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繼電器的定義
繼電器(英文名稱:relay)是一種當輸入量(激勵量)的變化達到規(guī)定要求時,在電氣輸出電路中使被控量發(fā)生預定的階躍變化的一種電器。它具有控制系統(tǒng)(又稱輸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統(tǒng)(又稱輸出回路)之間的互動關(guān)系。繼電器的工作原理基于電磁感應現(xiàn)象,它主要由電磁部分(包括電磁線圈、鐵芯和彈簧)和觸點部分組成。當電磁線圈通電時,產(chǎn)生的磁場會吸引鐵芯,使得觸點閉合或斷開,從而控制電路的通斷。
繼電器通常由電磁部分、觸點部分和外殼組成。電磁部分是繼電器的控制部分,通過通電或斷電來產(chǎn)生磁場,控制鐵芯的吸合和釋放。觸點部分是實現(xiàn)電路通斷的關(guān)鍵部件,它可以根據(jù)電磁部分的控制信號來閉合或斷開電路。外殼則起到固定、保護和導熱的作用。
繼電器有多種類型,根據(jù)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例如,按工作原理或結(jié)構(gòu)特征分類,有固體繼電器、舌簧繼電器、極化繼電器等;按外形尺寸分類,有微型繼電器、超小型微型繼電器、小型微型繼電器等;按負載分類,有微功率繼電器、弱功率繼電器、中功率繼電器等。此外,還有按防護特征、動作原理、反應的物理量以及在保護回路中所起的作用等多種分類方式。
繼電器在電路中起著多種作用,主要包括:(1)擴大控制范圍:通過多觸點繼電器,可以實現(xiàn)同時控制多路電路的開斷。(2)放大:利用靈敏型繼電器等,可以用微小的控制量控制大功率的電路。(3)綜合信號:當多個控制信號輸入時,繼電器可以比較綜合,達到預定的控制效果。(4)自動、遙控、監(jiān)測:與其他電器配合,可以組成程序控制線路,實現(xiàn)自動化運行。
繼電器廣泛應用于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電力系統(tǒng)、汽車電子系統(tǒng)、家居電器以及工業(yè)自動化等領(lǐng)域。在這些領(lǐng)域中,繼電器發(fā)揮著控制、保護、監(jiān)測等多種功能,是現(xiàn)代電氣控制系統(tǒng)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件。
綜上所述,繼電器是一種重要的電控制器件,具有廣泛的應用領(lǐng)域和重要的功能作用。
二、繼電器電路圖
1、LDR開關(guān)繼電器電路圖
這個LDR開關(guān)繼電器電路消除了與電器開關(guān)的物理接觸,考慮浴室開關(guān),如果我們用濕手指打開或關(guān)閉,有時可能會觸電,避免這種情況會很危險,我們可以使用這個簡單的方法LDR開關(guān)繼電器電路。
這里,LDR 充當陰影傳感設備,在檢測到陰影時打開或關(guān)閉繼電器,并保持繼電器處于打開或關(guān)閉狀態(tài),直到下一次檢測到陰影。這里我們可以用手在LDR上方滑動來打開/關(guān)閉電器。
該LDR開關(guān)繼電器電路有兩部分,一部分是傳感器運算放大器,另一部分是驅(qū)動繼電器的十進制計數(shù)器。 LDR與可變電阻VR1相連,可變端與運算放大器反相輸入端相連,通過改變VR1的值來調(diào)節(jié)LDR的靈敏度水平。運算放大器LM358的同相輸入與分壓器R1和R2電阻器平衡。運算放大器一的輸出從引腳 1 獲得并饋入十進制計數(shù)器的時鐘輸入。這里C1和R3穩(wěn)定運算放大器的輸出。
IC CD4017 對時鐘進行計數(shù),并從 Q0 到 Q9 給出 10 個輸出,這里輸出繼電器通過開關(guān)晶體管 BC547 與 Q0 連接,LED1 指示繼電器的 ON 狀態(tài)。電器(燈泡)連接在N/O(常開)和公共引腳之間。當 LDR 檢測到陰影時,繼電器獲得電源并打開燈泡并保持相同狀態(tài),直到 LDR 檢測到另一個陰影。
2、簡單的單按鈕開關(guān)繼電器電路圖
在某些情況下,為了控制某些電子或電力負載,我們需要像按鈕這樣的單個開關(guān),我們只需按一下即可啟動或停止負載的功能。要構(gòu)建推開推關(guān)電路,我們不需要依賴微控制器或定時器 IC,我們可以使用少量晶體管和電容器構(gòu)建簡單的單按鈕開斷繼電器電路。
此處按鈕開關(guān)電路用于打開與繼電器連接的電氣負載。我們可以在普通 PCB 上構(gòu)建該電路。該電路中使用的所有元件都是通孔元件。
該電路在9V DC電源下工作,因此我們使用 9V 繼電器,您可以根據(jù)您應用于該電路的工作電壓來選擇繼電器(它可以在 3V 至 12V DC 下工作)。電容器C1保持流經(jīng)連接在R1、C1元件之間的電阻器R1和晶體管Q1的電壓,以便在按下按鈕時釋放電壓。當按下按鈕時,C1 中存儲的電壓通過 R6 流至 Q3 晶體管基極并打開 Q3。連接到 Q3 集電極端子的 LED 和繼電器獲得接地電源并打開。
