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著重對970和845的AI做了對比,作者觀點 970略強于845,誰強誰弱EETOP不做評判,也請大家不要當做970的軟文來看。
2017年下半年的手機市場,開始都在強調“人工智能”這個詞。掌握自研芯片能力的蘋果以及華為相繼發布了帶有人工智能的A11 Bionic 以及麒麟970處理器,在隨后推出的旗艦產品上將人工智能進行功能、應用落地。
行業也在密切關注其余兩家高端芯片巨頭高通以及三星,不過最近高通也正式發布了驍龍845,終于將人工智能加入到芯片之中。對于競爭激烈的手機市場來說,高通驍龍845的到來已經歸屬為遲到的范疇。與麒麟970為對比,那么在AI性能上,驍龍845和麒麟970孰強孰弱呢?
1、從AI架構開始說起......
人工智能的實現需要云端以及端側的相互配合,才能夠最終實現完美的使用體驗。這一年來,人工智能逐漸從云側向端側遷移,但是手機作為目前最優秀的人工智能端側設備,所缺乏的依舊是強大的算力支持。
如何提升AI運算能力是目前手機芯片都在思考的問題,而各家也都在AI架構上給出了不同方式的解決方案。
麒麟970在CPU、GPU、ISP之外,集成專用獨立硬件處理單元NPU,用于處理AI任務。由此形成的創新HiAI移動計算架構,提供了更強的AI運算力,相比于四個Cortex-A73核心有大約25倍性能和50倍能效優勢,可以提升手機在圖像識別、語音交互、智能拍照等方面的能力,讓手機“更懂你”。
不同于麒麟970,驍龍845的機器學習架構看上去“更彈性”,通過Kryo 385定制架構(CPU)、Adreno 630(GPU)、Hexagon 685(DSP)等單元在終端異步運算數據。不過說到底,其實就是通過集成的AI算法,幫助提升處理器、乃至手機的性能以及功能體驗。官方聲稱,驍龍845能夠提供三倍于驍龍835的AI計算能力。和麒麟970的選擇相同,未來高通也將提供開放AI平臺生態系統給生態伙伴,構建起強大的生態內應用。
那這兩種方案,誰的設計能夠發揮更好的效用呢?我們都知道原本的手機芯片中擁有CPU、GPU等部分,它們有著各自的職能,CPU是一切的核心,GPU去負責圖像渲染。當我們試圖將AI計算放置到它們身上時,勢必將占用一定的資源,和原本進行的任務之間存在著相互觸碰的區域,甚至出現增加能耗的情況,降低運算速度。而獨立的NPU則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它將完全參與到AI任務中,全面提升AI預算能力。
同時,由于麒麟芯片是應用于華為自己的機型中,所以它能夠實現從底層到系統應用全面聯合來提供AI體驗。但是這一點是驍龍845所不具備的,驍龍845雖然提供了人工智能平臺,卻不能夠要求手機廠商依托于此來專門開發基于平臺AI特性的應用服務。
這一點在高通官方“更豐富的拍攝、語音、XR和游戲體驗” 的表述中可以看到,驍龍845并沒有提及AI具體落地的應用。從一款產品的成本來考量,驍龍845的優質體驗勢必需要通過高端機型來實現,而近些年驍龍芯片的高端市場份額在不斷壓縮,所以具體的商用會是如何仍舊有著一絲擔憂。
而在搭載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系列上,我們能夠體驗到豐富的AI落地應用:
AI慧眼拍照
經過上億張照片訓練之后,搭載麒麟970的華為Mate 10系列能夠實時智能識別13種場景和物體。根據對象的特點和屬性自動調節合適的參數配置,攝影小白輕松一拍也能夠出大片。
AI智能語音助手
語音不再只能打開鬧鐘等簡單應用,在麒麟970的幫助下,華為Mate 10系列的語音助手可以回答用戶的提問,亦可執行多項語音指令。甚至更好地理解和習慣人類的語音習慣,主動判斷用戶需求并給予解決方案。
而且抖音、天天P圖、有道翻譯、今日頭條等軟件已經加入華為開發者聯盟,據悉,年底就能夠上線AI版本的應用,屆時勢必將會帶來全新的使用體驗。
2、人工智能離不開的通信
手機行業的前沿技術中,除了人工智能,還有即將到來的5G。5G帶來的不僅僅是萬物互聯的概念,也將人工智能中的云端與端側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利用兩者之間具備的不同優勢,一同提升人工智能體驗。
