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集成電路行業的領軍企業長電科技宣布,其兩大股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大基金)與芯電半導體(上海)有限公司,已分別與磐石香港有限公司(磐石香港)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大基金與芯電半導體將各自持有的長電科技股份,以每股29元的價格,轉讓給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
此次股權轉讓完成后,磐石香港或其關聯方將成為長電科技的控股股東,而中國華潤則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這一重大股權變動不僅彰顯了央企華潤在集成電路領域的戰略布局,也進一步提升了長電科技在市場競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隨著交易的完成,長電科技的股票也正式復牌。市場普遍預期,此次央企入主將為長電科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也將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進一步繁榮與發展。
長電科技作為國內集成電路行業的龍頭企業,此次股權變動無疑將為其注入新的活力,助力其在未來市場競爭中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1文章
11600瀏覽量
362651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616瀏覽量
220977 -
長電科技
+關注
關注
5文章
356瀏覽量
3253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東風汽車4項成果入選央企人工智能白皮書
東風擎天-AI智算管理調度平臺是汽車央企中首個異構算力統一納管、多地多中心統一調度、第三方資源統一監管的千卡級規模的智算資源調度平臺,將為東風汽車產品智能化與業務智能化持續提供堅實的AI算力保障。
中軟國際咨詢助力制造央企研發流程變革
在制造業的激烈競爭中,某制造央企積極尋求突破,攜手中軟國際咨詢推動研發流程變革,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產品研發效率與管理水平。
央企完成新興產業投資2萬億 比重首次突破40%
據國務院國資委消息,2024年1至11月完成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2萬億元,同比增長18.7%,占投資總額比重首次突破40%。 據悉, 在2024年的1月至11月份,中央企業實現增加值9.3萬億元;完成
航天電器榮獲ESG金牛獎央企五十強
近日,中國證券報和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聯合主辦的第二屆國新杯·ESG金牛獎榜單正式揭曉,航天電器憑借在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優異表現,獲第二屆國新杯·ESG金牛獎央企五十強,系航天電器首次獲評。
670億元國產EDA龍頭,實控人變更為知名央企!
12月9日晚間,國產EDA龍頭華大九天(301269.SZ)公告表示,央企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子集團”)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以加快打造EDA等集成電路核心優勢能力,解決國家
央企引領芯片創新,萬年芯助力重點領域突破
重點領域,央企將帶頭使用創新產品。在萬年芯看來,這無疑為我國的科技創新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指導意見提到,在衛星導航、芯片、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先進醫療設備等科
龍芯中標大型央企集采,彰顯國產芯片實力
近日,我國某重量級央企集團揭曉了2024-2026年度計算機集中采購項目的中標結果,其中,基于龍芯3A5000與3A6000處理器的8000臺臺式機及筆記本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功中標標段一,這一消息振奮人心。
韓國砸26萬億韓元推動芯片產業,三星和SK海力士成為最大贏家
韓國發布價值逾26萬億韓元(合約190億美元)的激勵政策,旨在扶持芯片產業,尤其對三星電子及SK海力士等龍頭企業意義重大,助其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保持領先地位。
央企IPv6深化部署解決方案
一、概述結合央企“互聯網出口收斂”工作進展,同步推進IPv6深化部署工作。通過在互聯網出口的IPv6部署,以實現面向互聯網及社會公眾同時提供IPv6及IPv6入境訪問服務,以及企業內網用戶、終端
500億芯片龍頭易主!央企2萬億接手!
來源:芯極速,謝謝 編輯:感知芯視界 Link 并購老手華潤在半導體領域重磅出手! 3月26日晚間, 國內封測龍頭長電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股東大基金、芯電半導體分別與磐石香港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
豪擲近117億元,中國華潤將入主長電科技
備受矚目的芯片龍頭長電科技發布公告,宣布華潤旗下全資子公司磐石香港將通過股份轉讓方式,耗資近117億元,獲得長電科技22.54%的股權。此舉意味著華潤將成為長電科技的控股股東,中國華潤也將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
交換芯片龍頭企業有哪些
交換芯片行業的龍頭企業主要來自全球范圍內的幾家大型半導體公司,它們在技術創新、市場份額和產品性能方面處于領先地位。以下是一些在交換芯片領域具有顯著影響力的龍頭企業。
國資委要求央企獨立考核新能源汽車業務,嵐圖CEO表示深受激勵
他以新能源汽車為例著重強調,盡管國有汽車企業在相關領域的發展仍顯緩慢,但通過優化政策,三家大型央企被要求獨立計算新能源汽車業務績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