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國的角度來看,消費者的需求在變化、企業的需求在變化、政府的需求也在變化,而技術的變化更是眼花繚亂。短短的五、六年時間,制造業涌現出很多新的名詞:云計算、大數據、AR、VR、自動駕駛、人工智能等。
與此同時,商業模式也在快速變化,商業模式的變化往往是企業能不能在另外一條賽道上去競爭的關鍵。如果說企業在同一賽道競爭拼的是實力,那在另外一個賽道的競爭拼的就是快。
比如說,金蝶在轉向云化這方面,就是比別人快了一步才有了今天的增長。
如何應對這一快速變化的世界是每個企業都面臨的挑戰和需要解決的課題。只有這樣,企業才有可能不在同一個賽道上與競爭對手拼實力,而是在另外一個賽道上,去跟傳統賽道的對手競爭,開始步子可能很小,但是未來發展會很快。
華為輪值CEO徐直軍
回顧這么多年,中國很多企業更多地是通過拷貝去參與全球的競爭。但是今天,華為不再走“MeTooButCheaper”的道路,而是準備直接面對快速變化的需求,用新技術和新商業模式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比如說制造業,首先要關注的是整個消費的升級。現在消費者的需求不再像過去那樣低成本、便宜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品牌,需要品質,需要個性化。要有品牌就必須要有創新,就必須為客戶提供更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那就必須要有研發的投入。以往,華為每進入一個產品、每進入一個產業持續研發投入,平均的當期盈虧平衡點是8年,對現在很多企業而言,投資研發要在8年之后才能創造效益,是很難接受的。但是只要持續投入,依舊能在這個產業上趕上來、實現領先,最終在全世界領導這一行業。
作為一種通用技術,人工智能不僅使我們能以更高的效率解決已經解決的問題,也可以解決很多沒有解決的問題。所以能不能具備真正的人工智能的思維,以人工智能的技術解決現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未來的問題,這是我們能不能在未來競爭中構筑領先、構筑優勢的關鍵。
現在對人工智能沒有一個準確的定義,不同的表述各有側重點和立足點。
其實人工智能的機制很簡單,也因此應用種類非常多。基于大量的數據、算法、訓練、建立一個模型,然后輸入一個A就能得到一個響應B,不同的輸入和輸出就產生不同的應用,例如:標注照片、貸款審批、精準在線廣告、語音識別等。這種基于機器學習的方式雖然目前還無法解釋,反正結果就是這樣的,但已經達到了很好的結果,應用到了非常廣泛的領域,而且會越來越廣。因此我們一定要客觀地看到AI將改變每一個行業,甚至是每一個企業。作為企業,不僅要看到各種各樣的人工智能技術,更要重新思考人工智能會怎樣影響和改變構成企業的各個職能部門,從銷售到營銷,到財務管理,到本地資源管理,到業務一切的一切。
同時,每一個行業都有可能受到人工智能的影響,甚至也有可能因為人工智能而被徹底顛覆。眾所周知,未來最能顛覆的一個產業就是汽車產業。自動駕駛電動汽車可能將中國16萬億產值的汽車業,包括周邊產業,徹底顛覆掉。當然,人工智能也有可能顛覆醫療和健康產業,也有可能顛覆教育產業。身處每個行業的人都要思考,人工智能將如何影響自己的行業?是否會顛覆自己的行業?因此,如何以一種全新的模式來重構各自行業,是人類未來要去思考的問題。還要重新思考人與機器未來的互動,未來怎樣互動,人機接口到底是怎樣等等。盡管人工智能還處于初級階段,但是它作為一個通用技術對于我們各個企業、各個行業所帶來的沖擊將是巨大的,需要我們在各個方面進行重新思考。
從手機來理解是最簡單的,現在的智能手機并不智能,智能手機演變成為一個“懂我、感知我、主動響應我、提醒我”的智慧手機就成為必然。去年四季度華為做了嘗試,從智能手機向智慧手機邁進一步,發布了Magic智慧手機。
當然,AI還將改變每一個組織。過去整個企業的組織架構是三角形結構,上面是領袖、專家,中間是業務骨干和基層管理者,下面是基層員工。未來的組織將是菱形結構,大量重復性的工作可能都被人工智能取代,由機器人來完成。就像財務一樣,如果金蝶小K真正完成了大量的財務工作,會計就沒事干了。Gartner預計,2018年全球將有300萬人受到機器人的領導。現在滴滴打車、Uber打車的司機就是由機器人在領導。