2G時代,已經基本解決了電話的問題。5G時代更多的考慮是數據流量等問題,這也就自然聯系到手機芯片的基帶問題。先來看一張過去麒麟芯片與驍龍芯片在基帶上的差別:
在過去幾代產品上,麒麟芯片的基帶應該說是落后于驍龍芯片的。當驍龍835于2016年11月發布時,就已經達到了千兆LTE的水平。但是當麒麟970發布之后,驍龍845卻成為了那個跟隨者:整合X20 LTE基帶,最高支持LTE Cat.18 ,也就是1.2Gbps的下載速率。
如果算上正式商用的時間,麒麟970領先驍龍845(官方預計搭載驍龍845芯片的手機終端在2017年上半年上市,按照往年的時間,應該在3月份)整整5個月的時間。而這一項技術也具備了未來相當長時間的通信標準兼容,能夠持續獲得優質通信體驗。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麒麟970對于日常生活中的體驗進行了針對性優化,例如高鐵模式:
高鐵環境下對于手機通信的要求巨大,麒麟970為了提高這方面的體驗,分別選取了中國、德國、日本三個高鐵最發達的國家,進行了超過40萬公里的實測和優化,讓使用華為Mate 10系列的用戶在高速運行的高鐵上可享受“打得出、接得通、不掉話”的優質語音通話,享受更高質量的下載速率。
今年6月份上海2017 GTI研討會上,高通曾經拿出過雙卡雙4G的樣機。但是正式商用卻是麒麟970先完成,華為Mate 10系列具備雙卡雙4G雙VoLTE功能,提供了主副卡一致的高清語音、視頻通話體驗,這在過往是從來未有過的。
而這一點也印證了此前中移動終端質量報告中,麒麟970憑借著整體表現領先的五顆星成績,在一眾旗艦芯片中位居榜首。
3、當云端與端側結合,安全就成為了重中之重
通信的優勢,讓人工智能體驗發揮到極致,云端和端側融為一體。但是與此同時,卻給手機廠商提出另外一重要求:如何保障數據的安全性?
這里需要先普及一個概念:什么是inSE方案?
inSE方案全稱就是integrated Secure Element(集成安全芯片)方案,它是通過在手機芯片中加入SE芯片,由于“主芯片就是安全芯片、安全芯片無法替換”,從而在硬件底層實現安全性。
驍龍845這次主打的升級功能中就有一個專門用來負責安全的SPU安全處理單元,集成在芯片中用以加密重要信息。其實這種方案也就是inSE,但驍龍845僅僅是在第一代,相比于麒麟970晚了一代。
早在麒麟960上便率先采用了inSE方案,支持CRT-RSA、RSA、DES/3DES、AES等加解密算法。在發布的當月,就率先獲得央行和銀聯雙重安全認證,是全球全款達到金融級安全的手機芯片,和銀聯IC卡/U盾擁有相同安全等級。麒麟970搭載的則是升級之后的inSE2.0,達成了更為安全的移動安全體驗。
在此之前,中國建設銀行與微商銀行就曾分別在前后兩天,宣布與華為達成合作,在手機終端實現更安全的支付。
總結
關于麒麟芯片和驍龍芯片之間的競爭,曾被認為是隔代錯位競爭的結果。但事實上發展了這么多年之后,麒麟970這一代芯片至少或與高通845持平。兩者之間開始進入領先優勢的競爭格局,一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的體驗。
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樂意于見到這些。在手機體驗更為豐富的當下,人工智能、通信、安全都是日常生活中的剛需。誰掌握了這一門票,未來在市場中具備更多的話語權。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0897瀏覽量
269111 -
麒麟970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4瀏覽量
63230 -
驍龍845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6瀏覽量
57042
原文標題:麒麟970對比驍龍845
文章出處:【微信號:eetop-1,微信公眾號:EETOP】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