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汽車行業的競爭愈演愈烈,企業間為爭奪市場份額不惜一切代價。這種激烈的內卷現象,致使車企的設計重心由汽車本身轉向汽車智能化程度,越來越多智駕功能被應用到汽車上,以期吸引年輕消費者。同時隨著直播平臺崛起及某些車企宣傳模式引領,越來越多車企領導、創始人紛紛下場直播引流,以期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從而提升品牌親和力。當智能化優于車輛出行工具本身、當流量高于產品品質時,一些不可避免的問題也逐漸凸顯,
智能化的誘惑與迷失
當智能座艙、高級輔助駕駛等功能在宣傳中與汽車性能掛鉤時,汽車智能化也成為越來越多車企設計研發及市場宣傳的重點和追逐的熱點。從車載導航、語音助手到智能互聯、自動駕駛,越來越多的智能化功能被移植到汽車上,而作為能消費者實際感受且真切體驗的智能座艙功能,也逐漸成為車企加碼的重點,更多娛樂性的類手機功能被應用到汽車上,智能汽車也趨向于“車載智能手機”化。然而,這種盲目追求智能化的現象,是否真正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
消費者的體驗與困惑
對于消費者而言,汽車的核心功能始終是駕駛和安全。然而,過多的智能化功能不僅不能帶來便利,反而可能增加使用的復雜性。一些消費者反映,新車上搭載的智能系統功能繁多,但實際使用中卻常常感覺不夠直觀,甚至在駕駛過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如汽車大屏化的趨勢,讓很多實體按鈕逐漸消失,一些與行駛關聯度很高的,諸如掛擋、手剎等功能,也需要在大屏上進行操作,缺乏實體按鈕的回饋感,非常影響駕駛員的駕駛感受,更有可能帶來安全隱患。此外,頻繁的系統更新和維護,也令一些不熟悉科技的用戶感到困惑和不便。
功能過載與質控問題
過度追求智能化,還可能帶來質量控制的問題。由于各大車企急于推出更多智能功能,軟件開發和硬件集成的時間被大幅壓縮,導致產品測試和質量控制環節不夠完善。近年來,關于車載智能系統的投訴日益增多,據車質網數據顯示,2023年全行業智能座艙相關投訴量16,979宗,較2022年增加41%。其中,中國品牌車型智能座艙投訴量最多,2023年為8844宗;合資品牌增量最多,2023年相比2022年提高了78%;豪華品牌智能座艙投訴量相對較少。盲目追求智能化能力、極速推出智能化功能,也無法確保車輛的質量符合要求,大量的硬件預埋及軟件的頻繁更新,也增加了車輛故障率,更增加了消費者學習成本。這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信任,也對品牌聲譽造成了負面影響。
直播的興起與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和直播技術的普及,車企領導和創始人紛紛從幕后走到臺前,通過直播的方式,給品牌背書。這一趨勢在某科技品牌布局汽車行業后尤為明顯,據某平臺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4月16日,已有多個汽車品牌負責人進駐汽車行業,其中小米汽車董事長雷軍更是在眾多大佬中,數據獨占鰲頭。直播,儼然成為車企一種新的營銷潮流。通過直播,車企試圖與消費者建立更直接的溝通,增加品牌曝光和銷量。然而,這種方式是否真能帶來預期的效果?
消費者的理性與沖動
直播的模式,確實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大量關注,讓消費者與車企大佬“面對面”聊天,的確可以激發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增加購買沖動。然而,汽車作為高價值商品,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往往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和比較。直播雖然能夠吸引眼球,但也可能讓消費者在沖動下做出不理性的購買決策,事后容易產生后悔和投訴。如小米SU7的發布會直播,獲得了很多消費者的關注和轉發,但在直播后,鎖單無法退押金的事件也頻頻出現在熱搜,這也影響了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
車企領導的雙重角色
車企領導和創始人下場直播,雖然能夠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但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領導者不僅需要具備專業的行業知識,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和表現能力。然而,并非所有領導者都能勝任這一角色。一些直播表現不佳的例子,反而可能對品牌形象造成負面影響。如創維汽車創始人黃宏生在某次直播中稱:“創維汽車可以緩解高血壓、提高免疫力,消除習慣性腹瀉。”吸引了大量吃瓜群眾的關注,雖然創維汽車對相關言論發表聲明,但這一事件也讓消費者對創維汽車的品牌認可度產生了影響。
此外,車企領導和創始人的主要工作是對企業的發展進行把控,決定著車企未來的市場走向,而將大量時間和精力投入到直播中,也可能分散其對企業戰略和管理的關注,更有可能會影響公司的整體運營。
價格戰的惡性循環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車企紛紛采取降價策略,以期吸引更多消費者。從“電比油低”到“油比電強”,這些言論背后,更是價格的競爭。近年來,中國車企之間的“價格戰”此起彼伏,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有數據統計顯示,去年汽車平均市場終端成交價,比前一年下降約15%;今年1-4月又下降約10%,兩年累計下降約25%。在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上,部分車企高管圍繞車市價格戰的爭論,也因“火藥味十足”而引發關注。雖然價格戰可以帶來短期銷量的增長,但更可能引發一系列深層次的問題。
消費者的短視與品牌貶值
