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前兩年,我參加某AI活動,一位國家電網的專家分享道:“領導囑托我一定要來跟大家做一個分享,電力行業雖然已經有百年傳統,但我們國家電網非常渴望技術創新,非常渴望將AI在這么大的電力系統中去應用。”
為什么電力行業對智能化的需求如此迫切?因為時間緊,任務重。
以新型電力系統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是實現“雙碳”目標的明確路徑,電力企業責任重大。但時間周期卻十分緊張。根據《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的“三步走”發展路徑規劃,當前至2030年,是電力行業的加速轉型期。
電力行業面臨的,是一條快速上升的陡峭“升級曲線”,按部就班的漸進式轉型是很難完成的。如何才能在升級路上走得又快又穩?
看過科幻小說的讀者知道,高階文明都解鎖了時空“躍遷”的能力,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跨越廣闊的宇宙距離。如果把新型電力系統,作為電力行業轉型升級的“目的地”,智能化就如同一次高效“躍遷”,可以讓電力行業實現非線性的跨越式發展。
而智能化必須建立在信息化、數字化基礎上,離不開數據和設備的互聯互通。那么,作為聯接基座的電力通信網絡,準備好了嗎?
在前不久的2024電力信息通信新技術大會上,華為數據通信產品線能源行業解決方案總監楊新峰提到,面向AI時代,下一代電力通信網絡亟需融合“超寬、體驗、安全、智能”四大能力。華為推出了星河AI電力網絡解決方案及7大子方案,構筑新一代電力通信基座,加速行業智能化發展。
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電能,所以,電力行業將如何在星河AI電力網絡上,完成智能化的起跳蓄力、奮力一躍和平穩落地?這個問題的答案,值得我們進一步追問和探尋。
電力智能化的有力一躍,離不開通信網絡的聯接力。但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能量流(瓦特)和數據流(比特),傳統電力通信網提供的“運力”,卻心有余而力不足。
具體來說,新型電力系統以可再生能源為主體,而風能、太陽能等新型能源具有不確定性。所以,為了保障電網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就需要在“發輸變配用”等全環節引入數字技術,讓“比特驅動瓦特”,而數據流(背后是大算力和模型算法)的全鏈貫通,也對底層的通信網絡,提出了更高的運力要求。
而傳統電力通信網絡,可能遭遇以下挑戰:
傳不動、傳不穩。大模型、大數據、大算力的傳輸需求激增,如果數據中心網絡的聯接能力不暢,會導致大量算力資源折損在傳輸過程中,造成電力企業效率、資源的浪費,算力和人力成本的增加。電力企業在打造千卡、萬卡集群的數據中心,卡間、集群間互聯都離不開超強性能、超穩可靠的通信網絡。
傳不好、體驗差。高清視頻、移動辦公、自動巡檢等應用正在智慧電廠落地,大多數配套網絡卻沒有隨之升級,導致這些數字化業務體驗不佳,亟須一個高品質高可靠的網絡,來保障電力關鍵應用的體驗。
有短板、少防護。2023年出臺的《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電力系統穩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將可靠電力保障,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用電需要,作為指導思想。而一張面向AI時代的智能電網,離不開一張堅強的通信網絡。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海量泛在的新能源場站并網,傳統電力數據網網絡邊界擴大,網絡暴露面增加,安全威脅也隨之增多,傳統電力網絡的“椰子殼”式安全,內部存在防護短板,一旦防火墻被黑客、勒索病毒被攻破,數據和業務會陷入更大的風險之中。電力網絡必須“內外兼修”,邁向AI使能、云邊端一體化防護的“內生安全”。
不自治、難運維。一張龐大復雜的電力通信網絡,日常中要保障電網業務的穩定可靠,必須有故障快速定界、網絡靈活部署、體驗一鍵調優等能力,來快速高效地應對運維復雜性問題。但缺少自動駕駛能力的傳統網絡,只能依靠人拉肩扛式的運維方式,一旦故障發生,容易看不全、看不清、看不準,無法滿足高效運維的要求。
可以說,從傳統電力系統到新型電力系統,每個環節都面臨著網絡升級的挑戰與需求。滿足電力行業在智能時代的“運力”需求,華為鋪設了一條“星河”。
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給底層通信網絡帶來的挑戰,是多環節、全流程的,因此,對應的解題思路,也必須是體系化、綜合性的。放眼通信領域,華為具備的“技術密集型”優勢,又一次展現了出來。
不是一個黑科技的亮相,而是多個綜合技術的集體登場,星河AI網絡組成了一個群星璀璨的技術創新體系。此次華為推出的星河AI電力網絡解決方案,就針對不同電力場景的通信需求,通過集成多個先進技術和產品的場景化解決方案,支撐電力智能化的“飛躍”。
星河AI數據中心網絡:NSLB算法實現全網負載均衡,網絡吞吐量提升至95%,釋放澎湃算力。獨家iReliable三級極速切換實現網絡超穩可靠。網絡數字地圖打造超智運維,故障分鐘級定位,為電力數智應用保駕護航。
