰離子電池、液流電池、飛輪、壓縮空氣、氫儲能等等。當然,目前主流認為是以新型電力系統技術來構建的儲能。
鋰離子電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長壽命、快速響應等特點,也是目前市場中應用最廣、技術成熟度最高的儲能技術。從數據來看,截至2023年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31.39GW/66.87GWh,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2023年新增裝機22.60GW/48.70GWh,較2022年底增長超過260%。其中,鋰離子電池儲能占據97%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應用的分布來看,2023年我國新增新型儲能在電源側、電網側、用戶側的裝機占比分別達到41%、56%和3%。主要還是集中在工業領域,消費級仍有巨大的市場空間。
最新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新增并網儲能項目規模在基準情況下有望達到34.5GW/85.4GWh。樂觀情況下,這一數字可能增至43.4GW/107.1GWh。意味著國內儲能增速有望達到74%-118%,顯然儲能市場的高速增長并未停滯。
與此同時,近期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加強電網調峰儲能和智能化調度能力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7年,電力系統調節能力顯著提升,抽水蓄能電站投運規模達到8000萬千瓦以上,需求側響應能力達到最大負荷的5%以上。
而此前發布的《“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儲能由商業化初期步入規模化發展階段,具備大規模商業化應用條件,其中電化學儲能技術性能進一步提升,系統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
發展迅速,盈利難,儲能行業陷“困境”
與熱火朝天發展的儲能行業相比,儲能相關從業者的感受可能是五味雜陳。如果只是進入儲能行業工作的人,會感覺到非常舒適,因為確實踩上了行業的紅利期。
從2023年的市場招聘情況來看,有企業招聘產品經理、營銷經理、供應鏈經理、研發經理等職位,年薪可以給到150-200萬左右,而有的企業為了招攬有三年經驗的行業領軍人才,年薪可以給到500萬。
當然,這需要相關人才具備大型儲能系統設計、工程應用、運維、故障分析等經驗。也主要是一些如寧德、億緯鋰能、陽光電源、科華、華為、比亞迪等大企業來競爭。
另一方面,之所以給如此高薪,也是因為如今人才非常稀缺。據相關招聘網站的數據統計,光伏和儲能賽道的人才較為緊缺,其中儲能系統求職人數與崗位數比值為2.11,也就是一個崗位僅有2個人競爭,屬于超級緊缺狀態。與之相對的是鋰電正極材料,該比值為7.11,處于供需較為平衡的狀態。
不過對于儲能行業的玩家而言,卻不是那么舒服了。據相關從業者透露,雖然外界認為儲能行業盈利頗豐,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個儲能項目可能會吸引三四十家企業競標,在2023年初價格還可以達到1元/Wh以上,到了年底價格便已經跌破了0.5元,已經腰斬。
比如近期中出科技公示2024年度電芯框架招標中標候選人,其中0.5C(2小時充放電時長)與0.25C(4小時充放電時長)標段的電芯最低報價已經低于0.5元/Wh,如欣旺達、億緯動力、中創新航分別曝出0.45元/Wh、0.435元/Wh和0.409元/Wh的超低價格,震驚行業。
已經低至0.4元/Wh的儲能電芯價格是什么概念?要知道一個完整的儲能系統中,電池模塊的費用占比通常會超過一半,這也意味著只有上游電池級碳酸鋰價格維持在10萬元/噸以內,企業才能有利可圖。
甚至對于儲能本身,有的業內人士認為,以電化學為主的新型儲能不過是虛假市場,都是在鋰電池廠商為了消化多余產能所推出來的人造市場,如果沒有政策驅動,新型儲能市場將瞬間崩塌。
當然,除了以上原因外,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也是主因。從天眼查數據了解到,近2023年成立的儲能相關企業就多達73437家,而在2022年這一數字為41349家,競爭愈發激烈。另一方面,當前儲能鋰電池的產能利用率過低,據高工儲能分享的數據,方形鋰電池在2023年第三季度的利用率僅為50%,而戶儲方形50Ah電芯利用率則只有30%-40%,軟包電池的利用率只有20%-30%。
再加上目前儲能行業同質化嚴重,市場和企業在這種微薄利潤下也沒有足夠的財力去支持儲能技術創新和產品迭代。如何從這一市場中突圍,需要企業自己思考。
小結
隨著國內儲能市場迎來大爆發,2024年預計國內市場儲能裝機量有望超過100GW。但與此同時,儲能市場的競爭愈發激烈,產品同質化高,產能利用率低,新型儲能的盈利模式還需要認真探索。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1674瀏覽量
33154 -
碳中和
+關注
關注
0文章
205瀏覽量
1370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