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近期發文指出,“金融科技(Fintech)革命”是否存在失控風險?起因是,2017年1月“比特幣”單枚價格還只是1000美元左右,年底就迅速突破1.6萬美元。漲幅如此巨大,除了有泡沫,更重要是沒多少投資者真正了解這種“加密的數字貨幣”究竟是如何運作的?
當然,因為中國監管機構的及時出手,“比特幣”漸漸在國內沉寂下去。不過,區塊鏈作為“比特幣”的底層技術,開始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尤其是在近期舉辦的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上,區塊鏈技術成了大會的一大亮點,甚至有媒體報道成“烏鎮區塊鏈時間”。
業內人士都清楚,區塊鏈技術的實際價值要遠遠高于“比特幣”這一數字貨幣。英國《經濟學人》雜志斷言:“區塊鏈將重新定義世界。”美國管理咨詢機構麥肯錫也在報告中將區塊鏈技術稱為“繼蒸汽機、電力、信息和互聯網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潛力觸發第五輪顛覆性革命浪潮的核心技術。”
很多專家、很多媒體在講區塊鏈,其實,核心問題始終沒講清楚。現在最大的問題有兩個:一、究竟什么是區塊鏈技術?很多人要么有理解障礙,要么似懂非懂。二、既然區塊鏈技術在“金融科技(Fintech)革命”中的角色如此重要,那么,哪里可以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
不可否認,區塊鏈技術跟P2P真的很有緣。區塊鏈應用的最終目的,是要建立以P2P(個人對個人)為基礎、去中心化的全新體系。P2P基本上是陌生人之間的交易,其中最大瓶頸是“如何信任對方”。而“中心化”的體系主要通過一個“信用中介(中心)”,集中解決信任問題。比如商業銀行,存錢者與借款人根本不必信任對方,由銀行作為信用中心集中進行信用管理,即征信環節,各方只需信任銀行,而資信調查、構建信用數據都是銀行的事。區塊鏈則是要去掉這個中心(中介),其技術思想是,任何由人組成的“中心化”體系都不如機器算法可靠,人總會有私心和各種利益動機,機器算法不僅絕對公正客觀,而且明顯高效、透明得多。
區塊鏈是一種“全民參與記賬”的方式——所有區塊鏈系統,背后都有一個數據庫,可以將其看作一個大賬本。我們知道,我們可能在不同的銀行開了不同的賬戶,不同的銀行賬戶被不同的銀行所記賬,但是沒有一個系統可以提供一本總賬給你。你在不同銀行的所有賬戶到底有多少錢,欠了多少錢,每個月要付多少利息,需要你自己來計算。在區塊鏈這個數據庫,全球一本總賬,這個賬是公開透明的。維護、存儲這個賬本數據庫,使用的是共識算法。這就使得對人的信任,變成了對機器算法的信任,任何人為的干預都不起作用。
區塊鏈就像是人體細胞——每一個細胞都存儲著整個人體的DNA序列,只要外人的細胞進入這個體系,整個系統能夠清楚地識別出來(有效防范欺詐),同時任何一個單體細胞的死亡,都不會導致整個人體的DNA信息出現任何缺失。這就是說,整個過程通過公開的規則和密碼學算法保證了交易不可能被篡改,去中心化、去中介信任、數據庫可靠,這就是區塊鏈的基本思想。
可是,區塊鏈技術這么好,為什么很難找到成熟的商業模式呢?其實,這是人們普遍存在的一個思維誤區,很像曾經同樣熱門的“金融工程”。
1929年金融危機中失業的一批物理學家,窮極無聊地把物理學方法嫁接到金融學上,創造了所謂“金融工程”。他們一開始就相信金融市場中存在著一種模式,就像數理模型那樣,是科學而行之有效的,一旦研究出這種模式(或者創造出這個數理模型),就一定能在金融市場中賺大錢。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默頓(Robert Merton)和舒爾茨(Myron Schols)遵循“金融工程”的思想,創立了一個公司叫長期資本基金,可是沒幾年就破產了,還差點引發一輪金融海嘯。默頓曾為此痛心疾首:“我們的模型沒有錯,是世界錯了。”
其實,“金融工程”是專業人士理解金融市場的一種手段,也是金融機構風險防控措施當中的重要一環。“金融工程”本身是有價值的,但你不能用這個直接賺錢。同樣道理,區塊鏈技術在“智能金融”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你不能用這個直接賺錢。
中共中央“十九大”報告中明確強調:“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金融業深處現代服務業價值鏈高端,無疑將受到深刻影響。國內有經濟學家斷言:“2018年或是智能金融的開啟元年。”無論是在前段、中端還是后段,人工智能技術都可以發揮重要作用:在前端,可以用于提升用戶體驗,使服務更加人性化;在中端,可以支持各類金融交易和分析中的決策,使決策更加智能化;在后端,可以用于風險識別和防控,使管理更加精細化。
注意:人工智能系統的效率和精度,一定是由海量數據“訓練”出來的。如果數據流轉當中,不真實、有欺詐,該怎么辦?對了,區塊鏈是一種非常前沿的加密技術,能夠大大增強數據流轉的安全性。區塊鏈技術是“智能金融”的一大安全基石。
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尤其是P2P網貸行業,欺詐風險在相關業務壞賬的占比非常之高,幾乎威脅到平臺生存。如果能夠在區塊鏈模式下,各個平臺的欺詐用戶名單可以實現共享,以及觀察借款人在區塊鏈平臺獲得的評價與以往資金往來記錄,就能有效遏制失信、賴賬風險。當前,國內已經有部分互聯網金融平臺引入區塊鏈技術,以解決當前業務服務流程的一些痛點,進而提升用戶服務體驗或增強交易信任度。
近日,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玖財通CEO康學飛,都對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表現出濃厚興趣,只是角度不同,劉強東更看重“區塊鏈防偽溯源”,而康學飛則更看重“區塊鏈的安全基石作用”。
區塊鏈技術一旦走向成熟,必將是“推進互聯網金融更趨高效透明”的重要手段。況且,在“科技監管”深受重視的當下,區塊鏈技術除了需要向市場證明其技術成熟度和應用穩定性,也要在法律合規操作層面展現自身的可靠性。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2瀏覽量
103614 -
金融
+關注
關注
3文章
435瀏覽量
15949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3瀏覽量
106433
原文標題:我們是否真的看懂,區塊鏈技術在“智能金融”中的角色
文章出處:【微信號:aiangelclub,微信公眾號:人工智能天使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