智能IPv6+電力數據網:傳統的MPLS數據網,難以滿足新型電力系統業務復雜、安全要求高、運維難度大等發展需求。華為引入了SRv6+IFIT實現路徑智能調優,網元、網絡、平臺的三維安全架構,構筑內生安全能力,六維可視的網絡數字地圖,配置變更零差錯,為電力數據網絡提供確定性體驗,一體化主動安全防御,實現電力網絡自治。
智能電力SPN傳送網:SPN(切片分組網)接替傳統的SDH(同步數字體系),成為新一代的電力生產網技術,靈活以太網技術打造200GE/400GE超寬通道。基于FlexE交叉、CBR等技術為業務提供微秒級時延的剛性管道。類SDH界面結合AI技術,延續運維習慣,提升運維效率。助力國家電網山東分公司,構筑新型地市電力通信網。
智慧變電站網絡:助力打造安全可信的變電站,獨家Wi-Fi 7密盾實現物理層空口安全,從聽不懂到聽不到。AI智能漫游,切換時延低于50毫秒,雙發選收保障移動巡檢不中斷。高可靠以太網可支持8個網絡切片,打造關鍵業務專享管道,助力變電站運檢數字化。
智能配電IP通信網:HSR環網保護,雙發選收無損倒換,業務不中斷。業界最全終端指紋庫,精準識別私接、仿冒終端。端到端業務可視,網絡秒級監測,實現網絡自愈。支撐配電網絡智能化發展,實現配網側“高可靠+智能自愈”,用戶側“智慧+高效”。
智慧發電網絡:改善電力生產端數智化的網絡體驗,Wi-Fi融合調度技術實現50%并發量升級,支持120路高清視頻流暢播放。AI智能識別關鍵應用,專屬切片打造VIP車道。園區數字地圖四維可視,故障秒級感知、分鐘級定位。助力移動辦公、智能巡檢、采集終端、視頻管控等業務無線化,流暢穩定運行。
星河AI電力網絡安全:構筑云網邊端一體化防護,云端安全大腦內置8000+推理規則和25種檢測模型,自動處置99%安全事件。邊側自適應引擎精準捕捉病毒,威脅檢出率達99.95%。端側勒索行為檢測引擎,實現100%勒索病毒防護,全方位守護電力智能化轉型。
為什么說上述解決方案,可以支撐電力智能化“躍遷”?因為華為的“技術密集型”+“解決方案式”輸出,賦予了星河AI電力網絡以強度、廣度與速度。
所謂強度,是強研發實力。無論是算法有效性、產品易用性、技術先進性方面,星河AI電力網絡都做到了很強的水平,讓以網強算、以智賦網不是口號,而是實實在在可以做到的能力。
所謂廣度,是指覆蓋廣泛。星河AI電力網絡的7大子方案,全面覆蓋“發、輸、變、配、調”等電力場景,不是單點技術的應用,而是多環節多技術的相互配合、整體優化,從而讓數據、算力和算法在業務流程中完整貫穿,達到深度應用AI的最佳效果。
所謂速度,是指智能化進程的加速。通過場景化解決方案,星河AI電力網絡可以將新型電力系統面臨的網絡挑戰,多種問題一次解決,智算與聯接基礎設施一體化升級,這就提升了網絡底座升級的效率,從而推動了電力智能化的速度和進程。
因此,借助星河之力的強度、廣度與速度,電力行業可以縱身一躍,躍入智能時代。
作為國計民生重點行業,電力領域一旦出現失誤,輕則引起非正常停電,重則造成大型設備損壞或經濟影響。因為重要,所以“必須”升級,也因為重要,所以不能“隨便”升級。
因此,構建新一代電力通信底座,是一件技術挑戰、心理挑戰和商業挑戰都巨大的事情。為什么華為敢為人先做這件事?
將隱匿著大量未知與挑戰的科技未來,變成可行、可感、可落地的現實方案,我們能看到的華為底氣,首先來自對技術的預判足夠精準。
今天我們都知道,智能化是未來不可撼動的發展方向,但華為更早洞察先機,提出了構建萬物智聯的目標,對算力、聯接等基礎設施的升級方向有前瞻性的預判,提前開始預研,比如400G/800G超寬網絡、WiFi7、網絡數字地圖等。
這種對技術方向的精準預判,可以在創新上保持領先,同時保證研發資源的高效利用。
錨定技術方向后,華為往往會進行大規模的研發投入與技術攻堅。
在國內科技企業中,華為在研發上的長期堅定投入和技術產品化的高效創新鏈,是獨樹一幟的。這也使其能夠率先把產品和解決方案送到用戶手中。所以,能看到星河AI電力網絡針對的行業痛點很實,直指當下電力行業運力升級的迫切需求。
僅僅是交付還不夠,我們也必須看到,華為的升級迭代進化速度是非常快的。
從基礎大模型爆發、電力行業探索大模型,再到推出適配大模型時代的數據中心解決方案,僅僅一年多時間。這種錨定技術方向后不斷升級、持續迭代的能力,可以快速響應市場變化與用戶需求,具備可持續創新的競爭力。
體現在具體的產品中,就是星河AI電力網絡的技術扎實,場景化解決方案也更符合行業智能化轉型的實際需求和采購模式。
從這個角度看,選擇華為作為長期通信伙伴,或許能夠讓企業在快速變化的技術世界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感受到被穩穩托舉的幸福。
電力行業的智能化“躍遷”,也將在星河AI網絡的助力下,飛身一躍,平穩落地。接下來,我們將看到電力行業完成一場聯接力的驚艷蛻變,開啟一段全新的數智旅程。
-
電力
+關注
關注
7文章
2140瀏覽量
50195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896瀏覽量
269110 -
電力智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5987 -
智慧電網
+關注
關注
0文章
47瀏覽量
79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