當在開啟狀態(tài)下按下按鈕時,Q2 晶體管允許正電壓通過 R8 施加到 LED 和繼電器,并使 LED 和繼電器關(guān)閉。每當按下按鈕開關(guān)時都會重復此操作。
該電路可以很容易地構(gòu)建在普通PCB板或點板上。
3、Arduino可變定時器繼電器電路圖
有些電子或電器需要限時供電,或者有些設備的使用需要限時。自動化電氣設備取決于時間,基于 arduino 給出的簡單而強大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用這個Arduino可變定時器繼電器,我們可以控制高壓電器或電子設備。
為了指示持續(xù)時間和狀態(tài),本設計中包含了 16×2 LCD 顯示屏,一旦程序上傳到 Arduino,它就可以通過一些外部電池電源獨立工作。
連接圖
在這個項目中,arduino uno板用于控制SPDT(單刀雙擲)繼電器和16 x 2字符LCD指示持續(xù)時間狀態(tài)。數(shù)字引腳 D2 至 D7 連接至 LCD 顯示屏。 VR1可變電阻有助于控制LCD顯示的對比度,晶體管Q1 BC547充當開關(guān)器件并根據(jù)arduino輸出控制繼電器線圈的電源。
三個按鈕用于設置不同的持續(xù)時間,S1 開關(guān)使計數(shù)開始,S2 更改小時,S3 更改持續(xù)時間的分鐘。 Arduino 的輸出信號取自 D8 引腳,并通過晶體管驅(qū)動繼電器。
建立連接后,上傳以下 arduino 草圖并使用實時時鐘預測試操作。
注意:- 如果您在繼電器端使用高壓電源,請格外小心地點燃蠟燭。
可變定時器繼電器的 Arduino 代碼
#include < LiquidCrystal.h >
LiquidCrystal lcd(7,6,5,4,3,2);
const int set = 9;
int hours=10;
int start=11;
int relay=8;
int b=0,h=0,t=0;
int buttonState = 0;
int lastButtonState = 0;
void setup() {
pinMode(set,INPUT);
pinMode(hours,INPUT);
pinMode(relay,OUTPUT);
pinMode(start,INPUT);
lcd.begin(16,2);
lcd.setCursor(0,0);
lcd.print("Adjustable Timer");
}
int timer( int b,int h)
{
if(b<=9)
{
lcd.setCursor(3,1);
lcd.print(0);
lcd.setCursor(4,1);
lcd.print(b);
}
else{lcd.setCursor(3,1);lcd.print(b);}
lcd.setCursor(2,1);
lcd.print(":");
if(h<=9)
{
lcd.setCursor(0,1);
lcd.print(0);
lcd.setCursor(1,1);
lcd.print(h);
}
else{lcd.setCursor(0,1);lcd.print(h);}
}
void loop()
{
buttonState = digitalRead(set);
if (buttonState != lastButtonState)
{
if(buttonState == HIGH)
{
lcd.clear();
lcd.print("Set time in min:");
++b;
timer(b,h);
}
lastButtonState = buttonState;
}
if (digitalRead(hours)== HIGH)
{
lcd.clear();
lcd.print("Set time in hours");
++h;
timer(b,h);
while(digitalRead(hours)==HIGH);
}
if(digitalRead(start)==HIGH)
{
lcd.clear();
t=((h*60)+(b))*1000;
lcd.print("Timer is set for");
timer(b,h);
digitalWrite(relay,HIGH);
delay(t);
digitalWrite(relay,LOW);
while(digitalRead(start) == HIGH );
}
}
-
繼電器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132文章
5354瀏覽量
149155 -
電路圖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10349文章
10721瀏覽量
531279 -
LDR
+關(guān)注
關(guān)注
0文章
99瀏覽量
7596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guān)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