價格戰雖然能夠在短時間內吸引消費者,但也容易導致消費者的短視行為。部分消費者可能因為價格優惠而忽略了品牌和品質的重要性,導致購車決策的盲目性增加。此外,頻繁的降價促銷,還可能導致品牌形象的貶值,消費者對品牌的信任度降低,長期來看不利于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學用表示,車企不打“價格戰”不可能,這是市場經濟行為,但以犧牲價值作為“價格戰”的前提不可取,要在對應的價格中給消費者創造最優價值;嚴重內卷的“價格戰”,幫助中國品牌不斷崛起,實現了中國品牌在科技進步、成本優勢上的價值體現;從“價格戰”到“價值戰”,體現了對長期主義的理解和堅持,只有通過技術不斷體現產品價值,才是未來之路和長期主義。如今“價格戰”進入下半場,其實是長期主義追求價值的開始。
車企的利潤壓力與創新困境
持續的價格戰,必然導致車企利潤空間的壓縮。為了維持低價策略,企業可能不得不削減成本,這往往以犧牲產品質量和研發投入為代價。長期來看,這種做法不僅損害了企業的競爭力,也可能抑制行業的創新發展。沒有足夠的利潤支持,車企難以投入更多資源進行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最終導致整個行業陷入惡性循環。現階段,價格戰的持續,不僅影響企業的生存,更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通過價格戰的手段,增加銷量,但實際的利潤卻無法提升,這給企業發展帶來了很大壓力,也對企業員工的收入帶來影響。
員工的壓力與困境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企業的利潤不斷削減,車企內部的員工也面臨著巨大的壓力和困境。從研發人員到營銷人員,再到售后服務人員,每個崗位都在承受著不同的挑戰。
研發人員的創新焦慮
對于研發人員而言,快速變化的市場需求和企業內部的高壓環境,使得他們不得不在有限的時間內開發出更多、更復雜、更便宜的智能化功能。為了趕進度,很多時候不得不犧牲產品的穩定性和質量,導致頻繁的召回和返工。這不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也挫傷了研發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力。
營銷人員的績效壓力
對于營銷人員而言,價格戰和直播帶貨的模式,意味著更高的銷售目標和更大的績效壓力。為了完成業績,他們不得不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進行市場推廣和客戶服務。然而,高強度的工作環境和不斷增加的績效要求,容易導致營銷人員的身心疲憊,甚至出現職業倦怠。
售后服務人員的負擔增加
對于售后服務人員而言,智能化功能的增加和質量控制的不足,意味著更多的客戶投訴和維修工作。頻繁的軟件更新和系統故障,給售后服務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他們不僅需要具備豐富的技術知識,還需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才能有效應對客戶的各種問題。然而,高強度的工作負擔,容易導致售后服務人員的流失和服務質量的下降。
破局之道:重塑行業生態
面對汽車行業智能化發展加速、宣傳方式不斷內卷、價格戰不斷持續,車企更需重新審視自己的發展戰略,從消費者需求出發,重塑行業生態,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回歸產品本質,提升用戶體驗
首先,車企應回歸產品本質,關注消費者的核心需求。在智能化功能的開發上,應注重實用性和用戶體驗,避免盲目堆砌功能。通過深入的市場調研和用戶反饋,了解消費者的真實需求,開發出真正能夠提升駕駛體驗的產品,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和認可。
創新營銷模式,提升品牌價值
其次,車企應創新營銷模式,提升品牌價值。直播雖然是當前的熱點,但并非唯一的途徑。企業可以通過更多元化的營銷手段,如內容營銷、社交媒體互動、線下體驗活動等,與消費者建立更加深入和持久的聯系。同時,通過加強品牌建設,提升品牌的核心價值和市場認可度,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合理定價策略,保障企業利潤
在價格策略上,車企應避免惡性價格戰,采取合理的定價策略,保障企業的利潤空間。通過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和品牌溢價,吸引注重品質和服務的消費者,才能實現長期的盈利和可持續發展。此外,通過優化生產流程和供應鏈管理,降低成本,提升效率,也可以在不犧牲產品質量的前提下,保持價格的競爭力。
員工關懷與激勵,提升團隊士氣
最后,車企應加強對員工的關懷與激勵,提升團隊士氣。在高強度的工作環境下,員工的身心健康和工作積極性至關重要。企業應通過合理的工作安排和激勵機制,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和歸屬感。同時,通過提供更多的培訓和發展機會,提升員工的職業技能和發展前景,才能打造一支高效、專業的團隊,推動企業的持續創新和發展。
結語
汽車行業的內卷現象,是市場競爭加劇和技術變革雙重作用的結果。然而,在追求市場份額和技術創新的同時,車企不能忽視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和員工的實際感受。只有回歸產品本質,創新營銷模式,合理定價策略,加強員工關懷,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的發展。面對未來的挑戰和機遇,汽車行業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才能迎來更加光明的前景。
審核編輯 黃宇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890瀏覽量
55414 -
智能座艙
+關注
關注
4文章
953瀏覽量
163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