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療法是臨床上最具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該療法采用PD-L1抑制劑等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重新激活癌癥患者體的免疫細胞,提高對腫瘤細胞的識別和清除能力。但在臨床中,僅有部分患者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大量研究表明,使用單一生物標記物,如PD-L1表達,并無法準確預測患者對ICI的反饋。臨床常規組織活檢方式,受限于取樣位置和動態分析,無法提供足夠精細的時空信息,也無法準確評估腫瘤的異質性,導致對腫瘤發生和免疫治療過程中的細胞反應知之甚少。如何精準預測免疫治療的療效,成為了提高免疫治療效率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針對該臨床問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常凌乾教授團隊,與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吳楠教授、格拉斯哥大學Jonathan M. Cooper教授、北京機械設備研究所楊明珠研究員等合作,報道了一種循環腫瘤細胞(CTCs)捕獲、原位培養和基因分析芯片系統,命名為“NICHE”。NICHE系統從PD-L1基因表達、腫瘤細胞響應免疫細胞的行為表型,對患者來源的循環腫瘤細胞進行劃分,實現了肺癌患者對免疫療法的精準預測,臨床準確率(AUC值)達到90%以上。成果以“Genetic and phenotypic profiling of single living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from patients with microfluidics”為題,發表在《PNAS》期刊上。該論文第一作者為北航醫學科學與工程學院董再再(助理教授)、北航生物與醫學工程學院汪于森碩士、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劉冰博士、上海市感染和免疫疾病科技創新中心徐高連教授。
圖1. 循環腫瘤細胞(CTCs)捕獲、原位培養和基因分析芯片系統NICHE,用于肺癌免疫治療的精準預測與監測。
該納米細胞芯片采用磁場和細胞尺寸,高效去除(> 93%)血樣中的白細胞,并捕獲循環腫瘤細胞使其形成單細胞陣列(>95%)。為了實現活循環腫瘤細胞內PD-L1基因的準確檢測,研究者們設計了一種具有四面體結構的探針(DNAT),該探針的三條邊上的識別序列分別用于識別3種不同的mRNA,通過不同的熒光標記,實現了PD-L1基因、內參GAPDH基因,以及循環腫瘤細胞鑒定基因的同時檢測。DNAT探針具有良好的特異性,且能長時間抵抗核酸酶的降解。利用納米電穿孔技術,該探針能在2秒內實現對95%以上細胞的遞送,且細胞保持良好的活性(90%),與其他常規方法相比,納米電穿孔技術展示出更高的遞送性能(圖2)。
圖2. 在單個活細胞水平循環腫瘤細胞內PD-L1 mRNA的精準量化。
基因檢測始終,循環腫瘤細胞保持良好的活性。通過與免疫T細胞的共培養,研究者們發現,部分腫瘤細胞在免疫抑制劑存在時,細胞形態發生了明顯的變長,且細胞增殖行為被顯著抑制(圖3)。根據腫瘤細胞PD-L1的表達情況,研究者們劃分出了PD-L1高表達與低表達的閾值;另外,根據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共培養的結果,研究者們劃分出了腫瘤細胞形態發生變化的閾值。綜合循環腫瘤細胞中PD-L1高表達(PD-L1high)且表型發生變化(PA+)的占比,該研究定義了一種新的指標,“NICHE指數”,用于預測癌癥患者響應免疫療法的療效。
圖3. 循環腫瘤細胞與免疫細胞共培養下發生形態改變。
為了評估NICHE在臨床上預測免疫療效的性能,該研究收集了80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外周血,通過在NICHE平臺上的檢測,證明了該平臺捕獲循環腫瘤細胞 并鑒定其基因和行為表型的能力(圖4)。從方法對比結果來看,該研究提出的NICHE指數表現出高準確性,其AUC(0.906)明顯高于目前臨床上基于腫瘤組織中PD-L1表達細胞占比的標準參考方法(AUC=0.578)。此外,研究者們還對部分患者進行了長時間的用藥監測,證實了NICHE在長期監測中的適用性。
圖4. 采用NICHE系統對肺癌血樣中的循環腫瘤細胞進行捕獲與分析,并實現了患者免疫治療的精準預測。
文章鏈接:
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315168121
-
納米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201瀏覽量
25860 -
微流控芯片
+關注
關注
13文章
277瀏覽量
18863
原文標題:基于微流控的納米細胞芯片,用于肺癌免疫治療的精準預測
文章出處:【微信號:Micro-Fluidics,微信公眾號:微流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