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界正在發生什么樣的趨勢性變化?本文為您帶來這六大趨勢的獨家解讀。
中國醫療界正在發生什么樣的趨勢性變化?近日,威泰醫療投資創始人劉效杰判斷,醫療服務將沿著六大趨勢發展,并直言,“再強大的優勢如不懂得順勢,最終都會被趨勢碾得粉碎。”《看醫界》為您帶來這六大趨勢的獨家解讀。
一、醫院平臺化:醫院將往平臺方向發展
長期以來,中國醫院業態喜歡單打獨斗,除了私下邀請大醫生飛刀外,就是挖空心思挖別家醫院的人才。但在國家大力解放醫生、社會辦醫,推進醫生多點自由執業的大背景下,共享醫療、醫生集團業態快速發展,中國醫院也迎來平臺化發展的新機遇。
以上海為例,就出現了簽約千名多點執業醫生的三級私立醫院——上海國際醫學中心,以及幾乎主要靠100多名大專家多點門診的共享診所——瑞慈診所,甚至連公立醫院也搭上了平臺化的快車,上海浦南醫院簽下了26家醫生集團, 實現快速發展,成為公立共享醫療平臺化的經典探索案例。
對此,一位業內人士直言:“一些夾心層的城市二級公立醫院以及絕大多數的私立醫院,如果不走平臺化道路,不僅發展困難,甚至將很難生存。”
據《看醫界》了解,現在越來越多的醫院甚至地方衛生部門對醫院平臺化重視起來,以上海禾新醫院為例,2018年就在大力推進平臺化建設,廣邀醫生集團、醫生團隊合作。
而近日,某直轄市衛生主管部門領導甚至帶領轄區20多家醫院院長到上海取經醫院平臺化建設經驗。
可見,中國醫院平臺化大潮已經來了。
二、診療線上化:互聯網醫院線上線下結合
2017年,互聯網醫院成為業界焦點,雖然作為新生事物,發展往往不是一片坦途,但據第三方互聯網醫療平臺統計的數據,中國醫生兼職提供互聯網醫療服務已經形成規模和趨勢,醫生和患者均受益。
眼看著第三方互聯網醫院發展,傳統醫療機構會放任醫生和患者流失嗎?當然不會!因此,醫院的服務也必將向線上延伸,從支付等服務流程的互聯網化,到咨詢、診斷、遠程診療等服務的線上線下結合也已經不遠了。
三、診斷虛擬化:線上咨詢AI診斷興起
在人工智能向多領域發起沖擊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是否會替代醫生的爭論此起彼伏,春田醫管創始人、上海一婦嬰原院長、微醫婦兒醫聯體總院長段濤曾表示,人工智能徹底取代醫生是不可能的,也不可能取代絕大多數醫生,但取代一部分醫生的概率還是比較大的。
段濤表示, “AI診斷皮膚癌準確度堪比專家!這是來自《自然》的封面報道。皮膚病主要就是看照片,因此未來可能很多皮膚科醫生都會被人工智能取代!”
