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工少了一半,生產效率卻增長了108.28%,產品不良率下降了27.56%,人工成本節約了5000萬元……”這一連串數字背后,正是貴陽海信實施智能制造戰略的成果之一。
貴陽海信通過智能化生產線改造,員工減少,產能和效率大幅提升。圖為電視裝配生產線。
在貴陽經開區海信工業園電視液晶屏生產車間里,一個高約2米的黃色智能機器人正在傳送一塊65英寸的大屏幕。這個黃色的機器人是海信2016年底引進的PCBI精密及重型裝配機器人,主要用來生產43英寸以上的產品。
“平面關節型機器人、自動翻轉機器人、PCBI精密及重型裝配機器人齊齊上陣,智能設備一應俱全。”貴陽海信電子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溫洪剛說,在電視裝配生產線上,每臺電視機所需的600至800個元器件,全部通過智能程序引導AGV完成運輸,每天智能機器人會按照要生產機型和多個不同的配置,通過數據識別后,自動把原材料信息傳輸到系統平臺上,然后把所需零件打散到每個配料盒中,自動配送,讓工人安裝省時省力。
此前,貴陽海信的生產車間主要通過對講機或電話通知配送人員,時效性、準確性都比較差。如今上了這個智能化系統,不僅材料配送準確性得到提升,一條生產線還節約了至少7名配送人員的用工成本。
在2015年6月之前,模組整機生產線的生產節拍為24秒,通過制造升級,在2015年下半年實現了GM1線的生產節拍提升到14秒,GM2線的生產節拍提升到17秒。而且相比以前的人工操作,在質量和速度上更出色。貴陽海信公司綜合管理部主管林利說,貴陽海信人數最多的時候達到1000人,通過多年的智能化生產線改造,目前已經逐步減少到500人。員工減少了,產能卻不降反升:貴陽海信的年產量從2011年的近70萬臺,提升到了2017年的190萬臺,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
“目前,該公司已有12套智能系統投入使用,涵蓋了原材料庫房管理、物流管理、電子作業等方面;機械手、自動化設備等,已廣泛用于企業的生產、檢驗、包裝等各環節,生產精準度和效率大幅提升。
“隨著市場需求的多樣化,我們從外觀、色彩、性能等多方面對產品進行改造升級,生產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多款產品。”溫洪剛說,貴陽海信的激光電視產品不僅將打破過去顯示器件被國外企業壟斷的局面,也徹底改變電視機生產的傳統模式。去年7月,由工信部發布的《2016年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名單》中,貴陽海信成為全國唯一一家上榜的電視制造企業。下一步,貴陽海信還將在“大數據+工業”深度融合領域不斷發展,并申報國家級的“智能制造專項”和“綠色制造專項”。
自1997年入駐貴陽以來,貴陽海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從年產量5萬臺彩電的小型企業,經過20年的努力,如今擁有3座現代化廠房、3條整機生產線、3條模組生產線、3條基板生產線、3條SMT貼片線,已形成32-65英寸大屏幕液晶平板全系列產品的生產能力,產品遠銷中西部的十多個省區。2016年,貴陽海信產值達60.05億元。今年以來,截至10月底,產值達54.5億元。
調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貴陽海信正邁向全產業鏈智能制造。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1文章
28578瀏覽量
207774 -
智能化
+關注
關注
15文章
4927瀏覽量
55569 -
智能制造
+關注
關注
48文章
5596瀏覽量
76422
原文標題:12套智能系統投入使用 貴州海信邁向全產業鏈智能制造
文章出處:【微信號:PLC-DCS,微信公眾號:工控培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