人工智能還會改變每一個職業,通過就人工智能對美國職業的影響分析,麥肯錫指出60%的職業的的所有工作任務中30%將會被自動化。中國的職業可能會有所不同,但是可以肯定地說,因為人工智能的到來,大量的重復性工作都會實現自動化,甚至少數一些職能性的智能,盡管需要靠人動腦,也會被取代。所以說,人類相當多的職業會消失,當然也沒有那么可怕,人工智能來了以后將會產生許多新的職業,比如說數據分析師。人工智能的基礎是數據,未來每個企業、每個行業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分析師,還要有建模的工程師,要對模型進行訓練。所以在很多職業消失的同時,又會產生很多新職業,人類社會本身就是這樣不斷進步的。
當然人工智能還有很多的局限,比如:AI目前還只擅長于范圍狹窄的任務;同時AI更像做研究而不是工程性開發實施,需要大量的實驗或具有豐富經驗的工作人員;需要大量準確的數據,數據越好,性能才會好,如果數據是惡意的,AI還會被愚弄,給出錯誤甚至有害的結果;AI是不透明、無法解釋的,應用于要求結果可預測的某些關鍵任務時還存在挑戰,等等。
人工智能的新一輪復興才剛剛開始,技術能力上還有很大的改進空間。首先從技術上看,人工智能的算法早就有了,深度神經網絡的框架算法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沒有本質的變化,為什么最近幾年發生了變化,主要是計算能力提升,而且有了大量的數據,這樣就促進了人工智能的發展。而且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會繼續依賴于計算能力的進步,并對算法的可擴展性提出了要求,所以未來算法很關鍵,算力也很關鍵。其次,企業的領導們首先想到的大多是把人工智能用于在現有事務中提升效率,實現自動化,減少人力等。其實,更要做的是,嘗試用人工智能去解決未知的事情和去解決沒有解決的問題。所以從企業來講,從領導到全體員工都要建立起人工智能的思維,主動思考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已知和未知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的人才是非常火,價碼很高,其實從外部獲取人才只是手段之一,是培訓內部的員工來掌握人工智能,再以人工智能的思維和方法去解決問題,與自身的業務緊密結合,在解決問題中不斷學習,螺旋式上升,不斷提高,可能更為有效。
從華為來講,今年的HC大會上發布了一個企業智能平臺,旨在為企業提供一站式的人工智能平臺型服務,豐富細顆粒的API,適配多樣化行業領域的豐富算法,以及異構計算基礎設施,使大家能夠用各種人工智能的算法來解決實際問題。當然,華為還在努力完善當中,其目標是:讓所有的企業,在所有的職能和所有的產品上,使用人工智能時更簡單、更容易、更方便、更快捷。
從手機來講,余承東已經發布了華為的移動人工智能戰略,目標是未來使用的華為手機能夠成為用戶的私人數字助理,使得手機不僅僅是打電話、上網,而是實現更廣泛的感知和認知,從而成為一個未來助手。為此,余承東也發布了全球首個配備專用神經網絡處理器NPU的智能手機芯片麒麟970,基于該芯片的Mate10系列手機的人工智能應用性能得以大大增強,比如把每分鐘照片識別量大幅度提升數倍。
華為云,抓住本質,志在長遠
華為從2008年決策投資IT產業,在過去,華為主要是做通訊的,而投資IT產業的主要目標就是云計算,也就是云計算的技術變革帶來了進入產業的機遇,那是2008年的預測,事實也是如此。直到今年,華為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云計算方面,2009年,華為的總裁任正非發布了一個講話,對華為公司來講,云計算是顛覆性的技術,會顛覆IT產業,包括有可能顛覆電信網。這幾年取得了快速發展,根據IDC2017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在中國政務云市場和大數據市場,華為都是排名第一。在面向企業客戶的大數據統一平臺和云操作系統,華為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市場占有率非常高。