據預測,隨著線上咨詢、AI診斷的興起,包括病理、影像等在內一些科室的醫生或將面臨被AI取代的風險。
四、醫生集團化:醫生集團自由執業
2014年張強醫生集團成立以來,中國醫生集團雨后春筍般的涌現,目前數量已經近500家,醫生集團作為一種新的醫生執業組織方式,在中國可以說才剛剛開始。中國醫生集團數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成立醫生集團不是北上廣醫生的專利,全國各地的醫生都可以抱團成立醫生集團多點執業或自由執業。未來的趨勢是中國各地都會有醫生集團,醫生集團作為一種組合便捷的醫生執業組織形式,未來其數量或將驚人。
不僅如此,醫生集團還將涌現出巨頭,旗下可能不僅僅有數量眾多的簽約醫生,還可能擁有大量醫院及連鎖診所等醫療機構。
五、門診店鋪化:各種專業機構店遍地開
中國社會辦醫的風向標是什么?看看目前社會辦醫領域較為開放的三個城市--深圳、杭州、成都就知道了。
以深圳為例,不僅率先全面取消了醫療機構的選址距離、數量和醫保定點機構數量限制,還推行醫療機構的投資者與醫療機構執業者分開,取消只有醫師才能開辦診所的規定,允許自然人申辦醫療衛生機構。
在政策大放開的背景下,全國多地醫生涌往上述三大城市開診所,辦醫院。可以預見的是,在國家大力放開社會辦醫準入、鼓勵醫生創業的背景下,診所、門診部將像餐館一樣滿街都是,醫院及影像、檢驗等其他第三方醫療機構將遍地開花。
六、手術中心化:日間手術中心興起
未來大多數手術還會在傳統的醫院手術室里進行嗎?據張強醫生介紹,美國70%的手術都是日間手術完成,其中90%的日間手術中心大股東為醫生集團。
據《看醫界》了解,隨著外科醫生大流動時代的到來,和醫生集團的快速涌現,日間手術中心建設潮也已經襲來,目前不少醫生集團在籌建日間手術中心,剛剛開業的博德嘉聯醫生集團門診部也是日間手術中心。
而私立的日間手術中心最大的特色就是平臺化,以上海優仕美地診所為例,就是一家平臺化的日間手術中心。
據張強醫生預測,未來中國的日間手術中心將主要由醫生們來主導。“因為醫生們知道哪些手術可以搞日間手術,這是國際的趨勢!”
延伸閱讀
醫療趨勢: 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近日,北京市正式對外發布《北京市“十三五”期間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到2017年底,家庭醫生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力爭達到 90%以上,按病種分組付費的病組數達到 300 組以上,公立醫院藥占比(不含中藥飲片)總體降到 30%左右,百元醫療收入(不含藥品收入)中消耗的衛生材料降到 20 元以下。到 2020 年,每萬名居民擁有 3 名以上全科醫生,按病種分組付費方式覆蓋全部病組,預計人均壽命達到 82.4 周歲,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保持在 20%左右。
《方案》指出,試行公立醫院負責人年薪制。允許公立醫院突破事業單位工資水平,合理確定公立醫院薪酬水平和績效工資。分類設定醫療費用增長控制目標并進行動態調整,建立醫保總額控制機制。2017 年,住院按病種分組付費工作在全市三級綜合醫院推行,并逐步向二級醫院推廣。對于精神障礙等需長期住院治療且費用相對穩定的疾病,探索按日付費。擴大醫療責任保險覆蓋面,力爭到 2020 年覆蓋所有公立醫院和 80%以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支持保險機構與公立醫院合作設立醫療機構,參與公立醫院改制重組。推進醫師執業制度改革,全面實行醫師電子化注冊,開展醫師區域化注冊試點。2017 年底,全市所有三級公立醫院設置總會計師崗位。對藥店開展服務能力分級管理。支持零售藥店發展,促進品牌化建設,到 2020 年,打造一批達到 3A 級水平的知名品牌藥店。
《方案》明確,在城六區構建“大型三級醫院—區域醫院(區級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網絡,在城六區外各區建立區域醫療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聯動的服務體系。開展專科醫聯體建設,構建心血管內科、呼吸內科等專科醫聯體,實現疑難復雜專科疾病治療的緊密銜接。同時,研究制定鼓勵醫保患者選擇緊密型醫聯體作為醫保定點醫療機構的相關政策。二、三級醫院具有主治醫師以上職稱的醫務人員完成轉崗培訓并考核合格后,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可增加注冊全科醫學專業,引導醫聯體內醫生加入家庭醫生團隊,探索以人群健康指標為考核標準的政府購買服務方式。
北京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方案謀劃了“十三五”期間醫改的思路和重點任務,描繪了深化醫改的路線圖。到2020年,北京市將率先建立比較完善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實現發展方式由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55瀏覽量
103305 -
醫療
+關注
關注
8文章
1823瀏覽量
58761 -
虛擬化
+關注
關注
1文章
373瀏覽量
29796
原文標題:中國醫療行業六大新趨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hc3i8068,微信公眾號:HC3i中國數字醫療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