其次,華為云作為華為的公有云品牌。華為把云計算的技術用在解決大企業的IT架構云化改造以及企業的大數據分析,在公有云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增加了運營系統,讓企業更方便、簡單地購買云服務;然后,又增加了運維系統,讓用戶有任何問題可以得到快速響應。此外,華為還加強投入,將公有云和私有云并列發展以后,為客戶提供混合云解決方案,在運營、運維系統上來滿足客戶的需求。
從云的角度來講,首先,華為云不僅僅是計算+存儲+網絡+安全,而是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客戶提供全堆棧解決問題。其次,華為云不僅僅是軟件與服務,而是軟件+服務+芯片+硬件+生態,真正解決企業對IT基礎設施、人工智能、物聯網的所有需求。另外,華為云不僅僅是線上提供服務,而是線上線下相結合解決客戶問題,助力企業向IT轉型,也能支撐起金蝶這樣的軟件和應用提供商,以云的方式更好地服務客戶。還有,華為的公有云和私有云是并行發展的,同一套架構和同一套API,這樣應用能夠自由遷移,也就是在華為云上開發的應用,可以部署在華為已經部署在企業、政府的私有云和政務云上,反過來也一樣。這樣,所有的軟件和應用開發者基于華為云開發的應用,既可以部署在私有云上,也可以部署在公有云的需求。
在物聯網的生態里面,華為有50多個解決方案的案例,通過物聯網的技術帶來與過去完全的不同,比如說,華為以物聯網做環境監測、做安全生產監測等。華為本身在物聯網的定位就是使能者,支持合作伙伴基于華為云的物聯網連接平臺以及芯片解決各行各業的問題,來創造價值。其實,物聯網來了,云來了,云+物聯網有可能能解決各行各業想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從而為客戶創造價值,為企業創造價值。
關于公有云,我認為它不僅僅是互聯網應用,而是體現了一個企業長期的技術和經驗積累,也是研發實力和創新實力的綜合體現。它的本質是ICT基礎設施、人工智能、IOT等技術和產品,只是改用服務的方式提供給客戶。正如華為一直強調互聯網手機的本質還是手機,只是以互聯網的方式把手機快速地賣給用戶一樣,只有“+互聯網”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我華為開創的榮耀手機品牌便是采取“+互聯網”方式。華為云也是以互聯網的方式將我們所有的積累和投資,最終用云服務的方式面向客戶。另外,不是任何企業都能在公有云市場上持續活下去,這里指的是公有云基礎設施方面。
客觀來講,在中國,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用技術解決,越來越多的問題可以用技術解決。華為作為快速變化時代的企業,怎么在中國的競爭中、在全球的競爭中,如何在另外一個賽道上與傳統競爭對手競爭,以另外的方式面向客戶,這顯得相當關鍵。事實上,華為更應該用新的技術、新的理念去解決傳統的問題,使之效率更高、更自動化,進一步減少和節省人力。同時,以新的技術、新的思維模式去解決未解的問題和未知問題。
從華為角度來講,華為希望通過投資把一些核心技術解決,把平臺打造起來,提供“連接+云平臺”,這樣合作伙伴基于華為公司領先的技術和平臺,利用新的商業模式去面向未來。華為云講過“兩不”,即不碰數據、不碰應用,如今增加了一個“不”,即不做股權投資,這就是華為的“三不”。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28瀏覽量
252568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12文章
44897瀏覽量
375796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4文章
47622瀏覽量
239581
原文標題:華為輪值CEO徐直軍:AI將以新技術應對快速變化的世界
文章出處:【微信號:SRA2009,微信公眾號:深圳市機器人協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